最牛逼的华语电影,原来是这样写出来的


最牛逼的华语电影,原来是这样写出来的

1990年,接连演了几部戏的姜文演不动了,或者说,不想演了,在这个行当上玩腻了,他想当导演,想获得对一部电影更全面的掌控。

实际上,他之前演了那么多戏,或多或少已经干过导演的活儿了。周围的人,也一直在撺掇他。姜文说他干很多事,都是被别人撺掇的。当演员,英达和一众同学撺掇过他。当导演,谢飞、田壮壮、张艺谋撺掇过他。

姜文看电影时老有一种感觉:「我看有些电影的时候老觉着,这也是好吗?这不好啊。你瞅着,我将来拍一个,比这好。」

在家窝了两年,没接任何戏,姜文就一个人在家看书、看录像带。同时他开始着手找题材,遍寻好小说。

最牛逼的华语电影,原来是这样写出来的

那段时间,姜文和王朔玩得多,见面也多。他俩家就隔着一条三环路,经常串门,晚上在一起看录像带。有一天,王朔发现姜文正在争苏童小说《红粉》的影视改编权,就上去递了一本《收获》,上边发了一个他新写的小说,叫《动物凶猛》。

姜文带着杂志回了家,半夜两三点,翻出来开始看。他一看,立马觉得这就是一部电影,画面感、流动感十足,激动地睡不着。他看书慢,一直看到天亮。他看到了自己整个少年时光,他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小说,拍成电影。

姜文想让王朔当编剧,把小说改成剧本,但王朔不愿意,他前一年连小说带剧本刚写了一百多万字,写恶心了,不想再写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王朔痛恨给有追求的导演写剧本,惨痛经历不堪回首。王朔答应姜文帮他推荐一个人来改。又过了一段时间,姜文去问,王朔干脆说,我也别推荐别人了,我就推荐你吧,你自己改。

最牛逼的华语电影,原来是这样写出来的

1992年劳动节那天,姜文在西坝河北三环路边一间小屋里,开始动笔写自己第一个电影剧本。强行开笔的姜文没想到自己会写得这么顺,所有场面和对话都主动冲上来找他。他把BP机和电话都关了,憋在这个6平米的小屋里,昏天黑地,一直写,连日子都忘了。但他自己说,他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就是愿意干这事,一点也没努力,一点也没强迫自己。

写剧本的过程中,姜文一直在听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意大利的旋律将他拉回青春期。6月13号,姜文写完了。6万字的小说被他写成了9万字的剧本。开头是一段温暖耀眼的画外音:

故事发生在70年代初的北京,可话还得从现在说起。

那时候……一想起那时候心里就激动,甚至谁要说「那时候」这三个字都让人觉得兴奋。那时候永远是盛夏,大晴天。

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我们,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剧本写完了,可投资一直没着落,只好先撂下去干别的。11月,姜文去了美国,开始演《北京人在纽约》。次年4月,姜文杀青回京。

回来以后,事情突然变顺了,刘晓庆去找了香港制片人文隽,文隽信姜文,觉得姜文值得投,他在香港拉到一笔钱,姜文自己又谈成一笔来自台湾的投资,再加上刘晓庆之前说好的国内投资,钱很快就够了。

1993年4月,香港港龙电影公司、台湾协和公司和云南一家房地产公司,共同组成投资集团,电影定名《阳光灿烂的日子》。

最牛逼的华语电影,原来是这样写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