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提前11分鐘報警沒能阻止列車脫軌?亟待更多回應

3月30日,由濟南站開往廣州站的T179次客運列車,在湖南郴州境內發生脫軌側翻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重傷、123人輕傷。廣鐵集團通報稱,受連日降雨影響,京廣線馬田墟至棲鳳渡站下行區間發生線路塌方,當時列車撞上塌方體,導致第二至六節車廂脫線傾覆。

昨日開始,有多家媒體報道稱,當地一位村民展示的通話記錄顯示,他曾在脫軌事故前11分鐘發現鐵軌上的塌方體,並多次撥打110報警,還曾讓朋友緊急聯繫車站;在列車逼近時,他還趴在天橋上不停揮舞手中的外套,試圖提醒火車緊急制動,可惜未能制止事故發生。

村民提前11分钟报警没能阻止列车脱轨?亟待更多回应

當地村民李海平稱,他在事發前發現滑坡體並報警,可惜未能制止事故發生。攝影/上游新聞見習記者 肖鵬

列車上的人員大都得到及時救援,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但是,這起讓人後怕的事故背後,有太多問題值得追問。村民提前11分鐘預警塌方的消息是否屬實?千鈞一髮之際,時間就是生命,這些報警信息究竟是如何傳遞的,操作流程是否規範?這些問題都要展開翔實調查。

有鐵路相關人士介紹,鐵路線路工發現有影響行車的危險後,可用對講機直接通知車站值班員,由車站值班員呼叫司機停車。這一制度設計能保障預警第一時間送達,將事故風險降到最低。但在T179列車脫軌事故中,11分鐘已不算短,如果如村民所說他已進行多途徑預警嘗試,最終卻未能成功被司機接收,到底預警信息卡在了哪裡?

村民提前11分钟报警没能阻止列车脱轨?亟待更多回应

李海平手機通話記錄顯示,事發前11分鐘裡,他曾兩次撥通110報警電話。攝影/上游新聞見習記者 肖鵬

同樣值得追問的是:發生脫軌事故的T179,是時隔65天從阜陽站開往武漢的第一趟火車,而通報中提到了近期“連日降雨”,那麼,鐵路部門的安全檢查工作是否做到位了?對於降雨可能增加山體塌方、落石危及列車運行安全的風險,是否有所預判,並加強了事先防範?

受疫情影響,很多列車都停運了一段時間。當前,有不少人正在返崗復工的路上,安全問題絲毫不能馬虎。有關方面及時提高安全意識,制定風險預案,尤其加強降雨期間鐵路路基、路軌、道岔、信號燈、鐵路橋樑等的巡查,都是防範風險的必要之舉。

即便是小概率事件,只要不幸遇上,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安全出行無小事,希望有關部門深入調查相關問題,找出可能的漏洞,確保安全運行。

村民提前11分钟报警没能阻止列车脱轨?亟待更多回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