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的果子啄光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楝樹,是硬樹,做的傢俱經久耐用。


我們那裡叫山子樹。其實就是楝子樹的訛音。過去的人大多不認字,口齒不清的人隨口一卷,也沒人幫他正音正字,於是就以訛傳訛了。


農村有“楝樹娶媳,樟樹嫁女”的說法,給兒子娶媳婦打傢俱,楝樹用來打桌椅板凳箍桶箍腳盆,過日子經久,可以用到紅顏成白首;送女兒嫁到婆家,要做幾個樟木箱籠,裝衣儲物,蠹蟲不生,生活細水長流。


養兒育女,是二十年大計。會過日子的人家早早謀劃。宅前種樟,宅後植楝。這就是“前樟後楝”的講究。


“處處社時茅屋雨,年年春後楝花風。”楝花一開,春天結束,夏天來了。江南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為首,楝花為終。


曹雪芹還在江南織造府內做貴公子的時候,家中的書齋就叫做“楝亭”,那是他的曾祖父曹璽任江南織造時,親手在院中種了一株楝樹,在樹旁蓋一座亭子,取名楝亭,作為他的兩個兒子在這裡讀書的書齋。到祖父曹寅繼任江寧織造,楝樹已枝繁葉茂。曹寅追慕先人,以楝亭作為自己的別號。他常常在楝亭接待賓客,遍請南北名士為楝亭繪圖題詠,至今留存的《楝亭園詠》有四卷。


苦楝的果子啄光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苦楝的果子啄光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苦楝的果子啄光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苦楝的果子啄光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數十年間,曹家四輩人在楝樹亭下生息繁衍,最終也在楝樹楝亭下敗落離散。楝樹楝亭既是曹家先世遺澤,也是曹府歲月的象徵。《紅樓夢》千紅一哭、萬豔同悲,自楝樹開始,又自楝樹而終。


春夏之交有個大節,四月八,“四月八,四月八,十七十八打楝花”。農曆四月初八這天,要十七歲小夥和十八歲姑娘,一起去採楝花,能做好藥。為什麼有這種歌謠,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有心的年輕人,編故事哄大人,給自己談戀愛打掩護吧!


採好之後曬乾儲存,身上長東西,碾碎和豬油塗在創口上,就是最古老的皮炎平。


看到我文字的朋友回憶說,小時候她們家後院也有一棵這樣的苦楝樹,開花很美,果實極苦。楝樹的葉子很光滑,串親戚經常帶油條,就從樹上折了楝樹枝蓋在上面,既能擋灰,又不吸油,很好的保鮮膜呢!


苦楝的果子啄光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苦楝的果子啄光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苦楝的果子啄光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


楝樹果子溜圓,大小平均,可做彈丸,生楝果摘一兜子,拿著彈弓四處打,永遠不擔心彈盡糧絕。反正到處都是楝樹。


我們做小孩時,也叫它苦棗樹。嘴饞的小孩,把楝果當成棗,忍不住嘗一下,苦味足以銘記終生。毒性特別大,吃進去嘔吐半天,試不得。


冬天的時候,萬木蕭條,只有苦楝子樹滿頭掛果,立在冷風當中。這就是楝樹留給那些飢鳥的飯,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全仗著這些善良的樹呢!


朝也啄,暮也啄,楝樹果被啄得差不多完了的時候,冬天也就快過去了。今天早上劉老師說了一句話,苦楝的果子啄光了的時候,春天就來了。她無心之語,卻是一句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