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的“产业工人”从哪儿来?专家这么看……

新基建的“产业工人”从哪儿来?专家这么看……

四川在线记者 熊筱伟 唐泽文

新基建,无疑是近期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今年以来,中央一系列会议密集部署“新基建”。该如何认识新基建?推动新基建又该从何着手?3月31日,在蓉举行的成都高新区“四派人才”沙龙暨新基建专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怎么看

可以把新基建理解为“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

中软国际IIG西南区域总经理李垣认为,可以把新基建理解为“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

对于认知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差异,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赵立君提供了一个认知思路:传统基建主要解决衣食住行等“温饱”问题,而新基建则是为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他举例说:比如火车、飞机等传统基建,能把人从成都送到北京。但这个过程是不是足够舒适?出门是否就有车等着送到机场?下了飞机是不是立刻就有接驳车,以最不堵车的方式直接送到酒店?到了酒店,是不是有准备好的晚餐?……“这就需要通过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来统筹数据,为个人建立最佳的出行方案。”

赵立君进一步从5G基础设施建设切入,阐释了新基建的意义。“5G网络建设,是一种新型IT基础设施建设,它不仅是更快、时延更低,还能通过让通讯基础设施变成社会化资源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并降低相关应用的成本,加快其推广落地的速度。”

怎么建

推动新基建要有一定的“容错机制”,在“产业工人”方面也要做好准备

具体到建设层面,赵立君给政府给了三点建议:一是政府要在新型产业的应用领域给予机会;二是要有一定的“容错机制”,成长为新基建时代的“基建狂魔”需要时间;三是引导形成产业协同,建立产业生态。

华为云川藏区域总经理王昆则谈到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劳动力。他表示传统基建是以大量建筑工人为支撑的。而新基建需要的也不仅仅是高端人才,也包括大批的“产业工人”,比如大数据领域的数据标注员。这方面从政府到企业都要做好相应准备。华为已就此在和当地院校开展合作。

王昆特别提到,成都高新区在机器视觉、音频自动识别和游戏AI方面具有相应基础和优势,当地可从这些领域发力新基建。

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邓智文副处长认为,新基建为大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机遇。“传统基建更多是等巨头搭建好大平台、建好大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再给平台赋能或参与到实际应用中去;而新基建不同,早在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的时候,就需要中小创新科技企业赋能,包括算法和数据采集等。”

邓智文表示成都高新区将积极充当排头兵,主动谋划布局新基建,同时引导带动科技创新企业参与新基建研究、建设、运用,形成共同推动新基建的强大合力。

新闻链接:

新基建包括这七个方向

综合公开材料,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专家认为,新基建具有兼顾稳增长和促创新的双重功能,同时还有助于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在传统基建趋于饱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新基建有望成为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