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嚴格隔離、租用學校旅館…110年前的中國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2020年的春節前夕,不期而至的疫情令許多人備感意外,畢竟距離上一次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發也已經過去了“漫長” 的17年。而同樣發生在110年前春節時期的鼠疫,又是怎樣被平息的呢?


1910年10月,中俄邊境小城滿洲里爆發鼠疫。兩週之後,千里之外的哈爾濱也開始出現疫情。東北地區最高行政長官東三省總督錫良形容疫情為“如水瀉地,似火燎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可怕的鼠疫橫掃東北平原。直到次年3月,疫情終於基本平息。在這場大鼠疫中,東北地區死者人數多達5萬餘人。


戴口罩、嚴格隔離、租用學校旅館…110年前的中國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1911年2月19日,法國刊物L'Illustration上刊登的一幅描繪當年中國東北地區疫情的水彩畫


此時,大清帝國正處於日暮途窮倒行逆施之時,內有立憲黨人糾纏不休鼓吹速開國會,外有革命黨人四處奔走聯合策劃起義,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都是平庸之輩,大權最終落入一幫目光狹隘的滿洲貴族手中,弄巧成拙地接連推出鐵路國有和皇族內閣兩大敗招。在東北鼠疫爆發的一年後,就在今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的武漢,倉促響起的槍炮聲變成了大清帝國的安魂曲。然而,眼看著已是一腳跨過了鬼門關,奄奄一息的清政府卻取得了國際公認的防疫勝利。


細細想來,清政府的成功多少有幾分僥倖。如果不是及時出現了一位“鼠疫鬥士”,這場大鼠疫的結局實在是難以預測。這位“鼠疫鬥士”就是曾經在193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提名的伍連德博士。


伍連德其人


伍連德出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的一個華僑家庭,24歲即以破傷風研究的論文取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05年,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伍連德的命運,此人即是首位獲得碩士學位的中國留美學生施肇基。他後來成為中國第一任駐美大使,同時還是出席1919年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五位全權代表之一。當年,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的施肇基以一等參贊的身份隨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途中路過檳榔嶼,偶然結識正在家鄉行醫的伍連德。年齡相仿的兩位年輕人一見如故,成為終身摯友。兩年後,直隸總督袁世凱熱情邀請伍連德回國效力。推薦者正是已經任職郵傳部(交通部)的施肇基。


戴口罩、嚴格隔離、租用學校旅館…110年前的中國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伍連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字聯星,祖籍廣東新寧(今台山),中國著名醫學家、公共衛生學家,是中國檢疫與防疫事業的先驅,為中國的現代醫學建設與醫學教育、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學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當東北大鼠疫爆發時,時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幫辦(副校長)的伍連德收到了施肇基的邀請。原來,東北鼠疫已經引發了東北地區的外交危機。當時盤踞東北的兩大列強俄國和日本紛紛揚言,如果清政府不能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兩國將自主行動保護自身利益。瘟疫蔓延與主權危機緊密地糾纏在一起,所以外務部破天荒地成為此次防疫工作的主導者。說來也巧,外交部右丞(副部長)正是剛剛升遷至此的施肇基。在施肇基的推薦之下,外交部尚書那桐同意批准伍連德以欽差身份前往哈爾濱調查瘟疫組織防控。


艱難亂世下的“對症下藥”

1910年底,而立之年的伍連德乘坐火車從天津趕到冰天雪地的新興鐵路城鎮哈爾濱。當時,哈爾濱還歸吉林省管轄,而黑龍江省的首府則是齊齊哈爾。哈爾濱處於東部鐵路的丁字口上,是東北亞最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之一。哈爾濱的中國轄區傅家店是此次大鼠疫的重災區。伍連德在哈爾濱很快發現自己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哈爾濱缺少統一的市政管轄機構,俄國人和中國人各自為政;二是疫情的病理學特徵尚屬不明,無法制訂切實有效的防疫措施;三是疫情嚴重,他急需援兵。


戴口罩、嚴格隔離、租用學校旅館…110年前的中國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實驗室中的伍連德


幾天後,時任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的法國軍醫梅尼奉命匆匆趕來。令伍連德備感意外的是,翹首盼來的援兵竟然只惦記著奪權。原來43歲的法國人兩年前在唐山負責處理過鼠疫,自恃有功,倚老賣老,一見面就和伍連德發生了爭吵。在被當面斥罵為“中國佬”後,忍氣吞聲的伍連德向北京發電報請辭,拒絕與如此剛愎自用的人共事。經過38個小時的煎熬等待,伍連德意外地獲得了朝廷的留任,而梅尼則被剝奪了官方授命。其中緣由,當然又是歸功於伍連德的“鐵粉”施肇基。心思細密的施肇基還利用伍連德的劍橋醫學博士身份成功遊說英國公使幫助取得東交民巷的 “太上皇”——北京外交公使團的認可。畢竟自視甚高的英國人絕不會承認法國醫學水平比劍橋更高。經過此番風波,伍連德方才獲得東三省防疫工作的最高指揮權,終於可以大展拳腳應對可怕的瘟疫。


伍連德與梅尼的一大分歧是,當前流行的瘟疫是一場普通鼠疫嗎?在抗生素沒有發明的時代,鼠疫被視作最可怕的烈性傳染病之一,死亡率極高。鼠疫的罪魁禍首是1894年日本科學家北里柴三郎發現的鼠疫桿菌。鼠疫桿菌可以藉助老鼠等齧齒類動物身上的跳蚤傳染人類,導致人體淋巴結髮炎腫痛,如果不能及時治療,病人三四天後往往會出現敗血症死去。由於死者因皮膚廣泛出血、瘀斑,屍體呈現紫黑色,所以又有一個令中世紀歐洲人談虎色變的名字——“黑死病”。


戴口罩、嚴格隔離、租用學校旅館…110年前的中國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1346年至1351年,黑死病的蔓延


今天,我們已經知道,鼠疫的發病形式有兩種:淋巴腺鼠疫和肺鼠疫。前一種鼠疫最為常見,病症特徵是淋巴腺(特別是腹股溝、腋窩和咽喉的淋巴腺)腫大,膿腫不斷髮展,流出來的膿有很高的毒性;在後一種鼠疫中,鼠疫桿菌侵入呼吸器官,肺炎不斷髮展,幾天之內感染,病人病重而死。兩種類型的鼠疫在不同的季節發生,淋巴腺鼠疫在夏天更常見,肺鼠疫則往往出現在冬天。


伍連德提醒梅尼,這是一場不同尋常的鼠疫。但梅尼先入為主地認為,這不過又是一場屢見不鮮的腺鼠疫,所以當務之急是展開滅鼠工作。但是,他顯然低估了伍連德的科研能力。數日之前,伍連德在哈爾濱的中國轄區傅家店已經秘密地完成了東北地區史上第一次屍體解剖,確認了此次疫情是單純的肺鼠疫。所以防控措施的重點不是滅鼠,而是嚴格隔離確診患者,將他們與不咳嗽的疑似患者分開,同時醫務人員除了注意消毒滅菌,還應戴上口罩,防止病人咳嗽噴出的飛沫傳染。


戴口罩、嚴格隔離、租用學校旅館…110年前的中國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伍連德和一位同事正在進行田野調查。為了解疾病對身體的影響,他們必須進行現場實驗,同時注意不要自己感染


梅尼將伍連德的新發現視作無稽之談,卻不曾想自己在拜訪俄國醫院後感染了鼠疫,幾天後死亡。他的死為所有人敲響了警鐘,公眾終於認識到,只有認真聽從防疫負責人的警告和指揮才能避免重蹈梅尼的覆轍。在此之後,伍連德又是如何推進抗疫措施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