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一筆書”妙在形連,氣不斷。

狂草被認為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常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它“無色而有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

歷代寫草書不乏其人,但能在狂草上有所造詣的人,實在不多。

大抵上說,狂草有名的除了張芝,王獻之,張旭,懷素,還有王鐸。

王鐸是“草書狂人”,作品霸氣、狠勁,粗拙,墨色飛揚。這種狂,融入了家國之恨,融入了平生執著。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 王鐸像


他的墨跡《草書詩卷》和草書軸更是眾多書友爭相學習的法帖。

就像當代書壇的大草書家——張聰明,大草書作數次斬獲國展的最高獎殊榮,大多數都是以王鐸為基調進行創作的。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書法作品獲獎入展情況

張聰明,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書法作品獲獎入展情況:(中國書協)


2013年“孝行天下、埇橋杯”全國書法展最高獎

2013年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全國書法展最高獎

2013年第三屆全國草書作品展最高獎

2013年全國首屆“孫過庭獎”行草書大展最高獎

2013年全國首屆”沙孟海杯”書法篆刻展最高獎

2019年源流.時代當代書法展入展

2018年全國第二屆大字書法藝術展入展

2017年全國第四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入展

2016年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入展

2015年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入展

2013年第三屆中國蘭亭書法雙年展之五體書法大展

2013年全國首屆”三蘇獎”書法展入展

2013年全國首屆”魏晉風度”新銳書法展入展

2012年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入展

2011年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入展

2009年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入展

2007年老子誕辰2578週年


全國書法展入展特邀:(中國書協)

2018年28+盛世草書高峰會展

2017年湖南永州全國草書名家邀請展

2015年廈門市百名中國書法名家名作園邀請展

2015年首屆“首屆草聖故里”全國草書名家學術邀請展

2014年大愛媽祖—全國書法展特邀入展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如痴如醉地迷戀王鐸大草


走進張聰明的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滿屋子的書,鋪著毛氈的書法案桌,滿牆的名人字畫和散發墨香的新作品。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 張聰明創作作品


張聰明在談吐間帶著嚴肅和認真,遠不像他寫字時那麼縱橫飛宕,千變萬化,令人難以捉摸。不禁感嘆:溫文爾雅的人,寫字時卻如此灑脫奔放不羈!

這就是草書的魅力,正所謂,世間無物非草書!

“學習王鐸讓我的書風找到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也讓我找到學習書法的母本與突破口,同時使我在書法的探索中有了一些收穫。也有機會與全國的書友探討書法的樂趣,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張聰明說。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 張聰明創作作品


以王鐸的大草為基調,佐以傅山的絞轉、張旭的連綿、米芾的欹側,這使得他的大草達到了激情、險絕、暢達的大格局。

時而奮筆疾書,如長河入海,一瀉千里;時而停筆凝思,似遊走峽谷平川...

隨著臂膀有節奏的擺動,腕上的木質手串也發出清脆的撞擊聲,清淨雅韻如梵音嫋嫋...


看他寫字竟是這般享受!難怪,著名書法評論家趙剛華先生曾用“筆走龍蛇 ,墜石驚濤”來描述張聰明的大草書,可謂絕妙。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3個月連續5次

斬獲國展最高獎


書法界,張聰明是個響亮的名字。

2013年,張聰明連續五次榮獲中國書協舉辦的國展最高獎,這在全國僅有6人。

這一年,對他來說是個分水嶺。

在這之前,他還在為"過分地追求勢的表達導致纏繞過多"而苦惱。

回憶起這段往事,張聰明說:”並不擔心我的字沒有風格和個性,只怕一直在苦苦追求入古的深度時,卻停在表面。”

儘管在困境中,始終也不因循守舊。

張聰明開始對草書發展歷程做梳理,遍臨歷代草書大家的作品,上至張芝,二王,唐朝的張旭、懷素,宋黃庭堅,同時也對明清草書群體中徐渭、祝枝山到王鐸、傅山,黃道周和倪元璐做了比較學習和思考。

張聰明認為,既然現在寫的遠遠夠不著心中想要的,那就要不停地尋找...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 張聰明創作作品


從這之後,張聰明從王鐸的《草書詩卷》入手,不再是為了寫王鐸而寫王鐸...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王鐸《草書詩卷》

一卷一面貌


張聰明之所以選擇王鐸的《草書詩卷》,不僅僅只憑個人的喜愛,更多的是“對症下藥”

“目前全國學習王鐸書友很多,寫得比我好的也有很多。總體上感覺,很多人學王鐸,普遍存在類似的問題。

比如:其一只重視外形,而忽略內在神采,學的不夠深刻;其二只重技法學習,不注重內理的梳理和領悟” 張聰明說。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 張聰明創作作品


而王鐸留給我們的《草書詩卷》範本正好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王鐸《草書詩卷》大多是贈送友人的,分為很多本。但是一卷一面貌,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最重要的是草書詩卷草法規範,同時還能清楚地理出它與二王之間的脈絡。

雖是小字,但其書寫方法和魏晉時期二王的筆法有著很大的差異性,為了避免書寫線條軟弱,張聰明建議大字小字結合起來臨習,可以有效減少寫俗王鐸的幾率。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解讀應用招式

揭秘臨創秘訣


劉熙載說得好:“草書之筆劃,要無一可移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

草書的難,體現在篆隸楷行諸體的筆意融合到渾然一體,卻又不可見得端倪。

這樣一來,創作起來對學書者的要求自然就高了。

張聰明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深知學員受困於臨創之間。在臨摹時候還能把握幾分,學得也像,但是到創作就一片空白。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 張聰明與學員互動


張聰明老師表示找到原因並不難。

一、臨習的量不夠,不夠熟練;

二、讀帖不夠,沒有真正理解王鐸一些特點,只是機械化地臨帖;

三、在臨習時只注重實臨,而缺少意臨,缺少思考性的學習。

張聰明認為:“筆法、墨法、字法、章法是書法的四個重要維度。王鐸草書作為彰顯書法四維美感的書體,學習時不僅要注意分解學習,還要注意字組和章法的聯繫、注意字組之間,行軸線之間的變化以及用墨、書寫時的節奏等...

顯而易見,要從臨摹走向創作,除了勤奮,還要掌握方法與技巧!

看看張聰明老師是如何“神操作”的:

至於創作上,張聰明老師認為一定要專精一體,要有統一的基調,找準“母本”。找準這個點去挖深,再拓展臨習面,遍臨諸家,取百家之長補一家之短,定能寫出滿意的作品!

學習王鐸草書創作,最忌朝三暮四,淺嘗輒止。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只囿於王鐸,要把王鐸所蘊含的典型特徵運用於作品中,再汲取其它草書的特長融於筆端,才能有所收穫。

這些年,張聰明開設過幾次書法培訓班,也遊走於全國各地傳播書法,桃李遍及天下。

其學員均在省市展以及全國展中入展獲獎,甚至有從零基礎開始,經過幾年的學習,成功加入省書協乃至中書協。而如今張聰明已經培養出了數十位中書協會員。

4月14日,張聰明老師再次與墨池學院強強連手,開展王鐸草書臨創應用課程,逐步性提升你的理解能力和臨創技巧,打開臨創的突破口!


老師更多作品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他憑一手精妙大草,3個月內奪5次國展最高獎,擺脫“臨創脫節”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覆“張聰明”參與學習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