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大刘晓丹临危受命 开启长达半个多月的隔离区翻译工作

山科大刘晓丹临危受命 开启长达半个多月的隔离区翻译工作

半岛记者 孙雅琴 通讯员 任波

日前,自韩国飞往山东的人流量明显增多,做好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成了紧急重要工作。3月10日下午2点,青岛西海岸新区外事办给山东科技大学打来了求援电话:韩国人大量入境,但翻译人员急缺。没有翻译人员,医护人员、酒店人员、警察等人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事情紧急,接到学校电话后,毕业于韩国釜山大学韩语研究方面专业刘晓丹立刻表示,随时准备支援、投入工作。3个小时候后她便坐上了驶向隔离酒店的车辆,开始了长达半个多月的疫情防控翻译工作。

特殊时期翻译工作经常忙到凌晨

“其实在拉开车门上车的那一刻,工作就已经开始了……”3月30日,刘晓丹回忆起那个瞬间,说她的工作主要是通过电话来开展的。

“您在韩国的住址是哪里?在青岛的住址是哪里?有没有接触过从当地疫区过来的人员……”电话里,刘晓丹的问题往往还没问完,那头就传来“毛巾在哪、空调怎么不热、隔离完了有车来接我们吗”的各种疑问,这是她工作中寻常的一幕。

山科大刘晓丹临危受命 开启长达半个多月的隔离区翻译工作

丰泽山庄酒店3月9日晚上接收了第一批韩国人,一共20个人。刘晓丹一开始接到的任务就是承担翻译工作,协助他们和中方人员信息沟通。但是她发现,特殊时期,她的工作范围很快迅速扩张。从一开始反映韩国人员的生活需求,到进行协助流行病调查登记,再到协调解答隔离期满后如何安置车辆、健康证明如何办理等,她需要马不停蹄地对接各路人员。渐渐地,她已不再是一名简单的翻译。刘晓丹刚入酒店时,加入了一个疫情防控的工作群,卫健局、外事办、酒店工作人员和警察等都在这个群里,她要随时把韩国人员的各种需求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有的可以马上解答,而有的则需要她联系其他部门才能为韩国入境人员解答办理。

“房间冷、下水道被堵、喝不惯桶装水、网络信号不佳……”在投入工作当晚,韩国入境人员通过她反馈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为了将他们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酒店,在第一天,刘晓丹便跟他们沟通到晚上12时以后。一方面,酒店尽量满足韩国入境人员的需求,不论是居住还是饮食,甚至是在孩子学习方面,都尽力给予帮助。

时间进入次日凌晨,第一天的工作还没结束,刘晓丹又开始了入境人员信息统计表的翻译工作。凌晨1时,表格整理完毕,随即被发给各路工作人员。第二天一大早,带着二维码的表格已被张贴出来,并被工作人员送到每个房间。

抱怨和质疑最终变成理解和感谢

近日,第一批20名韩国入境人员解除隔离,他们走出酒店,走向他们在青岛的家园、企业和店铺。

接到通知可以解除隔离,但是要护送他们离开的任务并不简单。刘晓丹回忆说:“酒店工作人员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给韩国客人的行李箱消毒,而我则在一旁为他们翻译,询问他们的近况以及详细的家庭地址,保证工作人员把他们安全送到家。到下午四点多,我们送走了20名韩国人,从他们仅仅露出的双眼中,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洋溢着微笑,并且能听到他们在不断地说‘感谢’。我想,此刻无论是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有多么疲惫,他们的每一声道谢,都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和安慰。”

山科大刘晓丹临危受命 开启长达半个多月的隔离区翻译工作

从接到通知到目前,刘晓丹前前后后共帮助了31名入境韩国人。

“酒店客房如果马桶或者哪里有小问题的话,一开始工作人员会把工具放在门口,因为工作人员进出一趟,按规定就要换一套防护服,防护服既珍贵又稀缺,工作人员有些不舍得,所以有时候韩国朋友会有抱怨和质问,但是韩国朋友走的时候,不少人对我说,一定要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和敬意,感谢工作人员对他们的理解。”刘晓丹说。

在刚住进酒店的时候,由于专门用于工作人员的房间已被住满,于是刘晓丹就和韩国入境人员一起住在同一栋楼里,最近的韩国人员离她的房间近三四米远。

“说一点儿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由于走得急,起初家人并不知道我去隔离酒店了,过了几天才知道,但都表示支持,让我相信防护措施并做好防护。”刘晓丹说。

3月30日,山东科技大学的花香开始在校园弥漫。刘晓丹所在隔离酒店窗外的百花已经盛开,虽然隔离工作还在进行,但她相信,疫情在各方的努力下,也快过去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