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春天”,为什么我第一眼想到的却是这个?


面对“春天”,为什么我第一眼想到的却是这个?

春暖花开,春心荡漾

一提到春天,大多数人会想到“春夏秋冬”、“春暖花海”、“春意盎然”、“满面春风”等等,想到这些词语的同时,也说明你可能有点老了,至少不会太年轻,因为在你眼里春天似乎就是这些积极向上的意义,最多再加上“重新开始”“重新出发”象征性含义。可我却想偏了。

时代在进步,而且很快,尤其是网络的发展,聪明的线上国民发明了一箩筐的新词汇,简明扼要,一看便明,像“不明觉厉”“人坚不摧”“喜大普奔”“累觉不爱”“十动然拒”“男默女泪”“细思恐极”“说闹觉余”“啊痛悟辣”“不哭站撸”等等,我们的“春天”也有个新意境你知道么?

春天,原本该是寒冬结束、万物复苏之意,但在年轻的网络世界的角度看来,就万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它是“啥都没有”“被打败的时候,什么都没获得”“还没开始、已经结束”的意思,这个表述可能源于扑克牌斗地主中的“春天”表述,也可能是两者互为先后,意思基本一致,指的是你还没出一张正牌,对手已经赢了,全部牌都打完了。


面对“春天”,为什么我第一眼想到的却是这个?

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

那这个新词意“春天”的产生,是怎么样一个心理过程呢?

首先这个词一定源于生活。春天的概念其实是源自中原地区,四季分明,春暖花开,这从古代唯美的诗词歌赋中体现的非常充分。但是在南粤地区,春天其实是不存在的,也没有什么冬天,因为四季不分明,四季都有花,四季树叶都在生长或落下,这样气候成长的人们,很难把春天赋予太多感受和含义。而在极寒的东北地区,春天也没有那么唯美,尤其是近些年,沙尘暴肆虐,雪水化成泥水,肮脏至极,春天已经成了四季中当地人最不喜欢的季节,这让这个词语产生了一些与美好相对的意思。所以我猜测“春天”这个新此意应该是极南或极北地区首先创造使用的,历史可能不会太悠久。

其次这个词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深蕴意。无论是扑克牌还是网络游戏,都是对战竞技类的玩法,你输我赢、你死我活是非常直接的,对战过程也是比较冷酷的,没有人玩牌玩游戏不想赢的,因为这背离了竞技项目的本质。但正所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国人使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生动唯美词汇来委婉的表达“输的很彻底”的尴尬局面,这让双方都至少都会感觉不错,“我被了打了个春天”总比“我一张没出,就被打败了”的表述要更容易接受的多,面子问题很是问题。


面对“春天”,为什么我第一眼想到的却是这个?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生命力顽强

再次这个词意短期内可能只会在圈子内使用,不会有太大发展前途。这源于这个词语的使用人群的小众,无论是扑克牌斗地主,还是玩游戏的人,本身就是小众人群,他们在使用这个词语的场景也都是游戏过程中的临时性表达,其他人的学习传播是只是口头相传、相互效仿,加上词语本身的意境也不够那么高雅,因此无法登上正常的文学作品,更不要说大雅之堂,这样就注定了这个此意的命运,流于世俗。

最后这个词意不会消亡,长期来说也可能翻盘。世间万物,存在即为合理,这个词意的产生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背景,即使是它只代表小微群众,但他是有其传播下去的现实意义和可能性的,因为它会丰富我们的中华文字文化。中华文字文化本身就是不断在发展和演变的,很多词语以前不具备某个意思,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经历了某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他的意思增加,再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他成为文字文化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这正是中华文字文化的魅力所在,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在我看来也是正因如此。


面对“春天”,为什么我第一眼想到的却是这个?

无论艰难险阻,我们要积极面对

回到题目:“面对春天,为什么我第一眼想到的却是这个?”,这可能源于我自己的斗地主和游戏生活,也可能源于当下疫情带给我的忧郁气质,不自觉的就想到了逃避现实的玩乐语意,或许我是应该惭愧的,但我确实没有,因为忧郁本身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要做的就是把忧郁变成理性,在变成积极,正如我对新词意“春天”的解读过程,无论好坏,都有其积极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自省”“致良知”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