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今天评析一下邓超主演的《银河补习班》,一个差等生在父亲的爱与鼓励中重获新生的故事,一段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碰撞较量,一部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文章将从剧情简介、优点、不足之处、现实主义题材该怎么拍、影片的教育意义及现实意义等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银河补习班》豆瓣评分6.3分,将将及格


剧情简介

工程师马皓文(邓超饰演)亲手设计的大桥坍塌,替整个院担下责任蹲了七年牢,出狱后却面临熟人的嘲笑和妻子的改嫁。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故事的最开始——年轻有为的工程师,亚运会的火炬手,父亲曾是天之骄子

妻子把孩子送到了借宿学校,但打架、旷课,学习成绩掉车尾的儿子即将被学校开除。出于父爱,出于对孩子的信任,马皓文和学校打赌要让儿子在学期末成为年级前十。于是,他开启了一系列对孩子的鼓励措施,赢得儿子的尊重,为儿子树立榜样,让儿子重拾自信,引导儿子找到奋斗的目标。

他让唾弃他的工头重新佩服他的能力,他让儿子认识到学习其实很简单,他允许儿子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安排功课,甚至可以不做某些家庭作业。在父亲的教导下儿子成绩逐渐变好,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飞行员,成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上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


优点:回忆与现实恰到好处地双线并行,叙事完整、逻辑清晰,感情把控到位,演员演技在线

影片是很典型的双线并行叙事法,将回忆里的“父亲教导儿子”和现实中的“载人航天”穿插在一起,以现实中的场景自然而然地引起回忆的开展,并选取几个特定的细节遥相呼应,将两者紧紧扣在一起。

  • 细节一:“儿子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爸爸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相似的两句台词分别来自回忆里的父亲与现实中的儿子,一个因生活压力大一时情绪失控,一个为了自己的前途让父亲放弃申述。
  • 细节二:儿子小时候拿着手电筒照向天空给父亲当指引;儿子长大后当上宇航员,父亲拿着手电筒对着夜空做出同样的动作。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 细节三:载人飞船即将返航时,太空碎石撞坏了信息联络装置,坐以待毙还是放手一搏,危难中,定格在儿子脑海中的只有父亲的一句话——永不认输!

影片叙事完整,环环相扣,虽然回忆现实相交叉,但衔接地恰到好处,逻辑清晰,就故事的讲述而言,是值得称赞的。

导演非常懂得如何煽动观众的情绪,无论是民族家国大情怀,还是父子情深的小情谊,或如泰山般沉重压于心头,或如鸿毛轻抚眉梢。随着那只破旧的地球仪、那碗涨价后的牛肉面、那台浸透了血与汗的电脑、那一飞冲天的航天器,观众的心情欣喜有之、低落有之、辛酸有之,几度哽塞泪目。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七年前父亲给儿子的生日礼物——一只由皮球改装的地球仪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七年后的物价单

尤其是一开始卫星发射那一幕,让人热血沸腾,这是大国崛起的豪迈步伐,是一个民族中兴的激动时刻,是身为中国人而感到的骄傲自豪。

毋庸置疑,邓超是有演技的,他之前就用《烈日灼心》中的小丰和《影》中的都督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但是邓超在综艺里泡的太久了,有时候不经意的言行举止,都会散发出浓浓的综艺喜感,在一些轻松搞笑的镜头下尤为明显。影片中邓超饰演的父亲跟闫主任对峙时,领着儿子踏春游乐时,都仿佛能看到那个带着跑男家族往前冲的队长。

通篇来讲,邓超在里面贡献了两处最打动人心的演技:

一处是重新回家后,儿子比划着柱子上记录的身高,惊喜地说自己长了这么多了。而错过了孩子七年时光的父亲此时心情是绝不会太好,邓超通过恍惚的眼神、湿润的眼眸、颤动的嘴角等种种微表情展示出了他对角色的理解。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父亲时隔多年与儿子重新回到家中,发现儿子长高许多

另一处是多年后在饭馆无意间听到当年桥塌的真相时,邓超的反应令人称叹。无论是刚听到时站不稳地往后一个趔趄,还是像是失去了全身的力气般慢慢走回自己的座位,亦或是坐下拿起筷子想继续吃面眼睛却突然红了,抽出抽纸怎么也擦不干净眼泪,邓超的表现真实的近乎完美。尤其是那一声声的“为什么”,沙哑的嗓音像是浸了血那么沉重,化作一把锤头,“吨吨吨”狠狠地锤在了观众的心上。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父亲无意间知道了多年前大桥倒塌的真相

被自己当做死党一样信赖的手下背叛时是什么感受,我们虽然没有亲身体验,但是可以从邓超的展示中感受一二。

从刚开始的意气风发,到目睹桥塌时的震惊不可置信,到入狱服刑时的沉默寡言,到再见到儿子时小心翼翼不敢触碰的温柔,再到为生计所发愁的无奈,到儿子让自己放弃申诉时的难过心酸,黯然离去时佝偻起来的背脊,一瞬间苍老。马皓文这个角色,在邓超的演绎下,非常饱满立体。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儿子担心父亲闹出什么新闻而影响自己前途,劝说父亲放弃申诉,父亲伤心离去的背影


不足之处:玩乐大于努力,成功过于简单

影片时长150分钟,从第30分钟马飞在操场上被教导主任训斥开始,到第118分钟教导主任拿出代表着荣誉的相框结束,马飞实现了由差生到优等生的转变,耗时88分钟。而在这一半多的剧情里,马飞努力学习的场景只有两幕,一幕在家里自学,一幕在课堂里听课;加上由画外音提及的“晚上补课,白天旅行”这句话,关于学习的剧情总共出现了三次,时长累计不到两分钟。马飞展现给观众的努力少到可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亲马皓文带着马飞到处游玩放松的场景: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考试前十分钟,父亲与儿子在草坪上感悟人生

  1. 临近开考十分钟,父亲不抓紧时间送儿子去学校,反而停下车子让儿子在草坪上感悟人生;
  2. 距离期末考试半个月,父亲给儿子请假去看航展,老师不同意的情况下带儿子偷溜出去……

让孩子感受自然、感受真实没有错,错就错在选择的时机不对。这种考试前出去踏青、游山玩水,就算是少年霍金,估计也做不出来,何况只是一个普通人。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期末考试前,父亲带着儿子游山玩水

镜头下的父子二人,每一帧都带有山水风景画的诗意和远方,像是静态摄影作品的拼接,明艳、饱满、澄澈的色彩,配上《快乐老家》欢快的旋律,隔着屏幕都能看到儿子轻松雀跃的心情。这一段是影片中争议比较大的地方,可以理解导演和编剧想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来体现素质教育,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当玩乐大于角色的努力之时,呈现给观众是导演和编剧想当然的自以为是。


现实题材的影片该怎么拍,最核心的一个字——真。

纵观今年来的现实题材影片,剧情走向无非是三种,主角成功喜剧类、主角失败悲剧类、开放式结局。其中又以喜剧类结局较为见长。这一类的故事最忌理想化,如聚焦印度女权的《神秘巨星》,女主唱了三首歌就获得了最佳女歌手称号,一路走来都有外力为其保驾护航,自身的奋斗少之又少,为此倍受诟病。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印度影片《神秘巨星》,通过讲述少女追逐音乐梦想来反映印度女权问题,但因为女主成功之路太简单而口碑较低

诚然,主角走向人生巅峰的路子,比那些经过多番努力却最终失败的故事来的讨喜,但如果这里面的“功成名就”缺少必要的磨难,观众往往不买账。

人的思维想法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现实的无奈让人们不自觉地追求影视文学作品的圆满,他们寄希望于些虚拟的角色,将自己代入到剧情中去,感同身受,对于主人公的遭遇,他们痛其所悲,乐其所喜,哀其不幸,怒所不公。但另一方面,人们又不希望主人公的成功过于简单,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的名与利,对比芸芸众生的遭遇,实在像是个笑话。

为此,总结出几个现实主义题材拍摄要点,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字——真。

  1. 故事主旨所揭示的某一类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2. 推动剧情发展的情节是发生或有大概率发生在人们身边的;
  3. 服装道具场景搭建等符合特定环境;
  4. 表演真情实感,不浮于表面。

教育意义:皮格马利翁效应与抱持性环境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励志语录,其中不乏一些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客观因素的洗脑鸡汤话,对此,有人喜欢,有人反感,评论上褒贬不一。

只要你相信自己,好运气一定会像哈巴狗一样自动来找你;

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

记住,你是爸爸的骄傲;

……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其实这是影片中最具有教育意义的一处:不断的用鼓励、支持、赞美、表扬一类的正面评价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获得自信,自发的向着大人所期望的方向而努力。这种趋向期望发展的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而大人们营造的充满信任、包容与支持的环境被称为“抱持性环境”。

前者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在学生智力测验中发现,后者由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研究母婴关系而得出。

电影中的儿子,幼儿园老师说他“缺根弦儿”,初中教导主任认为他无可救药,不管是理解水平还是学习成绩,马飞的表现都颇为差劲。

但是父亲马皓文却自始至终都相信着儿子,儿子认为自己蠢,他告诉对方每天只需要记住零点一厘米的知识,并用崇拜的眼神让对方重拾信心;儿子考试及格,他毫不吝啬的夸奖对方是天才,考得非常好,表示将来会更好。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儿子考了倒数第五名,有了进步,父亲真诚的夸赞他考得好

父亲马皓文的爱,如一把无形刻刀,一点一点将儿子修建成了擎天大树,难能可贵的是,这把刀没有按照现行的模子或者是自己的意志来挥舞,而是在保证不偏离正轨的前提下,让孩子真生自由的去选择人生方向。

只可惜的是,影片中鸡汤灌得太多,却没有辅之以相应的付出,以此取得的成功不仅未起到预期的教化引领作用,反而让观众嗤之以鼻,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现实意义:对教育体制的思索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影片所探讨的主旨。

父亲马皓文所代表的的素质教育,鼓励孩子加油,赞美孩子优秀,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在思考中找到学习的兴趣,不局限于学习成果而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将考上大学作为起点,教会孩子规划人生,放眼于未来;

教导主任闫老师所代表的的应试教育,以学生成绩的好坏定性一个孩子的将来,开除差等生以提高升学率,题海战术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以至于高考完就撕书,将考上大学作为终点,着眼于现在。

《银河补习班》被豆瓣评分耽误的优秀影片,诚意满满值得一看

如果连刚考完高分的学生都如此迫不及待的撕掉试卷,我很怀疑他们是否真的热爱学习。学习应该是一生的习惯。

父亲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他尊重孩子的梦想并予以实际行动上的支持,片中那句关于梦想的话,感动激励了无数网友: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虽然影片展示给我们的素质教育有些片面,剧情中对父子玩乐戏份的侧重让观众也不尽赞同,但它试图所挖掘的内涵意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影响,是深远的。

闫主任这样的老师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是那些为了升学率而鼓励后进生走职业学校、走艺术生途径,以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老师们的缩影。

很多高中时候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到了大学里就碌碌无为,与这种现象相依存的是高中老师最常说一句话:“现在好好努力,到了大学就可以尽情的玩”。

每年大批量平庸人才的诞生,究竟是由严进宽出的大学环境荒促成,还是应试教育下对知识学习的厌恶情绪所导致,通过这个影片,我们可以好好反思一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