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球顶级经济学家: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在这些行业


专访全球顶级经济学家: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在这些行业

作者: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复工复产难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服务业中的民企。

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动荡,引发当前市场不少悲观预期,认为此次疫情冲击或许使世界正面临类似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形。新一轮经济衰退的讨论甚嚣尘上。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走势?全球经济是否会步入衰退?如何尽快提升国内复工复产率?

以下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接受《财经》记者专访的内容精编:

01

经济衰退比预想更严重,全球经济都可能陷入衰退

近日关于全球经济已深度衰退的观点甚嚣尘上,我觉得多数国家目前处于“两难”境地。如果置疫情于不顾,股市会一直处于震荡不安的状态;像意大利采取封国、封城,又导致经济停顿下来。

甭管采用哪种措施,全球经济恐怕都有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判断世界疫情,处于中国早期的情况,世界疫情高峰还未到来,达到中国今天的抗疫效果大约需要两个月时间,算起来到6月。这比我当初预料的衰退要严重得多。

近期多次有美股熔断的消息,美国的股市和经济实体联系紧密,直接和间接渠道都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与此同时,股市下跌,影响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大家的投资意愿下降,消费也会下降。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金融部门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暴发类似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

美联储的无限量QE暂时稳住了美国股市,但并不可持续,待3月的经济数据出台,股市可能再次下跌。如果股市价格继续下跌,危机不可避免。

此外,中国已经深深嵌入到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疫情在全球其他国家的暴发将增加中国产业面临的输入性风险。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内外部冲击,疫情带来的短期经济影响很可能演化为系统性的经济风险。

中国疫情初期,制造企业停产,造成产业链断供和内部断链,现在国外疫情持续恶化,全球消费下降,连带着中国的进出口下降,美国、韩国和欧洲等是中国重要的中间产品进口地,这些国家的疫情恶化可能会对中国产业链造成再次的冲击。

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国内产业链整体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国外疫情对中国产业链冲击的评估,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整体复工的思路,发掘产业链配套完善的优势,加大对重点产业环节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我预测,中国全年的出口恐怕是负增长。

02

疫情将催化一批未来经济增长新兴产业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疫情之后将会迎来报复性消费,我认为如果5月之前疫情基本结束,管制基本上没有了,那“五一”小长假肯定会有一个报复性的消费反弹,

大家憋了这么长时间,肯定要出去。

现在看来4月底能够结束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我还是怀着希望。

目前,许多城市对消费场所已经解禁,但去消费的人还是比较少,原因是大家还是怕传染。建议,除非国外输入风险很高的地区,社会防控可以适度放宽,如取消消费场所测体温、扫健康码等措施,让群众放宽心,减少紧张感。恢复消费,服务业恢复正常是关键,因为它把住了消费的龙头。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此次疫情也催化了一批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比如加快了远程教育、远程诊断、在线办公等新型终端应用的发展;疫情导致员工不能复工,但激发了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内在动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重视。现在网络会议,网络直播很火。我最近参加几个网络会议,组织方不用出会费,大家不用出去跑,减少交通污染,会开了,讨论也蛮热烈,所以网上直播行业肯定要大发展。

03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救济中小企业是关键

这次疫情,企业受疫情冲击非常大,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他们的员工。

像餐馆、出租车、杂货店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它们的经营活动因为疫情的暴发被迫停下来。尽管营业收入没有了,但它们还需要支付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的租赁费、员工工资和福利。

中小企业是吸收接纳就业的主要力量,如果这些企业大批量倒闭,社会失业人口将显著增加。因此,因疫情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最该获得救济。

这些中小企业的境况并不能凭货币信贷宽松得到改善,因为商业银行体系的信贷制度对小企业并不有利。

民企融资难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中小型民企风险高。这是要承认的,民企平均寿命3-5年。

第二,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有限制。给中小型民企放贷相对成本比较高,放贷数额无论大小,审批流程都是一样。

第三,过去几年去杠杆把市场中的高风险偏好的机构和业务打压下去了,货币政策的最后毛细血管被堵塞。

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做到精准“滴灌”?

首先要解决资金流的毛细血管不通畅的问题。比如,我建议把2000多家城商行花三四个月时间治理一遍,搞清楚有没有掏空行为,有掏空行为送监狱,经过一番整顿,重新上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就是这么干的,整顿、重新上路,让有信誉的机构留下来,有问题的机构破产掉。疏通毛细血管,资金才能流向中小企业。

本文精编自财新杂志《专访姚洋:当心疫情冲击演变为系统性经济衰退》一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