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圍觀500年前的捕魚術!

唐代大詩人杜甫用“鸕鷀西日照,曬翅滿魚梁”形容農耕社會傳承下來的捕魚術,本期“雲”遊河源系列——“雲”賞河源人文之旅④ |快來圍觀500年前的捕魚術!

“雲”賞河源人文之旅④ | 快來圍觀500年前的捕魚術!

魚梁,是指築堰攔水捕魚的一種設施,用木樁、柴枝或編網等製成籬笆或柵欄,置於河流、潮水河中或出海口處。位於連平縣田源鎮的肖屋村,至今仍保留著利用魚梁捕魚的技術。

2017年,當地魚梁捕魚的視頻被傳到網絡上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前去參觀捕魚場面。

“雲”賞河源人文之旅④ | 快來圍觀500年前的捕魚術!

古老捕魚方式被保留溯源暫無從得知

魚梁,也稱漁梁,是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在我國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

《詩經·齊風》就有“敝笱在梁, 其魚魴鱮;敝笱在梁, 其魚唯唯”的詩句。歷代文人關於魚梁的詩詞文章也不少,作家沈從文在他的自傳裡寫道:“水發時,這魚梁堪稱一種奇觀,因為是斜斜地橫在河中心,照水流趨勢,即有大量魚群,蹦跳到竹架上,有人用長鉤鉤取入小船,毫不費事!”

“雲”賞河源人文之旅④ | 快來圍觀500年前的捕魚術!

田源鎮肖屋村與新豐縣科羅村毗鄰,坐落在連平縣八景之一“戈峰聳翠”戈峰山腳下,因處新豐江上游,這裡的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據肖屋村黨支部書記肖錦奎介紹,該村保留的魚梁捕魚技術,最早源自祖輩在新豐江打漁的做法,但從哪年開始、由誰最先製作魚梁就不得而知。


村裡一些老一輩的村民稱,魚梁的來源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肖屋村民在500多年前跟隨王陽明“剿賊”從龍川佗城遷到“桐梓園”(後叫肖屋村),落居後肖姓的祖先利用魚梁這一古老傳統技藝進行捕魚,但這個說法與溯源一直沒有得到確鑿的考究。但村民們肯定的是,多年來,他們一直守著曾讓他們賴以生計的魚梁。

古老魚梁險些失傳網絡視頻帶來新轉機

在過去,肖屋村的每一座魚梁屬於出資修建者共同所有,他們也被當地稱為“梁股”,所捕獲的魚也歸他們所有。肖錦奎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肖屋村擁有十幾座魚梁,歸集體所有,所捕的魚也是各家平分。當地村民回憶,當時在捕魚高峰期,每座魚梁最多的一天能捕一萬多斤魚。

“雲”賞河源人文之旅④ | 快來圍觀500年前的捕魚術!

今年40多歲的肖錦奎,小時候就跟著祖父學做魚梁。2005年,外出打工回到村裡的他眼見村裡僅剩的魚梁寥寥無幾,有些甚至因為年久失修而毀壞。為此,他獨自出資8萬元,在2008年修繕了魚梁。然而,肖錦奎對魚梁管理與捕魚的這份熱情也慢慢被磨滅,他說,如今村裡會做魚梁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也大多不願意學,他知道畢竟魚梁捕魚不能作為謀生的手段。

直至三年前,有遊客及文化愛好者到當地遊玩,發現當地仍保留有古老的魚梁,後將捕魚的場景發到了網絡上,瞬間得到網友的關注與好評。自從魚梁被外界越來越多人關注後,有些外地遊客聞名而來,只為一睹魚梁捕魚盛況。


村民重修魚梁昔日捕魚盛景或重現

通往肖屋村的公路到達該村後就已經形成斷頭路,但前年夏天捕魚高峰期,不少人到村裡觀看捕魚,肖錦奎回憶,“村裡幾十年第一次出現堵車”。這個場景,給全村人帶來了啟發。去年,肖錦奎及其他村民也開始思考並計劃將魚梁大修繕,將這項農耕文化保存下來,並作為村裡的鄉村振興與鄉村旅遊重點項目來打造。

“雲”賞河源人文之旅④ | 快來圍觀500年前的捕魚術!

新豐江肖屋村江段建設中的魚梁。

據當地村民介紹,肖屋村人制作的魚梁全部就近取材,主要是木、竹、石、藤。看似簡單的魚梁,其實工序複雜,多達幾十項,每塊木頭、每個石樁均有不同叫法,尺寸大小、位置高低均有嚴格講究。建造一座魚梁需要十幾人耗時近一個月,而一座魚梁的使用壽命大概只有三四年。

“雲”賞河源人文之旅④ | 快來圍觀500年前的捕魚術!

熟悉魚梁捕魚原理的村民介紹,魚梁捕魚就是用材料編織成一個長形或U型漏水竹排,迎著有落差的水流湍急方向放置,當魚逆流而上的時候遇到阻擋,就會沿著所留的兩側兩個大孔遊入,隨即被衝到緩緩上升的竹排上,水往下漏,魚就留在竹排上了。

為魚梁申請“非遺”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據悉,該鎮肖屋村魚梁2018年5月被評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於6月開始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全鎮將當地生態資源分為長翠、田西、永吉村的生態農業板塊,新河、田東的生態旅遊板塊,水西、肖屋的南粵古水道文化板塊共三大板塊,結合魚梁、南粵古道等舉辦各類文化旅遊體育休閒活動,規劃打造若干條美麗鄉村精品旅遊線路,以此提升鄉村振興及全域旅遊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