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抵”萬金 “貸”動創業夢


誠信“抵”萬金 “貸”動創業夢


誠信“抵”萬金 “貸”動創業夢


‘誠實守信’可以兌換‘真金白銀’了!大夥再也不用為沒錢發展生產、創業缺少啟動資金犯愁了!”2019年11月底,宣州區洪林鎮施村村的村民高興地奔走相告。

  村民們的話可不假,11月底施村村成功創建“信用村”。信用村裡共有728戶信用戶獲得了3767.8萬元的授信。“獲得信貸支持的村民,把錢用在了菸葉種植、茭白種植等特色種植農業上,農民們借到了大錢、掙到了新錢、還得上小錢,實實在在解決了村民在幹事創業上的融資難題。”施村村黨總支部書記欽傳江有感而發。

  施村村獲得信貸支持,村民享受高效、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這是近年來在中國人民銀行宣城市中心支行的牽頭下,我市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信用創建村”、“信用村”、“信用示範村”三級創建,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目前,全市已授“信用鄉鎮”19個,“信用示範村”23個,評定“信用村”387個、信用戶7.58萬戶。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為各級行政村農戶發放貸款餘額為89.37億元,其中信用貸款48.41億元,佔比54.16%,節約農戶利息支出6874.16萬元。

  緣起:為解農戶資金“燃眉之急”

  曾經,不少農村面臨著這樣的難題:農民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貸款難;沒有資金,村民要發展產業,創業致富難上加難。

  “我開辦的是家庭式服裝加工作坊,兩年前訂單開始增多,當時就是缺錢買熨燙設備、買縫紉機,有2萬塊錢,我們的生產水平和收益就能上個臺階。”郎溪縣十字鎮十字村家庭作坊主熊萬波回憶說,親戚朋友都沒什麼錢,所以借錢是最難的事情。

  但郎溪農商銀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登門拜訪,向熊萬波宣傳政策。十字村已經創建成功信用村,信用戶可以直接享受貸款授信。2萬元信貸支持,在第二天就“火速”進入到熊萬波的“錢袋子”,給他解決了“燃眉之急”。

  “資金是農戶擴大經營、發展生產的最大制約要素。”市人行徵信管理科科長張斌介紹,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市人行積極牽頭開展信用村建設工作,以“地方政府主導,人民銀行牽頭,職能部門配合,金融行業先行,農村農戶受益”為工作思路,積極推動政府、金融等多方資源整合。出臺了《宣城市“信用創建村、信用村、信用示範村”創建工作指引》文件,提出以信用創建村為創建基礎,以信用村為創建主力,以信用示範村為創建標杆的三級創建管理模式。

  根據《創建工作指引》,對能夠配合金融部門工作、近年來無惡意逃廢債務發生的行政村授予“信用創建村”稱號;在“信用創建村”基礎上,量化信用農戶數、授信農戶數等6項關鍵指標,從中篩選出“信用村”;“信用示範村”則是在信用村的基礎上,村兩委高度重視並支持配合信用村創建工作,行政村信用環境好,金融服務程度高,能起到帶動示範效應的村。

  創建信用村有哪些好處?信用村內誠實守信的“信用戶”,不用抵押、不用擔保,以純信用的方式,拿著“信用證”就能到銀行貸到“物美價廉”的信用貸款。這類信貸產品相比普通信貸產品申請手續更簡單、放款更快、隨借隨還,推動了農村隱形資源變顯性資本。

  支撐:健全信用信息數據平臺

  金融是水,經濟是田,信用是渠。金融對農村經濟的滋潤,關鍵問題是渠道的通暢。信用村創建,就是把金融之水灌溉到農村經濟之田中去。

  “讓銀行放心的將貸款貸給農戶,建立健全信用記錄和信用信息是基礎。”宣城皖南農商銀行副行長周龍龍坦言,以前在農村,很多種養殖戶、村民並無貸款記錄,也沒有徵信數據,信用信息可謂一片空白。這給信用村創建和銀行發放貸款帶來諸多障礙。

  如何填補農村信用空白,讓銀行更好地瞭解農業主體的信用狀況?近年來,市人行以問題為導向,建立了中小(微)企業和農戶數據庫,補齊了農村信用信息的短板。目前,系統收錄52.4萬戶農戶信用信息,累計提供農戶信息查詢6.9萬次。據商業銀行反映,目前該平臺信息已作為信用戶評選、授信和信用村、信用圈創建的參考依據,深度嵌入其風險管理流程中。

  農民通過信用檔案積累、增加信用,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引發了全市廣大農村的積極響應。為配合完成信用信息採集工作,近年來我市還開展了“黨建引領信用村”專項行動,涇縣便是其中之一。

  2018年以來,涇縣堅持黨建引領、政府主導、人民銀行推動、金融機構參與、廣大農戶獲益的原則,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進要求,精準發力、上下聯動,開展信用村建設,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信用村建設優勢,把黨建成果轉化為信用村建設成果。

  “收集整理信用數據,必須用‘掃街’腳步丈量的‘笨辦法’。”涇縣琴溪鎮工作人員說,2019年8月上旬,該鎮選擇了代表性強、相對集中的赤灘村6個村民組先行採集了104戶農戶的信用信息,並對採集的信息進行認真分析,對採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積累經驗。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該鎮8個村相繼成立鄉風文明評議小組,對農戶社會道德、人際關係、個人品行等定性指標進行評議。同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老黨員、離任村幹部、黨小組長及村民組長,組成信息採集組,利用早晚時間分片分組入戶採集信息,準確地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記者發現,這些資料裡每家每戶幾口人、幾間房、子女工作、收支情況、道德品質、有沒有賭博等不良嗜好,信用檔案都記錄得一清二楚。這樣周密詳實的農戶信用信息庫,讓各家銀行可據此授予農戶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貸款額度。

  實踐:信用“通行證”助農好創業

  “憑授信額度,到銀行貸款就像存款一樣方便。”創建信用村,成為信用戶後,村民們獲得了金融服務上實打實的便利和優惠。

  2019年12月底,記者走進宣州區狸橋鎮慈溪村,看到村口大大的“信”字十分醒目。“‘信用村’的招牌,已經成為我們村一張嶄新的名片。”該村黨委書記陶生木高興地說,2019年8月村裡被湖商村鎮銀行授予“信用村”稱號,為200多戶村民發放了“信用戶”證書,已授信982萬元。有了這個證書,農戶就能隨用隨貸,快捷方便。

  2019年12月23日,宣州湖商村鎮銀行的工作人員王濤上門為慈溪村村民張學生授信。

  張學生從事螃蟹養殖,看到螃蟹養殖的好前景,他決定在2020年擴大養殖規模,將養殖面積從10畝擴大到45畝。“沒想到銀行的工作人員會上門授信!有了這筆錢,買蟹苗、餌料等其他管養成本就不用再煩神了。”拿到授信後張學生心情格外好。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辦貸款時間跨度要一個月,還要各種繁瑣的手續。現在隨借隨貸隨還,利息還低。以前借5萬塊錢,每個月利息要500塊錢。評上信用戶後,利息每個月降到了兩三百塊錢,利息便宜,壓力更輕。

  誠如斯言,湖商村鎮銀行目前推出了“湖商信用貸”產品,藉助移動營銷平臺,農戶足不出戶,就能申請到貸款。同時,信用戶還可以享受到湖商村鎮銀行貸款最高下浮1.2個百分點的利率優惠政策。

  “勤勞致富,還需要資金來支持。”宣州區洪林鎮施村村信用戶王自強說,過去兩年他從事運輸行業,但是想擴大規模手頭必須得有錢。2018年,皖南農商行的信貸支持對他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2019年,他將本金利息還清後,又將貸款從2萬元擴大5萬元,讓創業後勁持續增強。

  周龍龍介紹,像王自強這樣的受益者並非個案,宣城皖南農商行近年來共評定“信用戶”17725戶,授信金額9.32億元。為了提升對信用戶的服務品質,銀行還推出了“家庭幸福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對“信用村”內的信用戶貸款利率在原貸款利率定價的基礎上減少10個基點,對“信用示範村”內的信用戶貸款利率在原貸款利率定價的基礎上減少20個基點。

  隨著各大銀行不斷創新農村金融服務,越來越多更加“接地氣”的農村金融產品在我市相繼誕生。目前,全市金融機構為農戶開發信貸產品20餘種,13家涉農金融機構對信用戶根據信用等級實行信用貸款額度放大,13家涉農金融機構貸款手續簡化,其中7家農商行實現一次授信、循環貸款。

  輻射:自覺呵護“誠信”金字招牌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各金融機構積極發揮金融脫貧中的主力軍作用,以信用創建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宣州區有4個貧困村被評為信用村,882個貧困戶被評為“信用戶”。截至2019年9月底,宣州區發放扶貧貸款1567戶,金額達4316萬元。

  宣州區將評級授信與扶貧小額貸款發放、扶貧優惠政策相結合,已經評級授信的貧困戶可直接到當地農商銀行網點辦理“免抵押、免擔保”的扶貧小額貸款。該區古泉鎮貧困戶李壹勝2017年獲得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2019年,李壹勝又獲得5萬元貸款支持,養殖合同雞8萬餘隻,目前已獲利12萬元。通過“扶貧小額信用貸款”養殖合同雞,李壹勝已提前脫貧。

  “這麼好的政策,讓我倍加珍惜‘信用’二字,按時還款,有錢就還,成了我現在‘用信’的準則。”李壹勝說。

  “貸得出、用得好、還得上。”是宣州湖商村鎮銀行行長徐鬱峨的切身感受。在她看來,近年來湖商村鎮銀行深入鄉間、田間、農戶家宣傳徵信知識,通過“電影下鄉”等形式播放誠信知識短片,發放誠信宣傳單。目前農村信用環境持續向好,形成了“人人學徵信、人人知徵信、人人懂徵信”的良好氛圍,農戶貸款能自覺按期結息,到期還款。

  為了營造誠信激勵、失信懲戒的良好範圍,2019年來市人行也聯合14個相關職能部門,針對農戶舉辦了專題宣傳活動74場,目前,全市434個行政村用信不良率為0。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個信用村形成了誠信體系的良性循環。村民的誠信不僅體現在金融貸款上,還向日常的待人處事上延伸,做實事、講信譽、重品行成為大家不約而同遵守的“村規”。一些村子還因為“信用村”的招牌,招來不少滬蘇浙的客商前來尋求農業、旅遊等合作。

  採訪中,記者還得知,信用村創建甚至還促進了過往舊債的化解。宣州區古泉鎮一位農戶欠款10多年未還,但信用村創建後該農戶開始意識到信用的重要性,於2019年11月份主動來到銀行還清了貸款。還款時,該農戶發自肺腑地說:“一次失信,影響的可能是整個村的信用。‘信用’這是一塊倒下容易、立起來難的金字招牌,一定不能砸在自己手裡。”

誠實守信’可以兌換‘真金白銀’了!大夥再也不用為沒錢發展生產、創業缺少啟動資金犯愁了!”2019年11月底,宣州區洪林鎮施村村的村民高興地奔走相告。

  村民們的話可不假,11月底施村村成功創建“信用村”。信用村裡共有728戶信用戶獲得了3767.8萬元的授信。“獲得信貸支持的村民,把錢用在了菸葉種植、茭白種植等特色種植農業上,農民們借到了大錢、掙到了新錢、還得上小錢,實實在在解決了村民在幹事創業上的融資難題。”施村村黨總支部書記欽傳江有感而發。

  施村村獲得信貸支持,村民享受高效、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這是近年來在中國人民銀行宣城市中心支行的牽頭下,我市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信用創建村”、“信用村”、“信用示範村”三級創建,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目前,全市已授“信用鄉鎮”19個,“信用示範村”23個,評定“信用村”387個、信用戶7.58萬戶。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為各級行政村農戶發放貸款餘額為89.37億元,其中信用貸款48.41億元,佔比54.16%,節約農戶利息支出6874.16萬元。

  緣起:為解農戶資金“燃眉之急”

  曾經,不少農村面臨著這樣的難題:農民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貸款難;沒有資金,村民要發展產業,創業致富難上加難。

  “我開辦的是家庭式服裝加工作坊,兩年前訂單開始增多,當時就是缺錢買熨燙設備、買縫紉機,有2萬塊錢,我們的生產水平和收益就能上個臺階。”郎溪縣十字鎮十字村家庭作坊主熊萬波回憶說,親戚朋友都沒什麼錢,所以借錢是最難的事情。

  但郎溪農商銀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登門拜訪,向熊萬波宣傳政策。十字村已經創建成功信用村,信用戶可以直接享受貸款授信。2萬元信貸支持,在第二天就“火速”進入到熊萬波的“錢袋子”,給他解決了“燃眉之急”。

  “資金是農戶擴大經營、發展生產的最大制約要素。”市人行徵信管理科科長張斌介紹,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市人行積極牽頭開展信用村建設工作,以“地方政府主導,人民銀行牽頭,職能部門配合,金融行業先行,農村農戶受益”為工作思路,積極推動政府、金融等多方資源整合。出臺了《宣城市“信用創建村、信用村、信用示範村”創建工作指引》文件,提出以信用創建村為創建基礎,以信用村為創建主力,以信用示範村為創建標杆的三級創建管理模式。

  根據《創建工作指引》,對能夠配合金融部門工作、近年來無惡意逃廢債務發生的行政村授予“信用創建村”稱號;在“信用創建村”基礎上,量化信用農戶數、授信農戶數等6項關鍵指標,從中篩選出“信用村”;“信用示範村”則是在信用村的基礎上,村兩委高度重視並支持配合信用村創建工作,行政村信用環境好,金融服務程度高,能起到帶動示範效應的村。

  創建信用村有哪些好處?信用村內誠實守信的“信用戶”,不用抵押、不用擔保,以純信用的方式,拿著“信用證”就能到銀行貸到“物美價廉”的信用貸款。這類信貸產品相比普通信貸產品申請手續更簡單、放款更快、隨借隨還,推動了農村隱形資源變顯性資本。

  支撐:健全信用信息數據平臺

  金融是水,經濟是田,信用是渠。金融對農村經濟的滋潤,關鍵問題是渠道的通暢。信用村創建,就是把金融之水灌溉到農村經濟之田中去。

  “讓銀行放心的將貸款貸給農戶,建立健全信用記錄和信用信息是基礎。”宣城皖南農商銀行副行長周龍龍坦言,以前在農村,很多種養殖戶、村民並無貸款記錄,也沒有徵信數據,信用信息可謂一片空白。這給信用村創建和銀行發放貸款帶來諸多障礙。

  如何填補農村信用空白,讓銀行更好地瞭解農業主體的信用狀況?近年來,市人行以問題為導向,建立了中小(微)企業和農戶數據庫,補齊了農村信用信息的短板。目前,系統收錄52.4萬戶農戶信用信息,累計提供農戶信息查詢6.9萬次。據商業銀行反映,目前該平臺信息已作為信用戶評選、授信和信用村、信用圈創建的參考依據,深度嵌入其風險管理流程中。

  農民通過信用檔案積累、增加信用,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引發了全市廣大農村的積極響應。為配合完成信用信息採集工作,近年來我市還開展了“黨建引領信用村”專項行動,涇縣便是其中之一。

  2018年以來,涇縣堅持黨建引領、政府主導、人民銀行推動、金融機構參與、廣大農戶獲益的原則,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進要求,精準發力、上下聯動,開展信用村建設,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信用村建設優勢,把黨建成果轉化為信用村建設成果。

  “收集整理信用數據,必須用‘掃街’腳步丈量的‘笨辦法’。”涇縣琴溪鎮工作人員說,2019年8月上旬,該鎮選擇了代表性強、相對集中的赤灘村6個村民組先行採集了104戶農戶的信用信息,並對採集的信息進行認真分析,對採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積累經驗。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該鎮8個村相繼成立鄉風文明評議小組,對農戶社會道德、人際關係、個人品行等定性指標進行評議。同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老黨員、離任村幹部、黨小組長及村民組長,組成信息採集組,利用早晚時間分片分組入戶採集信息,準確地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記者發現,這些資料裡每家每戶幾口人、幾間房、子女工作、收支情況、道德品質、有沒有賭博等不良嗜好,信用檔案都記錄得一清二楚。這樣周密詳實的農戶信用信息庫,讓各家銀行可據此授予農戶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貸款額度。

  實踐:信用“通行證”助農好創業

  “憑授信額度,到銀行貸款就像存款一樣方便。”創建信用村,成為信用戶後,村民們獲得了金融服務上實打實的便利和優惠。

  2019年12月底,記者走進宣州區狸橋鎮慈溪村,看到村口大大的“信”字十分醒目。“‘信用村’的招牌,已經成為我們村一張嶄新的名片。”該村黨委書記陶生木高興地說,2019年8月村裡被湖商村鎮銀行授予“信用村”稱號,為200多戶村民發放了“信用戶”證書,已授信982萬元。有了這個證書,農戶就能隨用隨貸,快捷方便。

  2019年12月23日,宣州湖商村鎮銀行的工作人員王濤上門為慈溪村村民張學生授信。

  張學生從事螃蟹養殖,看到螃蟹養殖的好前景,他決定在2020年擴大養殖規模,將養殖面積從10畝擴大到45畝。“沒想到銀行的工作人員會上門授信!有了這筆錢,買蟹苗、餌料等其他管養成本就不用再煩神了。”拿到授信後張學生心情格外好。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辦貸款時間跨度要一個月,還要各種繁瑣的手續。現在隨借隨貸隨還,利息還低。以前借5萬塊錢,每個月利息要500塊錢。評上信用戶後,利息每個月降到了兩三百塊錢,利息便宜,壓力更輕。

  誠如斯言,湖商村鎮銀行目前推出了“湖商信用貸”產品,藉助移動營銷平臺,農戶足不出戶,就能申請到貸款。同時,信用戶還可以享受到湖商村鎮銀行貸款最高下浮1.2個百分點的利率優惠政策。

  “勤勞致富,還需要資金來支持。”宣州區洪林鎮施村村信用戶王自強說,過去兩年他從事運輸行業,但是想擴大規模手頭必須得有錢。2018年,皖南農商行的信貸支持對他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2019年,他將本金利息還清後,又將貸款從2萬元擴大5萬元,讓創業後勁持續增強。

  周龍龍介紹,像王自強這樣的受益者並非個案,宣城皖南農商行近年來共評定“信用戶”17725戶,授信金額9.32億元。為了提升對信用戶的服務品質,銀行還推出了“家庭幸福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對“信用村”內的信用戶貸款利率在原貸款利率定價的基礎上減少10個基點,對“信用示範村”內的信用戶貸款利率在原貸款利率定價的基礎上減少20個基點。

  隨著各大銀行不斷創新農村金融服務,越來越多更加“接地氣”的農村金融產品在我市相繼誕生。目前,全市金融機構為農戶開發信貸產品20餘種,13家涉農金融機構對信用戶根據信用等級實行信用貸款額度放大,13家涉農金融機構貸款手續簡化,其中7家農商行實現一次授信、循環貸款。

  輻射:自覺呵護“誠信”金字招牌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各金融機構積極發揮金融脫貧中的主力軍作用,以信用創建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宣州區有4個貧困村被評為信用村,882個貧困戶被評為“信用戶”。截至2019年9月底,宣州區發放扶貧貸款1567戶,金額達4316萬元。

  宣州區將評級授信與扶貧小額貸款發放、扶貧優惠政策相結合,已經評級授信的貧困戶可直接到當地農商銀行網點辦理“免抵押、免擔保”的扶貧小額貸款。該區古泉鎮貧困戶李壹勝2017年獲得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2019年,李壹勝又獲得5萬元貸款支持,養殖合同雞8萬餘隻,目前已獲利12萬元。通過“扶貧小額信用貸款”養殖合同雞,李壹勝已提前脫貧。

  “這麼好的政策,讓我倍加珍惜‘信用’二字,按時還款,有錢就還,成了我現在‘用信’的準則。”李壹勝說。

  “貸得出、用得好、還得上。”是宣州湖商村鎮銀行行長徐鬱峨的切身感受。在她看來,近年來湖商村鎮銀行深入鄉間、田間、農戶家宣傳徵信知識,通過“電影下鄉”等形式播放誠信知識短片,發放誠信宣傳單。目前農村信用環境持續向好,形成了“人人學徵信、人人知徵信、人人懂徵信”的良好氛圍,農戶貸款能自覺按期結息,到期還款。

  為了營造誠信激勵、失信懲戒的良好範圍,2019年來市人行也聯合14個相關職能部門,針對農戶舉辦了專題宣傳活動74場,目前,全市434個行政村用信不良率為0。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個信用村形成了誠信體系的良性循環。村民的誠信不僅體現在金融貸款上,還向日常的待人處事上延伸,做實事、講信譽、重品行成為大家不約而同遵守的“村規”。一些村子還因為“信用村”的招牌,招來不少滬蘇浙的客商前來尋求農業、旅遊等合作。

  採訪中,記者還得知,信用村創建甚至還促進了過往舊債的化解。宣州區古泉鎮一位農戶欠款10多年未還,但信用村創建後該農戶開始意識到信用的重要性,於2019年11月份主動來到銀行還清了貸款。還款時,該農戶發自肺腑地說:“一次失信,影響的可能是整個村的信用。‘信用’這是一塊倒下容易、立起來難的金字招牌,一定不能砸在自己手裡。”‘誠實守信’可以兌換‘真金白銀’了!大夥再也不用為沒錢發展生產、創業缺少啟動資金犯愁了!”2019年11月底,宣州區洪林鎮施村村的村民高興地奔走相告。

  村民們的話可不假,11月底施村村成功創建“信用村”。信用村裡共有728戶信用戶獲得了3767.8萬元的授信。“獲得信貸支持的村民,把錢用在了菸葉種植、茭白種植等特色種植農業上,農民們借到了大錢、掙到了新錢、還得上小錢,實實在在解決了村民在幹事創業上的融資難題。”施村村黨總支部書記欽傳江有感而發。

  施村村獲得信貸支持,村民享受高效、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這是近年來在中國人民銀行宣城市中心支行的牽頭下,我市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信用創建村”、“信用村”、“信用示範村”三級創建,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目前,全市已授“信用鄉鎮”19個,“信用示範村”23個,評定“信用村”387個、信用戶7.58萬戶。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為各級行政村農戶發放貸款餘額為89.37億元,其中信用貸款48.41億元,佔比54.16%,節約農戶利息支出6874.16萬元。

  緣起:為解農戶資金“燃眉之急”

  曾經,不少農村面臨著這樣的難題:農民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擔保,貸款難;沒有資金,村民要發展產業,創業致富難上加難。

  “我開辦的是家庭式服裝加工作坊,兩年前訂單開始增多,當時就是缺錢買熨燙設備、買縫紉機,有2萬塊錢,我們的生產水平和收益就能上個臺階。”郎溪縣十字鎮十字村家庭作坊主熊萬波回憶說,親戚朋友都沒什麼錢,所以借錢是最難的事情。

  但郎溪農商銀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登門拜訪,向熊萬波宣傳政策。十字村已經創建成功信用村,信用戶可以直接享受貸款授信。2萬元信貸支持,在第二天就“火速”進入到熊萬波的“錢袋子”,給他解決了“燃眉之急”。

  “資金是農戶擴大經營、發展生產的最大制約要素。”市人行徵信管理科科長張斌介紹,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市人行積極牽頭開展信用村建設工作,以“地方政府主導,人民銀行牽頭,職能部門配合,金融行業先行,農村農戶受益”為工作思路,積極推動政府、金融等多方資源整合。出臺了《宣城市“信用創建村、信用村、信用示範村”創建工作指引》文件,提出以信用創建村為創建基礎,以信用村為創建主力,以信用示範村為創建標杆的三級創建管理模式。

  根據《創建工作指引》,對能夠配合金融部門工作、近年來無惡意逃廢債務發生的行政村授予“信用創建村”稱號;在“信用創建村”基礎上,量化信用農戶數、授信農戶數等6項關鍵指標,從中篩選出“信用村”;“信用示範村”則是在信用村的基礎上,村兩委高度重視並支持配合信用村創建工作,行政村信用環境好,金融服務程度高,能起到帶動示範效應的村。

  創建信用村有哪些好處?信用村內誠實守信的“信用戶”,不用抵押、不用擔保,以純信用的方式,拿著“信用證”就能到銀行貸到“物美價廉”的信用貸款。這類信貸產品相比普通信貸產品申請手續更簡單、放款更快、隨借隨還,推動了農村隱形資源變顯性資本。

  支撐:健全信用信息數據平臺

  金融是水,經濟是田,信用是渠。金融對農村經濟的滋潤,關鍵問題是渠道的通暢。信用村創建,就是把金融之水灌溉到農村經濟之田中去。

  “讓銀行放心的將貸款貸給農戶,建立健全信用記錄和信用信息是基礎。”宣城皖南農商銀行副行長周龍龍坦言,以前在農村,很多種養殖戶、村民並無貸款記錄,也沒有徵信數據,信用信息可謂一片空白。這給信用村創建和銀行發放貸款帶來諸多障礙。

  如何填補農村信用空白,讓銀行更好地瞭解農業主體的信用狀況?近年來,市人行以問題為導向,建立了中小(微)企業和農戶數據庫,補齊了農村信用信息的短板。目前,系統收錄52.4萬戶農戶信用信息,累計提供農戶信息查詢6.9萬次。據商業銀行反映,目前該平臺信息已作為信用戶評選、授信和信用村、信用圈創建的參考依據,深度嵌入其風險管理流程中。

  農民通過信用檔案積累、增加信用,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引發了全市廣大農村的積極響應。為配合完成信用信息採集工作,近年來我市還開展了“黨建引領信用村”專項行動,涇縣便是其中之一。

  2018年以來,涇縣堅持黨建引領、政府主導、人民銀行推動、金融機構參與、廣大農戶獲益的原則,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進要求,精準發力、上下聯動,開展信用村建設,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信用村建設優勢,把黨建成果轉化為信用村建設成果。

  “收集整理信用數據,必須用‘掃街’腳步丈量的‘笨辦法’。”涇縣琴溪鎮工作人員說,2019年8月上旬,該鎮選擇了代表性強、相對集中的赤灘村6個村民組先行採集了104戶農戶的信用信息,並對採集的信息進行認真分析,對採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積累經驗。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該鎮8個村相繼成立鄉風文明評議小組,對農戶社會道德、人際關係、個人品行等定性指標進行評議。同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老黨員、離任村幹部、黨小組長及村民組長,組成信息採集組,利用早晚時間分片分組入戶採集信息,準確地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記者發現,這些資料裡每家每戶幾口人、幾間房、子女工作、收支情況、道德品質、有沒有賭博等不良嗜好,信用檔案都記錄得一清二楚。這樣周密詳實的農戶信用信息庫,讓各家銀行可據此授予農戶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貸款額度。

  實踐:信用“通行證”助農好創業

  “憑授信額度,到銀行貸款就像存款一樣方便。”創建信用村,成為信用戶後,村民們獲得了金融服務上實打實的便利和優惠。

  2019年12月底,記者走進宣州區狸橋鎮慈溪村,看到村口大大的“信”字十分醒目。“‘信用村’的招牌,已經成為我們村一張嶄新的名片。”該村黨委書記陶生木高興地說,2019年8月村裡被湖商村鎮銀行授予“信用村”稱號,為200多戶村民發放了“信用戶”證書,已授信982萬元。有了這個證書,農戶就能隨用隨貸,快捷方便。

  2019年12月23日,宣州湖商村鎮銀行的工作人員王濤上門為慈溪村村民張學生授信。

  張學生從事螃蟹養殖,看到螃蟹養殖的好前景,他決定在2020年擴大養殖規模,將養殖面積從10畝擴大到45畝。“沒想到銀行的工作人員會上門授信!有了這筆錢,買蟹苗、餌料等其他管養成本就不用再煩神了。”拿到授信後張學生心情格外好。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辦貸款時間跨度要一個月,還要各種繁瑣的手續。現在隨借隨貸隨還,利息還低。以前借5萬塊錢,每個月利息要500塊錢。評上信用戶後,利息每個月降到了兩三百塊錢,利息便宜,壓力更輕。

  誠如斯言,湖商村鎮銀行目前推出了“湖商信用貸”產品,藉助移動營銷平臺,農戶足不出戶,就能申請到貸款。同時,信用戶還可以享受到湖商村鎮銀行貸款最高下浮1.2個百分點的利率優惠政策。

  “勤勞致富,還需要資金來支持。”宣州區洪林鎮施村村信用戶王自強說,過去兩年他從事運輸行業,但是想擴大規模手頭必須得有錢。2018年,皖南農商行的信貸支持對他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2019年,他將本金利息還清後,又將貸款從2萬元擴大5萬元,讓創業後勁持續增強。

  周龍龍介紹,像王自強這樣的受益者並非個案,宣城皖南農商行近年來共評定“信用戶”17725戶,授信金額9.32億元。為了提升對信用戶的服務品質,銀行還推出了“家庭幸福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對“信用村”內的信用戶貸款利率在原貸款利率定價的基礎上減少10個基點,對“信用示範村”內的信用戶貸款利率在原貸款利率定價的基礎上減少20個基點。

  隨著各大銀行不斷創新農村金融服務,越來越多更加“接地氣”的農村金融產品在我市相繼誕生。目前,全市金融機構為農戶開發信貸產品20餘種,13家涉農金融機構對信用戶根據信用等級實行信用貸款額度放大,13家涉農金融機構貸款手續簡化,其中7家農商行實現一次授信、循環貸款。

  輻射:自覺呵護“誠信”金字招牌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各金融機構積極發揮金融脫貧中的主力軍作用,以信用創建助力脫貧攻堅。目前,宣州區有4個貧困村被評為信用村,882個貧困戶被評為“信用戶”。截至2019年9月底,宣州區發放扶貧貸款1567戶,金額達4316萬元。

  宣州區將評級授信與扶貧小額貸款發放、扶貧優惠政策相結合,已經評級授信的貧困戶可直接到當地農商銀行網點辦理“免抵押、免擔保”的扶貧小額貸款。該區古泉鎮貧困戶李壹勝2017年獲得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2019年,李壹勝又獲得5萬元貸款支持,養殖合同雞8萬餘隻,目前已獲利12萬元。通過“扶貧小額信用貸款”養殖合同雞,李壹勝已提前脫貧。

  “這麼好的政策,讓我倍加珍惜‘信用’二字,按時還款,有錢就還,成了我現在‘用信’的準則。”李壹勝說。

  “貸得出、用得好、還得上。”是宣州湖商村鎮銀行行長徐鬱峨的切身感受。在她看來,近年來湖商村鎮銀行深入鄉間、田間、農戶家宣傳徵信知識,通過“電影下鄉”等形式播放誠信知識短片,發放誠信宣傳單。目前農村信用環境持續向好,形成了“人人學徵信、人人知徵信、人人懂徵信”的良好氛圍,農戶貸款能自覺按期結息,到期還款。

  為了營造誠信激勵、失信懲戒的良好範圍,2019年來市人行也聯合14個相關職能部門,針對農戶舉辦了專題宣傳活動74場,目前,全市434個行政村用信不良率為0。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各個信用村形成了誠信體系的良性循環。村民的誠信不僅體現在金融貸款上,還向日常的待人處事上延伸,做實事、講信譽、重品行成為大家不約而同遵守的“村規”。一些村子還因為“信用村”的招牌,招來不少滬蘇浙的客商前來尋求農業、旅遊等合作。

  採訪中,記者還得知,信用村創建甚至還促進了過往舊債的化解。宣州區古泉鎮一位農戶欠款10多年未還,但信用村創建後該農戶開始意識到信用的重要性,於2019年11月份主動來到銀行還清了貸款。還款時,該農戶發自肺腑地說:“一次失信,影響的可能是整個村的信用。‘信用’這是一塊倒下容易、立起來難的金字招牌,一定不能砸在自己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