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个旧市:“五员”工程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人民网-云南频道

红河州个旧市:“五员”工程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红河州个旧市:“五员”工程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红河州个旧市:“五员”工程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在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有这样一群民(辅)警:他们是百姓的“贴心人”,是群众身边的“信息员、调解员、服务员、法制员、宣传员”(即“五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他们竭尽职能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派出所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第一道防线,以及服务人民群众、和谐警民关系第一道窗口的重要作用,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做起,从长远做起,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为平安个旧建设做出积极努力。

做足准备 “五员 ”从深入群众开始

“五员 ”是个旧市公安系统一次大胆的创新和探索,也是一个涉及全体警员和关系老百姓的民生工程。“五员 ”要如何实施?要以哪些事情为切入点?公安干警应如何提升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把“五员 ”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这些现实而急迫的问题,成了摆在全体公安干警面前的难题。

找到了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五员 ”工作目标后,个旧市公安局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标准,将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到实际工作中。

全体民警走进基层、走近群众,在一次次与群众的走访交流中,在一次次与同事的沟通讨论中,深思如何当好“五员”,通过不间断走访调研拉近警民关系,全面开展搜集社情民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普及政策法规、宣传发动等各项工作,为破解基层治安基础难题提供了新举措,为推动公安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巩固和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出了新思路。

为形成团队作战和提高工作效率,按照“1名民警 1名辅警 1名联络员挂钩一个自然村(居民小组)”的方式,个旧市公安局从局领导至辅警、职工,按照分工要求分别挂钩全市39个社区和474个自然村,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入户走访,每次走访不少于40户次。

走访期间,个旧市公安局以遍访为目标,逐户进行走访,并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采取集中宣讲、座谈交流、主题活动、调查研究等方式开展工作。走访中,民(辅)警提前做足准备,带着任务、带着资料、带着问题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认真填写《走访表》、将信息录入App等方式,在把政策带下去、把法律带下去、把服务带下去的同时,让问题线索浮上来,把群众的需求带上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立即化解 “五员 ”矛盾不出村

经过不断走访和调研后,个旧市公安局选定群众基础好、社会问题有代表性、村干部优势突出的卡房镇作为“五员 ”工程试点。

在卡房镇平安小站,有一个以挂钩民警名字命名的调解室——“阿飞说事”。负责该调解室工作的,是挂钩头道水村委会的卡房派出所副所长许杰飞,村民们有什么矛盾纠纷,都可以到这里寻求民警的帮助。

化解矛盾不出村,办好实事惠村民。许杰飞说:“在卡房镇辖区,我们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治安工作目标。具体到头道水村委会来说,则实现了‘发案少、事故少、人民满意’的治安目标。”

在卡房镇,像这样活跃在基层一线的民(辅)警还有很多,他们是个旧市公安局下派的100名民警和100名辅警,分别挂钩卡房镇17个村(社区)和102个自然村。卡房镇确定102名村干部为联络员,与个旧市公安局下派警力共同组成工作组,定期入户走访。

个旧市公安局民(辅)警走访入户,与当地村委会、村民小组协同解决问题,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零距离服务群众,拉近警民关系,正是个旧市公安局深入实施“五员 ”工程的一个生动写照。

密切配合 “五员 ”凝聚“ ”合力

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个旧市公安局结合“治慵懒、强担当、树新风”主题实践及和谐警民关系“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助小康”新“五小工程”专项行动,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聚焦社情民意,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五员 ”工程,将工作挂钩到每个村、每个社区,由民警结合实际开展有关工作,或了解社情民意,或进行巡逻防控,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或指导安全防范,或开展法制宣传……

所谓“五员”,就是“信息员、调解员、服务员、法制员、宣传员”,其中,“信息员”广泛收集政情和社情民意,开展分析研判,及时反馈、上报线索问题。“调解员”及时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努力就地化解,不能现场解决的就及时上报辖区派出所。“服务员”结合实际,参与新“五小工程”建设,围绕“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助小康”,做好帮助和服务群众工作。“法制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依法解决诉求和纠纷,增强群众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参与“平安个旧”建设。“宣传员”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加强反邪教、反渗透宣传教育,发好警察声音、讲好警察故事,增进警民和谐,树立良好形象。

“五员”的职责各有不同又相互配合,形成了“ ”力量。通过走访,民(辅)警对辖区情况做到“四知、四清、四掌握”,即知辖区每名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其社会关系,知每个家庭经济状况,知每名家庭成员的政治表现,知每名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辖区治安情况清,常住人员情况清,流动人口情况清,社群群体情况清;掌握辖区群众对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反响,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及政情、社情动态,掌握辖区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掌握辖区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佴皓琰 袁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