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嚴守“空中大門”防控境外輸入

<table> 寶安嚴守“空中大門”防控境外輸入

為增援機場防控力量,寶安福海、航城等街道也紛紛派駐機場工作組,加入寶安工作專班的隊伍。南方日報記者 何俊 攝

/<table>

隨著境外疫情形勢變化,當前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正不斷加劇。截至3月30日,深圳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累計達32例。嚴防境外輸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成為做好當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

作為深圳的“空中大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每日入境旅客和有過14天境外旅居史的旅客約為700—900人,成為嚴防境外輸入的一道重要關口。

連日來,寶安多措並舉全力守好機場防線,一方面迅速成立深圳機場口岸寶安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下稱“工作專班”),不斷優化工作流程,加快提升運行效率;另一方面,全力對機場分撥轉運進行擴容升級,將識別分流、分區分流接送、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等環環相扣,形成閉環式管理。

●南方日報記者 胡百卉

成立專班▶▷ 千名黨員幹部駐守一線

從每天早上8時開始,到晚上10時左右,擔任工作專班現場指揮組組長的寶安紀委副書記郭偉,工作排得滿滿當當。

“3月21日,我們開始著手抽調人員成立隊伍,從22日到現在,我們一直駐守在機場。”郭偉介紹稱,工作專班成立後的一週時間裡,每天基本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從場地的拓展、服務的配置、信息的採集,現場指揮組都要全程負責。

當下,防止境外輸入成為防控重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更是外防輸入的關鍵點。為增援機場防控力量,寶安福海、航城等街道也紛紛派駐機場工作組,加入寶安工作專班的隊伍。

剛從高速路口檢疫崗位退下來,福海街道綜合執法隊二中隊副隊長彭曉兵又義無反顧地加入福海街道派駐的機場工作組,每天都要分流篩查和登記境外來深旅客500餘人,常常工作到深夜。“說真的,害怕肯定是有的,辛苦也有點,但是作為黨員我必須衝在第一線。”彭曉兵說道。

據悉,福海街道黨工委根據市區統一部署安排,在保持街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下設的12個專項工作組、駐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組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機制不變的情況下,緊急抽調了63名黨員幹部組成派駐深圳寶安機場工作組,24小時全天候對境外來深旅客進行分流篩查和填表登記。

“這裡是深圳機場的第一個卡口,他們深感責任重大。”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握牢“不漏一人”的工作方針,守好機場這個卡口,才能減輕疫情從外部輸入的壓力,守好深圳的“空中大門”。

在轄區廣深高速鶴洲口、機荷高速黃鶴口的聯合檢疫站正式結束工作後,航城街道的檢疫隊伍也從高速路口一線轉戰機場一線,繼續做好守門人。

據悉,航城聯合防疫排除隊伍實行“一日三班”工作制度,每個班次由1名處級幹部、3名科級幹部及其他工作人員組成。同時根據工作科學指引,將機場作業現場劃分為登記造冊區、休息等候區、綜合辦公區三個區域,做好信息登記、人員轉運等後續防疫處置工作。

“從快速組建隊伍到接管整個現場,現在每天的工作很充實。”郭偉說,“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實現‘不漏一人’,為深圳的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內心很欣慰”。據統計,自3月22日寶安工作專班進駐機場以來,寶安已有近千名黨員幹部參與機場疫情防控工作,分撥轉運入境旅客和有14天境外旅居史的旅客共計2519人。

高效運作▶▷ 實現無縫式分撥轉運

近日,袁先生乘飛機從新加坡出發,在上海中轉,最後抵達深圳,從排隊等候前往深圳灣口岸的大巴車,到車輛駛離,整個過程只用了5分鐘。

機場的高效運轉得益於分撥轉運點的全面擴容升級。據瞭解,升級改造後的分撥轉運點從下車登記掃碼享受免費車輛接送服務、“顏色管理”識別分流、分區分流接送、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等環環相扣,形成閉環式管理。

記者在現場看到,機場分撥轉運點的巴士車位已由原來的5個增加至15個,其中1號至7號巴士站臺為入境旅客下車點,8號至15號巴士站臺為入境旅客登車點,實現出入分道。同時,新增座位600個,並拓寬登記區域面積,為旅客排隊、工作人員登記信息提供了更為寬敞的空間和更為明確的指引。

此外,分撥轉運點實行“三色區域,人區同色”的“顏色管理”,現場劃分為藍色、橙色、紫色區域,懸掛相應底色指示牌,引導標識,工作人員逐一為旅客張貼代表不同目的地的藍、橙、紫顏色胸牌,實行“顏色管理”,科學分撥不同類別的旅客,降低他們的交叉感染風險。

其中,藍色標籤代表目的地為廣東省內(不含深圳市)的旅客,將在藍色1號休息大廳等待,隨後乘坐大巴車由各地市專車接回;橙色標籤代表目的地為廣東省外及寶安區的旅客,將在橙色2號休息大廳等待,隨後乘坐大巴車前往寶安區的隔離安置酒店;紫色標籤代表目的地為深圳市各區(不含寶安區)的旅客,將在紫色3號休息大廳等待,乘坐大巴車前往深圳灣口岸由各區專車接回,統一隔離。

“從巴士抵達位於機場汽車站的分撥轉運現場開始,我們會有醫生負責給旅客測體溫,並有專人幫旅客搬運行李,對行李進行消毒。”郭偉介紹稱,體溫正常的旅客會按照現場圖標指引和工作人員的引導,來到登記處進行信息採集,信息登記完成後,由數據採集中心分類將不同目的地旅客信息傳送至轉運小組,轉運小組再對接轉運協調組及時安排調度車輛,實現無縫式分撥轉運。“整個登記和信息採集後分撥的時間平均大概30分鐘以內。同時,我們每一輛車都會有專人全程跟車,確保旅客能夠安全到達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