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寫作業老是墨跡咋辦?

奶爸心酸史


@隔壁班主任是語文老師 關於孩子寫作業墨跡,這也許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都情況,此時作為家長千萬不要直接對著孩子發火,甚至是破口大罵:“怎麼寫得這麼慢,別人是怎麼怎麼樣的……”,這也說明了孩子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作為家長,首先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比如問問孩子,這麼磨磨唧唧有沒有什麼危害呢?列舉這樣做的問題,比如:經常這樣,就會養成拖拉的習慣,考試當中我們就會落於人後……首先讓孩子在意識上能夠知曉拖拉的嚴重性:其次,要關注孩子是做哪門作業有拖拉的情況,還是所以作業都有這樣的情況?明確孩子是不是對學習有困難或是不感興趣?如果是的話那就得從提高學習興趣入手;最後,孩子成長其實就是一個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千萬不可急躁,可以適當用些獎勵的措施,比如和孩子約定寫作業的時間,製作表格,如果孩子能夠按時完成作業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由此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孩子才5歲,一定要抓住教育的關鍵期哦,為後期的學習打好基礎。


隔壁班主任是語文老師


孩子寫作業磨蹭,關鍵是有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 1、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體現在寫作業時東看西看,周邊一有動靜就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這樣的孩子上課聽講也是容易走神的,上課聽不懂,回家寫作業慢,也是必然的。 2、不把學習當回事 這類孩子放學後會先把玩放在第一位,回家先看完動畫片或者先玩再開始寫作業,這時候就已經不早了,寫作業效率就自然低了,寫作業磨蹭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3、被逼無奈——故意磨蹭 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是不會,而是因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逼迫下,很少給孩子空閒時間,就算早做完了作業,也會繼續給孩子安排別的學習任務,這樣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孩子也會下意識想出磨蹭的對策,反正做的越快就要做的越多,還不如慢點。

面對以上的種種問題,家長該怎麼做呢? 1、永遠不要催促孩子 幾乎所有家長下班看到孩子第一句都會問“作業做完了嗎?”,這樣的催促孩子會對做作業產生牴觸心理,甚至跟家長關係上也會產生隔閡。可以換個方式,比如“今天過的怎麼樣?”“有沒有發生什麼有意思的事?”這樣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也會更有利於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換位思考,我們也希望領導多關心我們,而不是一見面就催促我們工作有沒有完成吧? 2、讓孩子自己安排他的作業 不要要求孩子“你每天要先做數學作業”“你要先把簡單的做完再做難的”等等,我們首先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識,他們有支配自己時間的權利。而且要讓他們明確,你是在為自己寫作業而不是再為媽媽完成作業。但可以建議他們給自己制定個計劃“你可以先根據作業量定好今天完成作業的時間,包括先後順序,這樣你的效率會更高哦。” 3、不要過度地幫助孩子 孩子一遇到不會的問題本能反應就會來問家長,時間長了不僅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是沒辦法集中精力做後面的題目,想著反正不會有爸媽呢。這時候家長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要讓他先把會的題目都全部做完後,再將不會的問題一起拿來問。並且給他講會同類題目中的一道,讓孩子自己去完成其他的題目,這樣他不僅獲得了成就感,而且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另外,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個朋友對付熊孩子墨跡的小經驗~ 他給兒子定了規定,5點到7點是作業時間,如果作業量大,可以適當延長,超過這個時間,不準再做作業。第一次實施這個方法的時候,他兒子不以為然,做作業還是邊玩邊寫,兩個小時寫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作業,7點到了,爸爸二話不說,將作業本鎖在自己抽屜,還私底下跟老師做了約定。 第二天上課,老師在全班當面批評了他兒子,面紅耳赤的兒子灰溜溜回到家,從此一回到家就做作業,做作業從來沒超過8點……


育兒有法寶


限時完成質量好的作業有適當的獎勵,如可以玩玩具或看動畫片等。不能在作業完成後再增加課外補充練習,大人說話要算數。5歲孩子寫的作業量必須控制,作業建議還是以活動、觀察、口語為主,不要養成從小就怕寫作業產生厭學情緒。


白雲流水hxh


每個小孩的性格特徵不一樣,對於不同類型的小孩應該給予不同的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