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愛的傳承,助力扶貧幫困 ——記西安培華學院公益辦學路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民辦高校——西安培華學院,公益辦學一直是學校的初心,也是使命。多年來,學校秉承“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辦學理念,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以對教育事業的責任、使命和辦學育人的良知,開展扶貧幫困、捐資助學、關注弱勢群體等愛心公益活動。幾代培華人胸懷大愛,薪火相傳,以點滴行動匯成一條愛的河流。

延續愛的傳承,助力扶貧幫困 ——記西安培華學院公益辦學路


學校聯合北京雲校為陝西11個貧困縣區捐贈智慧教育平臺

從建校初的“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職業學校”起,學校便將公益性這一特質注入發展血脈。當初,學校專門招收來自貧苦中下家庭的女子入學,讓她們掌握謀生技能,脫離生活窘境。學校甚至不收取學生的學費和住宿生活費,諸多善行義舉開啟公益辦學之路。

學校發展的重要奠基人、原培華女大的創辦者姜維之先生,一生勤儉,心繫師生,以仁愛之心辦教育,贏得社會讚譽。老校長愛生如子,處處解囊,當他得知學生患尿毒症的消息後,迅即幫其支付了手術費3萬元,並免去了她所有的學費。臨終前,他將自己一生省吃儉用的積蓄20萬元拿出來,在學校設立了“姜維之獎學金”和“獎勵優秀共產黨員基金”。

延續愛的傳承,助力扶貧幫困 ——記西安培華學院公益辦學路

學校向陝西省青少年基金會捐款100萬元

學校現舉辦人、理事長姜波說:“辦教育本身就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培華人非常熱心關注並致力於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姜波理事長情繫公益,率先垂範,有學生家中遭受災害,他親自批准減免學費;有學生因學費問題要求中途退學,他自己掏腰包資助其堅持完成學業;有的學生突發重病,他連夜組織送往醫院,墊付費用並派專人護理。他還把關愛兒童村孩子們的成長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多次帶領培華師生,帶上生活物資赴兒童村,看望那裡的孩子們,用真情溫暖了他們。他曾榮獲“希望工程25年傑出貢獻獎”,成為陝西省唯一獲得此獎項的青年代表。

在學校大愛精神傳承和指引下,西安培華學院在注重深化內涵發展、提升教育質量的同時,也積極履行一所高等學府的社會責任。學校曾為陝西省9個貧困鄉鎮和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捐助援建10所希望小學;2008年汶川地震後,學校實施“培華愛心工程”,向希望工程捐資255萬元;2012年10月,學校捐資200萬元,啟動“敬老工程”公益項目,專門資助在陝革命英烈及其子女、鰥寡老人;2016年,在學校的積極協調推動下,雲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陝西省十一個國家級貧困區縣的教育系統捐贈雲校智慧教育雲平臺系統和設備,捐贈總價值摺合人民幣3.3億元……

延續愛的傳承,助力扶貧幫困 ——記西安培華學院公益辦學路

學校舉行消費扶貧啟動儀式

中央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學校更是積極開展溫暖行動和愛心之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陝西省教育廳“兩聯一包”扶貧工作中,學校派出3名扶貧幹部常駐子洲縣瓜園則灣鄉艾家畔村,帶領當地脫貧致富。學校還在當地開展打壩修路、開辦養羊合作社,支教送教、捐贈慰問等活動。近年來,累計向子洲縣教育系統、貧困家庭落實扶貧資金130萬元。

在省委教育工委“雙百工程”扶貧工作中,學校結對延安市延川縣和寶雞市金臺區,開展信息化平臺捐贈、醫療健康服務、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培訓、體育幫扶、送教支教、志願服務和消費扶貧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動,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延續愛的傳承,助力扶貧幫困 ——記西安培華學院公益辦學路


姜波理事長母親郝玲玲女士(後排右四)看望子洲縣留守兒童

在學校扶貧工作中,姜波理事長的母親郝玲玲女士也熱心參與,她私自解囊,關懷看望為子洲縣瓜園則灣鄉小學學生,為他們送去了學習生活物品。當得知子洲縣馬岔中心小學體育設施欠缺後,她拿出9600元為該學校購買了兩幅籃球架。她還積極為西安市培華公益慈善基金會捐款,用於資助學習貧困學生。

教育理應成為一種公益事業,西安培華學院將這樣一種愛的傳承不斷延續,在扶貧幫困的道路上不斷播撒著愛和希望,也收穫著喜悅和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