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今年來,

我市高新區接連發生多起

刷單、貸款詐騙案件

僅3月19日一天

全區接到4起網絡貸款詐騙報案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刻不容緩

▼▼▼

下面這些詐騙手法

全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案例

文章有多長,騙子套路就有多深

請廣大市民擦亮眼睛

別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之中


網絡刷單詐騙

“網絡兼職刷單”、“在家就能賺錢”......

如果看到這樣的信息,可千萬別動心,你可曾想過騙子也可能在“居家辦公”?!


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真實案例一:2020年3月16日,詹女士被”微信刷單“詐騙13000餘元。在網上看到一個通過微信刷單可以掙錢的消息之後,詹女士加了對方的微信,對方一步步告訴她怎麼刷,詹女士就開始不斷地轉錢出去,每筆金額不一樣,直到最後對方將其拉黑,這才意識到被騙,隨後報了警。


真實案例二:2020年2月,程先生通過某平臺APP刷單被騙40餘萬元。程先生在該平臺客服交流刷單一事時,對方以先行繳納保證金為由,讓程先生通過轉賬方式,先後轉出資金40餘萬元。


警方提醒

勿貪小便宜,落入大陷阱!網絡刷單本來就是違規、違法行為。不要輕易相信網上各類兼職刷單廣告,發現被騙,及時報警!

網絡借貸詐騙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優勢,網上貸款以其高效、便捷迅速發展,但若不懂網絡貸款詐騙的套路,不但貸款不成,反倒越貸越窮。


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真實案例一:2020年3月,黎女士在接到一個電話稱是某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可以提供貸款服務。在獲取黎女士信任後,該公司以收取保證金、流水不足、徵信不足為由對其實施詐騙,為此黎女士先後14次給對方轉賬,總計23萬餘元。


真實案例二:2020年3月4日,張先生在某信貸平臺申請借款10萬元,之後,對方以身份信息填錯為由稱10萬元被凍結了,要其支付3萬元方可解凍,張先生照辦。但在支付款項後,對方還要其支付另外的3萬元費用,張先生髮覺被騙,隨後報警。


警方提醒

1.切勿輕信各類電話、短信、QQ、微信、網絡廣告等形式的貸款廣告

2.需要申請貸款時,到正規貸款機構申辦貸款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3.銀行、正規貸款公司不會要求借款人在申請貸款前就支付手續費等各類費用

購買防疫物資詐騙

疫情期間,全國上下口罩等防疫物資緊缺,不法分子利用民眾急購口罩的心理,大量散發有口罩出售的虛假信息。


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真實案例一:2020年2月,簡先生想購買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通過微信轉賬6000餘元給對方之後,多次聯繫無果,發現被騙,然後報案。


真實案例二:2020年2月,劉先生通過朋友瞭解到有人賣口罩,在瞭解情況後,向其購買了三萬只口罩,價值6萬餘元。支付完貨款之後,對方隨即失去聯繫,劉先生這才意識到被騙,報了警。

警方提醒

網上購買醫療防護用品或藥品要慎重,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

假鏈接詐騙

足不出門就可以買!買!買!網絡購物、網絡支付的興起,讓很多人體驗到網絡的便捷。但不法分子利用假鏈接騙人,有些人不小心點開之後,結果被騙了不少錢。


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真實案例一:2020年3月盧女士在某平臺購買二手電腦,跟賣家瞭解了型號和價錢。盧女士在問到如何交易時,對方告訴她交易方式只能在某寶上,添加好友後,對方發了一個鏈接,盧女士點進去付款時彈出一個付款二維碼,由於界面和某平臺無二異,盧女士沒注意就掃碼付款3000元,隨後被對方直接拉黑。


真實案例二:2020年3月,王先生在家中因點擊一個短信鏈接,輸入了相關個人信息(姓名、銀行卡號、身份證、預留電話),且輸入了收到的驗證碼,隨後自己的銀行卡被對方兩次取現共計一萬元。

警方提醒

1.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鏈接。

2.切勿輕易填寫個人信息,特別是敏感信息千萬要謹慎填寫。

3.對於要求轉賬匯款的一定要核實好對方具體身份後再匯款。

4.在遇到詐騙後一定要保存好聊天記錄,及時撥打110報警。

”殺豬盤“詐騙

“談戀愛嗎?傾家蕩產的那種!”......

”殺豬盤“是一種網絡交友誘導投資賭博類型的詐騙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瞄準單身男女,先在社交網絡建立親密的關係,再拉攏對方參與網絡投資或賭博,背後坐莊騙取鉅額錢財。


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真實案例一:2020年2月,肖女士在某社交平臺認識一個好友,後確立為男女朋友關係。在網絡上相處一段時間後,對方稱有一個項目可以賺錢,肖女士按照對方的操作方法,前期確實賺了些錢,接著她先後4次通過二維碼給對方轉賬7萬元,直至錢賠完,對方讓其繼續投錢,肖女士告知對方沒錢後,對方就把肖女士拉黑,沒了蹤影。


真實案例二:2020年2月,陳女士通過某交友軟件認識一個好友,在互相加微信後,對方稱有一個軟件可以賺錢,初期陳女士也嚐到甜頭,於是越投越多,共計20餘萬元。沒過幾天,對方說她在這個軟件上擔保了50萬,要換掉這筆錢,賬戶內的80多萬才能取出來,現在他已經湊了30多萬,剩下的要陳女士想想辦法,陳女士告知沒錢之後,對方讓其去借貸,這時陳女士才發覺被騙,於是報了警。

警方提醒

1.網上交友務必認真核實對方身份,與其被對方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不如努力提升自我,樹立正確價值觀、婚戀觀。

2.對於那些只存在於虛擬聊天軟件中人,無論是誰,只要對方說到關於“跨國”“博彩軟件”“投資平臺”“系統漏洞”等關鍵詞,一定要提高警惕。

3.一切在互聯網上進行投注賭博的行為均屬於違法行為。

4.一旦發現被騙,請立即報警。

冒充熟人詐騙

說起詐騙千千萬,其中冒充熟人詐騙叫人防不勝防。騙子通過黑客手段,盜取受害人QQ、微信、手機號碼,然後將資料修改成受害人好友的頭像,冒充受害人子女、親戚、朋友、朋友、老闆等進行詐騙。


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真實案例:2020年2月,黎女士在QQ上接到一名“同學”發來幫忙換錢的消息後,不假思索通過微信掃碼的方式給對方轉了3000元,隨後對方將其刪除。黎女士聯繫上同學,同學說QQ被盜了。


警方提醒

如遇到上述這樣的情況,要第一時間與親朋好友通過其他渠道取得聯繫,確認真實情況,接到好友的轉賬、幫忙代付、交話費等請求時,一定要及時打電話或者其他途徑與其本人取得聯繫,確認是否為對方本人。切忌直接轉賬或付款。

冒充行政人員詐騙

“你好,這裡是XX局...您已涉嫌違法、您的資金解凍需要轉賬...“

是不是看起來一本正經?殊不知騙子就是利用這種有模有樣的手段一步步地騙取老百姓的錢財。


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真實案例:2020年1月,周女士接到一個來自北京的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某局的工作人員,稱周女士的身份證在北京開了一張電話卡,並且這個電話給很多人發過一些惡劣的短信,涉嫌違法,要負法律責任。隨後對方將電話轉給了當地的公安局劉某(化名),添加了周女士QQ後,對方告知其身份證開了一張涉嫌洗黑錢的銀行卡,需要查詢銀行卡是否凍結。為幫其公正,對方給周女士提供了一個指定賬戶,需要其轉入一筆錢,周女士先後轉了14餘萬元,發現被騙後,周女士報了警。


警方提醒

1.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更不會通過QQ等社交軟件辦案。

2.公檢法機關不存在安全賬戶或者核查賬戶,更不會要求任何人轉賬、資金核查。

3.若發現被騙,請及時報警。


近期新餘多人上當受騙!關於這些案例你必須知道

面對騙局

大家也不用擔心

騙局千萬個

套路沒幾個

堅守住原則

騙子也沒轍


在此,再次提醒廣大群眾:


1.網上購買醫療防護用品或藥品要慎重,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


2.網絡刷單本來就是違規、違法行為。不要輕易相信網上各類兼職刷單廣告,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鏈接。謹防騙子以“放長線釣大魚”的方式騙走大額資金。


3.不要隨意在網絡上辦理貸款和信用卡,如不熟悉互聯網金融相關知識,應到各大銀行等正規信貸機構辦理信用卡及貸款,避免上當受騙。


4.不要點擊來源不明或陌生號碼、網站發送的網址、鏈接,不要隨意洩露、填寫個人敏感信息,尤其是銀行賬戶密碼、手機驗證碼等信息。


5.收到親屬朋友要求轉賬匯款等信息,不要驚慌,要通過電話等多渠道驗證確認,不要輕易給陌生人匯款。


6.如不慎被騙,請及時撥打110報警,這樣做能提高及時止付的成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