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老潘脫了貧

記者 封康康

2019年,老潘脫貧了,住上了新房子,養了40只羊,還了8萬多的債,擔子輕了,精氣神更好了。

老潘,本名潘振庭,是華池縣喬川鄉鐵角城村人,今年57歲。3年前,老潘可不是這個樣子。懶散、邋遢,不思進取;種植、養殖,啥產業都沒心思搞,一有點錢就用來買酒喝了。自己住的窯洞破舊不堪,屋裡一個電燈、一張床,白天黑夜進去都是黑黢黢的。

說起潘振庭,村民們說,他本性不懶,曾經也是一個精明能幹、志氣很高的人。20多年前,妻子離家出走,為了養大孩子,他孤身一人走出大山,在內蒙古、陝西和華池縣城都打過工,腦子靈活、手腳勤快的他深得僱主們喜歡。後來兒子長大,也外出打工,爺倆收入越來越高。買小車、住樓房,娶兒媳,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很紅火。

沒想到,3年前的一次家庭變故,老潘欠了近10萬元的外債,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他返回老家,蝸居在破舊窯洞裡。收入不達標、住房不安全,2017年,老潘被鄉上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確定了幫扶幹部,準備扶持他重新站起來。

精氣神沒了,老潘幹啥都提不起勁,手裡稍微有點現錢,就全部買酒喝了。這樣的狀態,啥時候能脫貧?靠什麼脫貧?老潘成了村裡的“硬石頭”,大家都替他捏一把汗。

脫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人。為了激起老潘的鬥志,喬川鄉鄉長、包村幹部、駐村幹部、幫扶幹部一遍遍上門、打電話跟他談心,做思想工作,幫他想辦法,“硬石頭”逐漸被焐熱了。老潘提出想養羊,希望扶貧政策能給他投些羊。“老潘的舊習改了沒?會不會把投放的羊賣了喝酒?”鄉村幹部都吃不準。駐村幹部張建紅決定試試他:跟他約好幾點幾分到村部見面,老潘按約定準時到了;讓他到村部打掃環境衛生,他也積極參與了。“老潘這人守信用,能幫!”張建紅墊資6000元,叫來工人,幫老潘建起了羊棚、草棚,老潘自己借錢買了40只羊。至此,老潘走上了發展產業的道路。縣上的養殖產業獎補資金10000元,棚圈補助4000元補下來後,老潘才還上了張建紅的錢。

鄉上通過住房兜底保障政策,幫老潘申請了危房改造資金3萬多,在舊莊附近幫他蓋起了兩間新房,老潘一分錢沒掏。還通過農村安全飲水政策,幫他修了集雨水窖,解決了吃水問題。“共產黨的政策這麼好,鄉村幹部都想辦法幫我,咱也不能賴著不起來。”老潘的精氣神被激發出來了,奮鬥的勁頭又足了。除了養羊,他還做起了販羊的生意,一年下來賺了七八萬元,還了大部分的外債。

如今的老潘,再不喝酒了,逢人就誇黨的政策好。老潘,從精神上真正脫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