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乙烯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乙烯是世界上產量、消費量最大的化學產品之一,被譽為“石化工業之母”。乙烯生產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乙烯生產工藝概述


乙烯的工業製備方法一般分為石油路線和非石油路線兩大類。


石油路線乙烯工藝


1)管式爐蒸汽裂解;

2)石腦油催化裂解;

3)重油催化裂解;

4)原油直接裂解;

5)加氫裂化蠟油和瓦斯油。


非石油路線乙烯工藝


1)乙烷裂解;

2)煤(甲醇)制乙烯;

3)乙炔加氫;

4)合成氣制乙烯;

5)生物乙醇脫水制乙烯;

6)甲烷制乙烯。


截止2018年,世界乙烯總產能約1.78億噸,主導工藝為蒸汽裂解和石腦油催化裂解,產能佔比超過95%。其中,乙烷裂解工藝以裝置投資低、產品方案簡單、成本低、乙烯收率高等優勢,產能佔比約48.3%,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東具有乙烷資源的地區。煤(甲醇)制乙烯工藝產能佔比約3%,主要集中於中國。


國內乙烯行業發展現狀 乙烯產能、產量穩步增長


我國乙烯產能長期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2018年我國乙烯總產能達到2505萬噸,較2008年增加了1493.1萬噸,年均複合增速達9.4%。2018年我國乙烯總產量達到1841萬噸,較2008年增加了815.4萬噸,年均複合增速6%。見圖1。

中國乙烯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自2008年以來,乙烯行業產能利用率逐年下降,到2018年產能利用率降至73%,除受國際環境的影響之外,國內部分設備老舊、運營成本高、效率低、行業集中度低、分佈不均衡等也是制約因素。


乙烯裝置以蒸汽裂解為主


截至2018年,我國共有乙烯生產企業46家,投產乙烯裝置共58套,合計總產能2505萬噸/年。其中:蒸汽裂解制乙烯裝置33套,生產能力1812萬噸/年;重油催化熱裂解裝置2套,生產能力45萬噸/年;煤/甲醇制乙烯裝置23套,生產能力648萬噸/年。裂解路線乙烯總產能1857萬噸/年,佔國內乙烯總產能比例為74.1%。


煤/甲醇制乙烯快速增長


我國能源稟賦“富煤、貧油、少氣”,煤炭資源儲量位居世界第三,煤炭產、銷量世界第一;但原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超70%、40%,且長期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我國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煤/甲醇制乙烯路線,併成為現代煤化工的六大路線之一。


2010年,全國第一套煤頭乙烯裝置、神華包頭DMTO項目投入運行,2014-2016年產能進入爆發期,目前共投產23套、總產能648萬噸/年,單套產能由小到大覆蓋10-12-13-16-17-20-27-30-33-37-60萬噸/年不同級別(見表1)。2017-2018年國內新增乙烯產能全部來自煤/甲醇路線。

中國乙烯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截止2018年,煤/甲醇制乙烯產能佔比已達到25.6%。近年大量煤制乙烯裝置建成投產,新增產能大幅增加,但由於國際油價下跌,煤制烯烴的經濟效益相對於蒸汽裂解失去成本優勢,煤化工裝置紛紛降負技改,也是拖累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下行的因素之一。


乙烷裂解制乙烯無實質進展


我國目前還沒有投產的乙烷脫氫裝置。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2018年國內在建、擬建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超過10家,規模超2100萬噸/年(見表2),合計需求乙烷超過 2700 萬噸/年;其中鎖定上游乙烷資源的企業 4 家,鎖定乙烷量805 萬噸。烯烴原材料輕質化路線趨勢如火如荼。

中國乙烯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根據 IHS 數據分析,預計到2025 年美國乙烷總產量為5300 萬噸,除滿足自身需求外,能用於出口的乙烷約1350萬噸,其中加拿大、西歐與印度有大約500萬噸合約,出口餘量僅 850萬噸。


目前,貿易摩擦、關稅保護等因素影響下,乙烷裂解項目的長產業鏈、基礎設施薄弱等特性導致上述項目進展更為緩慢。


乙烯消費長期供應不足 乙烯產能、產量增速滯後於國內經濟增速


2008-2018 年我國 GDP 的增長近 3 倍、年均複合增速 10.9%。同期乙烯產能增速為 9.4%、產量增速 6.0%,均低於經濟增速。


乙烯自給率逐年下


乙烯自給率由 2008 年的93.6%下降至 2018年的 87.7%。如圖 2。乙烯的表觀消費量年均複合增速為 6.7%。說明雖然國內每年投產的乙烯產能在不斷增長,但下游需求端眾多,需求動力充足。


中國乙烯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乙烯當量消費量長期對外依存度高


因為乙烯易燃易爆、沸點低,進口量相對較小。但乙烯作為石油化工最基本的原料之一,下游衍生物眾多,如聚乙烯、環氧乙烷/乙二醇、苯乙烯、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A) 等。評價國內乙烯的實際市場容量一般採用“當量消費量”,當量消費量=產量+淨進口量 (進口量-出口量) +下游產品淨進口折算量。


圖3中乙烯的當量消費量從 2008 年的 2104 萬噸至 2017 年達到4108 萬噸,年均複合增速達7.7%。自給率近 10 年均未超過 50%。

中國乙烯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2018 年,受益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穩定增長;國內“三去一降一補”、廢舊塑料進口禁令、煤改氣等政策利好疊加,乙烯下游行業逐步復甦、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但國內乙烯當量進口規模繼續上升逼近 2400 萬噸,保持高增長態勢。


2018 年我國聚乙烯產量為1309.9 萬噸,淨進口量 1379.7 萬噸,表觀消費量2689.6 萬噸,自給率 48.7%;乙二醇、苯乙烯和EVA 自給率分別為 47.3%、71.2%、37.5%。自給率較上年均有所上升,但仍在低位徘徊,見圖 4。

中國乙烯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發展趨勢展望 國際乙烯產能持續提升,以乙烷裂解為主


IHS 預計到 2020 年,美國乙烷裂解制乙烯產能佔比將超過 80%。卡塔爾、伊朗、阿曼、沙特等中東國家,在建項目也是以乙烷為原料,新建項目集中在混合原料裂解、甚至採用原油直接制化學品。


國內乙烯產能加速釋放


原先我國主要由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兩大公司生產乙烯,近年來逐步向民營資本放開。2019-2020年,包括恆力石化、浙江石化、遼寧寶來等大型民營煉化項目陸續投產試車,新增產能390萬噸/年,屆時乙烯行業民營資本份額將從不到 10%躍升至 20%以上。“十三五”期間,盛虹煉化、古雷石化、北方華錦、中科煉化、中海油惠州等項目或新增乙烯產能 490 萬噸/年。


由於西部地區煤價較低,即便是國際油價最低的 2016 年,煤化工項目仍保持較高的利潤率,隨著油價重心上移,國內煤/甲醇制系統項目迎來建設、投產高潮,預計 2019-2023 年山西焦化、中科東潤、青海大美、南京惠生等項目或新增乙烯產能 490 萬噸/年。


國內乙烷裂解短期難以形成規模


乙烷裂解在中東、北美、西歐等地區投運產能超過 6000 萬噸/年,技術和工藝上基本不存在風險。但是,乙烷原料只有美國出口,來源唯一;需配套專用的管道、碼頭、VLEC 運輸船、進出口設施等;貿易體系尚在完善,產業鏈容錯性能薄弱。


原材料更加多元化


由於車用汽油需求增速趨緩,為減少柴油產出,部分企業通過改造提高了柴油裂解的比例;中東國家、國內部分企業和研究機構也在開發不飽和烴類直接裂解技術,減少原料加工環節、降低成本。雪佛龍、殼牌、巴斯夫、中科院大連物化所等一直在開展以甲烷直接制乙烯的研究。


綜上,我國乙烯行業仍處於總量不足和機構性短缺並存的階段,一定週期內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東部地區石化產品產業鏈、貿易體系相對完善,部分企業已開展產業鏈延伸,向附加值高的環節進行拓展。而中西部地區新建、改擴建項目如何選擇工藝及下游產品方案,需要在戰略層面予以重視,高度重視品種、牌號差異化、高端化發展,保障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素材來源 | 國際石化和能源縱橫

校對丨江愛群

美工 | 江愛群

技術顧問 | 李德旭

文章審核 | 張娜


聲明:本圖文內容來源於公開資料或者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若您發現圖文內容(包含文字、圖片、表格等)等對您的知識產權或者其他合法權益造成侵犯,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