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隴南】隴南: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奏響致富曲

【央媒看隴南】隴南: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奏響致富曲

“忙的時候管家裡的花椒樹,閒了就到這裡來打零工。”3月30日上午,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油橄欖開發中心大灣溝油橄欖引智基地,來自武都區兩水鎮杜家村的村民張新民正忙著準備給油橄欖樹施肥。她告訴記者,在大灣溝油橄欖引智基地,她主要從事打芽、除草、施肥等工作。近幾年,她每年都會有兩三個月是在這裡務工,一年下來能給家裡增加四五千元的收入。“最關鍵的是,這個園子離家近,來這裡打工不用出遠門,又能掙錢還不耽誤照顧家裡,一舉兩得。”


不離鄉,不離土,幹好自家農活的同時還能在家門口就近找到務工增收渠道。這幾年,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這樣的增收模式正在改變越來越多隴南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的生活。


“以前,我在上海當廚師,月收入4000多元,後來看到家鄉大力建設美麗鄉村、發展旅遊扶貧,鄉村旅遊發展越來越好,農家樂的生意也越來越火,所以我果斷辭職回家,接手經營哥哥創辦的農家樂,現在一年純收入十幾萬。”隴南康縣長壩鎮花橋村“龍鳳山莊”農家樂的負責人卯張寶說,為了幫助鄉親們特別是貧困戶增加收入,農家樂除了從本村及周邊農民中招募服務員確保為遊客提供食宿服務外,還向遊客銷售村民們生產的本地土特產。此外,農家樂所使用的食材,也儘量選擇從本村及周邊農戶家採購。


“我們每年支付給廚師、服務員的工資加起來在15萬元以上。”花橋村“菩提山莊”農家樂的負責人說,“節假日往往是農家樂客流高峰期,每年節假日最忙的時候,我們一天能接待五六十桌客人,需要十幾個服務員來保證運營,這些服務員都是從本地農民中招聘的,目的就是想幫助鄉親們也增加收入。”


正如立足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大力鄉村旅遊帶動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就業增收一樣,記者近年來採訪發現,隴南充分挖掘利用自身優勢資源,讓群眾在產業鏈上就近就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有效改變了當地農民群眾守著“青山綠水”過苦日子的局面。


“這些年,我們立足區域優勢,不斷做強長效性主導產業,做優區域性優勢產業,做精地方性特色產品,引進培育短平快的富民產業。全市農業特色產業規模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產值預計達到180億元。同時,我們積極推進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五小’產業培育,推廣了大南瓜、空心掛麵、清酒等多個特色產品,發展成效顯著。”隴南市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說,為了幫助農民群眾依靠產業增收致富,隴南大力推進六大特色產業、地方優勢產業和“五小”產業發展,按照“畝均3000元以上收益的種植業和戶均1萬元以上收益的養殖業”的產業培育目標,不斷做大做強四棵“搖錢樹”、做精做優四個“特別特”、做好做實四個“特色養”等長線產業,大力發展訂單辣椒等門檻低、週期短、見效快的短平快產業及適合貧困戶發展的“五小”產業。下一步,隴南將堅持長短結合、遠近互補,大力謀劃發展“麻、辣、香、甜”等特色富民產業,大力推廣“宕昌模式”,推進合作社規範提升,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構建完善扶貧產業體系,讓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在全產業鏈中增收致富。


“目前,全市扶貧車間累計達337家,吸納富餘勞動力近萬人,其中50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就近就業;全市累計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4萬多個,保障了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等特殊貧困戶就業增收。”隴南市相關負責同志說,2019年,隴南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750元,同比增長10.5%,“兩不愁”問題全面解決。今年,隴南將在確保扶貧車間總量穩定的基礎上,重點進行整合轉型和能力提升,新開發近1萬個鄉村公益性崗位;積極開展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大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農民日報客戶端記者 吳曉燕 魯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