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兰州高新区百亿项目开工;滨海新区打响脱贫攻坚“收官战”


每日园区|兰州高新区百亿项目开工;滨海新区打响脱贫攻坚“收官战”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兰州高新区百亿项目开工

“这12个项目,涵盖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天科技、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文旅康养等多个领域,符合兰州市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将有力促进兰州市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兰州市市长张伟文表示。

兰州高新区2020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2020年3月27日在定连园区举行。开工项目共12个,总投资约100.28亿元。

张伟文表示,高新区是兰州市三个“国字号”发展平台之一,也是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区域,承担着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此次开工的项目之一“绿城文旅康养小镇智能健康养老项目”,占地约650亩,计划投资30亿元,首期投资12亿元,项目契合了兰州城市设计区域定位与绿城集团的产业定位,将致力打造西北地区“明星级”理想康养小区。

绿城时代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国永表示,该项目可创造物业管理岗位约500多个,直接和间接的医疗医护岗位约100多个、商业就业岗位约2000余个,解决1万多名老人的社会化养老问题。

应国永表示,希望通过绿城文旅康养小镇智能健康养老项目“康养、顾养”功能,疏解和补充兰州市主城区非核心功能。将兰州市养老人群、养老产业东移扩展,促进新老城区相向错位、互补发展。

近年来,兰州市在项目建设上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先后开展了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攻坚战、项目建设大比拼等活动,全面推行项目建设团队管理模式等,项目建设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当日,兰州高新区集中开工12个项目,包括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项目、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真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宝钢兰州智能化铝制易拉罐生产线项目、西脉高端精密制造产业项目等。

张伟文表示,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此次项目开工后,必须把保障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高新区要始终秉承项目为王,服务至上的理念,在项目审批、用工保障等方面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贴心的的服务。

张伟文称,希望项目业主和建设单位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加快进度,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为兰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2、滨海新区打响脱贫攻坚“收官战”

全年计划为受援地区引入12家企业完成投资,实际投资额达到4000万元;全年计划完成扶贫销售额1.9亿元;

加大与受援地区劳务协作,强化对受援地区的教育帮扶,持续深化“组团式”医疗帮扶;

深入推进社会帮扶,进一步推进“万企帮万村”活动,持续深化社会扶贫公益行动。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3月27日记者获悉,2020年新区将在开展扶贫协作的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天水市张家川县,对口支援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各县全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聚焦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帮助受援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全力巩固帮扶成效,进一步减少受援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防止返贫。同时,高标准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坚持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深化交往交流交融,确保“十三五”对口支援规划圆满收官。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据了解,2020年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受援地区产业帮扶力度,力争为当地“强造血”。利用大型展会活动平台,推介受援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组织民营企业西部行、陇上行等活动;发挥青海海西州“飞地园区”、高新区甘南特色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帮扶平台作用;引导企业赴受援地区投资,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扶贫事业,促进受援地区产业发展。全年计划为受援地区引入12家企业完成投资,实际投资额达到4000万元。

在消费扶贫方面,新区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我们将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与市场供需相结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相结合等消费扶贫模式,多措并举解决‘卖难’问题,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多渠道解决好受援地区农特产品滞销的问题。”

新区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还将推进受援地区农特产品进商超、进食堂、进校园、进社区,充分利用节庆展会开展消费扶贫主题活动,助力受援地区畅通产销渠道。全年计划完成扶贫销售额1.9亿元。

2020年,新区将加强与受援地区的劳务协作,为其搭建培训就业平台。如将开展劳务培训,推广“互联网+技能培训”模式,指导扶持受援地区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积极从科研院所、规模农业畜牧企业中筛选符合受援地区实际需求的专家,安排专项培训经费,组织相关专家在援受两地开展致富带头人专培工程。

此外,新区也将进一步促进劳务就业,规范就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和扶贫公益性岗位管理,强化援受双方沟通对接,促进就业信息协同共享,出台落实稳岗措施,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规模化、精准化程度。

医疗扶贫惠民生,健康教育暖民心。据了解,2020年,新区将进一步强化对受援地区的教育帮扶。如深入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做好受援地区干部教师在津培训工作;巩固与受援地区中小学一对一结对帮扶成果,确保帮扶精准、措施有效;继续做好现有天津市黄南异地普通高中班工作;加大教育信息化扶贫力度,开展跨校、跨区域互动。

在强化医疗帮扶方面,新区将持续深化“组团式”医疗帮扶,选派医疗卫生专家团队开展医疗服务和“传帮带培”短期柔性帮扶;围绕强化乡村两级卫生医疗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助力受援地区村级卫生室提档升级;巩固受援地区医院结对全覆盖成果,落实结对协议,提升医院诊疗水平;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通过远程会诊等服务,提高受援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2020年,新区还将深入推进社会帮扶,进一步推进“万企帮万村”活动,持续深化社会扶贫公益行动。力争全年募集社会帮扶款物折合价值达到3800万元,不断提升受援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水平。

“2020年,新区将进一步创新帮扶举措,提升帮扶成效,帮助受援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区贡献。”新区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纪泽民表示。

3、国家高新区:复工复产尽显高科技“硬实力”

169家国家高新区,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不仅是我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阵地,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部火炬中心2020年1月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显示:至2018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GDP)达11.1万亿元。

日前,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国家高新区在2020年的战疫中,不仅展现出了高科技的硬实力,用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全国抗疫;在支撑复工复产方面,高新区转危为机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大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脑科学、工业互联网、重大新药等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支持力度,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高新区的高新科技企业多,技术实力雄厚。疫情发生后,各高新区的企业迅速开展各类抗疫、防疫产品的研发攻关和生产,从新冠检测试剂、防治药物到疫苗,从筛查工具、检测软件到硬件设备,科技硬核力量不断显现;在疫情监控、疑似筛查、防疫宣传、复工复产复学等方面,为全社会工作生活贡献科技的力量。

比如,成都高新区4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与到科技防疫技术攻关中,某生物公司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可快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感染者。成都某药物开发公司进行全新广谱抗冠状病毒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成都某科技公司正在国家专利“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保护性抗原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电子科大应急管理研究院成功研发出红外测温安检门和太赫兹复合人体安检设备,已投入到北京市、河北省的医院、铁路、机场等地使用。

在无锡高新区,不少高新技术企业搭起“数据桥”、做好“数字网”,借力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精准防控。例如,2020年2月21日,某科技企业仅用24小时就开发出“锡康码”,成为无锡人的出行标配。高新区还推出复工企业查询平台,计划返锡的员工可以登录平台查询信息并生成二维码保存,作为回家“通行证”。

合肥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设备)实现转产,重点生产应对疫情急需的紧缺医疗物资。例如,某企业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大量的测温需求,仅用7天时间就研制出太赫兹无接触人体测温安检一体机,在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投入使用。

“体温正常,36.2摄氏度……”近日,一位特殊的“体温筛查播报员”在沈阳高新区国际软件园大楼入口处正在检测进入大楼员工的体温情况,园区某企研发出了这款人脸(证)识别体温筛查一体机,员工戴着口罩也能人脸识别、监测体温。

在潍坊高新区的某公司大楼,企业员工进入大楼前要依次通过红外成像测温系统,这款测温系统不仅让体温检测效率更高,而且如果员工没有戴口罩,系统也会当场报警提示。

在湘潭高新区,装满消毒液的机器人对办公大楼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喷雾消毒。新一代消毒喷雾机器人目前在这里已批量使用,为园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戴口罩也能准确识别的人脸识别体温检测机、5G智能热成像巡检防疫机器人、云办公系统……在国家高新区有序推进园区企业复工复产中,各种高科技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截至2020年3月16日,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总体复工率实现90%以上的高新区达到79个。101个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企业100%复工复产。169个国家高新区的2503.5万从业人员中,已有1901.4万人复工。

除了高科技的技术保障,各高新区的服务创新也为各企业的复工复产注入了“原动力”。早在2020年2月5日,广州宝洁有限公司黄埔工厂的香波生产车间就开始复工。截至2020年2月13日,世界500强工业企业88.7%复工,广州高新区工业百强企业94.4%复工。这得益于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出台“暖企8条”,从应急保障、生产保障、攻关奖励、金融纾困、投产奖励、租金减免、稳岗就业、创新扶持等八个方面入手,重点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困难,极大振奋了各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信心和决心。

防疫物资不足,是企业复工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合肥高新区针对企业防疫急需物资需求统计情况,梳理汇总了全市疫情应急物品生产企业或个人信息发各相关企业,还协助企业向海外采购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保障企业顺利完成检测任务。截至2020年2月20日,高新区累计复工规上工业企业237家,复工率87.7%,复工人数约4.45万人,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领域,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复工全覆盖。

在无锡高新区,众多中小型科技企业面临疫情带来的生存考验。高新区开启“绿色通道”,为20多家企业解决了酒精、口罩、测温仪等保障物资供应,帮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还积极推进“苏科贷”、“锡科贷”、“新科贷”政策贷款项目,累计帮多家企业争取到“新科贷”贷款及授信共计1400万元。近期,全区已拨付扶持科技企业的专项资金累计超过4.71亿元,惠及企业近2000家。

根据国家高新区复工复产信息服务平台的监测,截至2020年3月16日,除湖北省以外的157家国家高新区,新增复工复产企业13.1万家,已经复工复产的企业达到84.9万家,企业复工率为73.3%,6.7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复工率超过95%。

4、安徽省新增7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

2020年3月26日,工信部公布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安徽省7个项目上榜,入选数居全国第5位。截至目前,安徽省共有两批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4个。

此次安徽省入选的7个项目具体包括:5个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类项目,即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五库联动——大数据融合创新驱动肥料定制生产和精准服务农业项目”、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基于‘限时服务’的重卡远程在线售后服务能力的大数据平台”、安徽云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客流大数据分析项目”、合肥荣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荣电大数据精准营销服务系统”、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1个大数据关键技术先导应用项目,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类脑智能开放平台”;1个大数据管理能力提升项目,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基于税务大数据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

省经信厅提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入围项目的试点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工业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的全流程融合应用。同时,结合工信部工业数据分类分级、DCMM贯标工作部署,做好与皖企登云、工业互联网等工作的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安徽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5、山西省出实招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

“减免两个月房租共计4万多元,真的是救了我和我的超市。”最近,山西运城河津市的“90后”创业者原辉受益于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扶持政策,渡过了难关。

房租减免让这个年轻人备受鼓舞,原辉开始动脑筋找出路,业主群里直播带货、新鲜蔬菜送货上门、特价促销活动……随着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他的超市也渐渐热闹起来。在河津市,有1257家个体工商户,像原辉一样,享受到了减免房租政策,涉及资金共计630多万元。

减免房租仅仅是山西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之一。不久前,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山西省发改委等八个部门联合出台《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减免社保费用、实行税费减免、减免房屋租金、合理延长行政许可期限、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等15个方面,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

为维护市场公平环境,山西还将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影响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予以清理和废除。对不按规定执行价格收费优惠政策、加重个体工商户负担的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重点加强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写字楼等转供电环节收费行为监管,确保降电价红利和门站环节降价空间全部传导至个体工商户。

同时,山西还要求各级政府一律不得为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设定前提条件,不得为个体工商户开展正常经营活动附加条件,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复工复产必备的口罩等防疫用品。

6、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共筑抗疫防线 共建健康丝路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秘书处日前在北京面向全球成员单位发出《共筑抗疫防线 共建健康丝路》公开信,倡议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发挥媒体作用,继续报道准确可靠的抗疫信息、多向公众传递团结和支持的信息、秉持媒体责任和人类道义,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中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最终共同战胜疫情。

公开信在“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网站以中、英、法、西、阿、俄六种语言版本发出,在联盟移动端平台以英文版本发出。公开信指出,疫情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这场战斗再次证明,世界各国命运相联、休戚与共,人类社会本就是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合作所强调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既有未来长远性,也有现实紧迫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理事单位、成员单位和参加“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的各国媒体予以高度关注,纷纷在报道中积极评价中国为防控疫情采取的果断有效举措,呼吁反对各种不实言论,促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公开信希望联盟成员继续报道准确可靠的抗疫信息,共同打击谣言和虚假信息,真实、理性反映疫情变化和抗疫进程,为各国抗疫提供客观公正的舆论帮助,引导各国人民团结互助、科学应对。

公开信倡议联盟成员关注和报道世界各国守望相助、相互支持的故事,传递共同抗击疫情的暖新闻、正能量。

公开信呼吁联盟成员“捍卫生命的权利,肩负防控的担当,尊重奉献与牺牲,传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于2019年4月23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首届理事会议。目前已有来自98个国家的205家媒体成为正式成员。人民日报社为联盟理事长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