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其实我是个厨师


苏东坡:其实我是个厨师


苏轼,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文章纵横恣肆;他的诗词大气磅礴,豪情万丈;他的书法《寒食帖》被后世称作第三行书,备受推崇,宋代书法大家 “苏黄米蔡”苏东坡位居首位;除了书法,苏的墨竹、怪石、枯木造诣颇高。苏轼除了文坛的盛名。苏东坡最让人津津乐道是,他还是美食家兼厨艺高手。

苏东坡:其实我是个厨师


苏东坡虽然是文学奇才,可惜却官场不顺,为官生涯多次被贬谪,尤其在遭遇“乌台诗案”后,一贬再贬,先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后贬惠州,再贬儋州,一路走来无比艰辛,正应了那句老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正是这些意外情况,让人们发现苏东坡的吃货本性,以及一个被埋没的天才厨师。

苏东坡:其实我是个厨师


苏东坡本就爱吃猪肉,在他谪居黄州的时发现当地猪肉很便宜,可当时人们偏爱羊肉,不怎么爱吃猪肉,于是他就自己摸索了一套独特的烹制方法。在《猪肉赋》,里面详细描述了东坡肉的做法:“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灶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色、香、味俱佳,一般是用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用小火慢炖。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当年他去杭州做官,因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有时会送他一些猪肉。他就把五花肉切成大块,加葱、姜、酱油、料酒,慢火细焖,然后回赠百姓,苏东坡做的红烧肉肥而不腻,酥香美味,颇受百姓喜爱。于是民间便把这种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一直流传至今。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饼,东坡豆腐,东坡鱼,等流传于世,让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东坡肘子

苏东坡:其实我是个厨师


东坡肘子纯属意外,据传是苏东坡的老婆王弗机缘巧合而得。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有一次,王弗在家炖肘子时忘了时候,不小心糊锅了,勤俭持家的王弗为了不浪费,又加料再次烹煮,以掩盖烧焦的味道。出乎意料的是肘子风味奇特,鲜美异常,苏轼知道后十分高兴,于是自己又反复炮制,并记录下来,向亲朋好友大力推广,于是便有了这道著名的"东坡肘子",这道菜肥而不腻、糯而不烂,色、香、味、形俱佳。

东坡羹

苏东坡:其实我是个厨师


无论什么年代,穷苦人日子都不好过,宋代肉贵菜贱,富人吃肉羹,平常人家就将萝卜、大头菜、芥菜等蔬菜和豆粉混在一起熬煮成菜羹。苏东坡贬官到黄州初期,还寄居在庙里,为填饱肚皮,苏轼只能有什么算什么,随便熬煮,于是创造了那道在饮食史上流芳千古的美食:东坡羹。也有一种说法是,有一个郎中曾劝解苏东坡少吃点肉,苏东坡不以为然,依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结果苏东坡生病了不得不吃素疗伤,所以开发这道蔬菜羹,这东坡羹既不是菜,也不是饭,更不是汤,乃是将菜与饭同时炮制的一种烹调方式。有一个《东坡羹颂》记载:东坡羹,盖 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碗,下菜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翻译成白话菜谱是:第一步,将大白菜、大头菜、大萝卜、野 荠菜 反复揉洗干净,意在除去菜蔬中的苦汁儿;第二步,在大锅四壁、大瓷碗上涂抹生油;第三步,将切碎的白菜、萝卜、荠菜及少许生姜放入锅中煮菜羹,用油碗覆盖但不触碰菜羹,否则会有生油味;第四步,将盛满米的蒸屉放在锅上,等到菜完全煮熟后再盖上屉盖。煮东坡羹的诀窍在于:菜羹煮沸时必然上溢,但因锅四壁涂有生油,又有油碗覆盖,因此不会溢上蒸屉。但是蒸气上达蒸屉,米饭也就煮熟了。这样一来,锅中的菜羹以及蒸屉中的米饭都一次加工而成,方便实惠,价廉饭美,苏轼曾将它介绍给一些道士、和尚朋友,很受欢迎。因为在油和火候上掌握得很好,所以这道羹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有利于消化,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也难怪苏东坡会自豪地在《东坡志林》中写道: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

东坡饼

苏东坡:其实我是个厨师


还是苏东坡在黄州期间,经常去黄州的安国寺与那里的和尚摆龙门阵聊天,因为知道苏东坡喜欢吃油酥类的食品,所以和尚就用精致的千层油酥饼款待他,苏东坡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良,后人将这种饼命名为东坡饼,这个姑且看作苏东坡代言吧?这种饼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条,然后撒上雪花白糖,香甜酥脆,落口消融,风味不同凡响,现在是湖北当地的一道名小吃了。后世有诗云:门泊战船忆公瑾,吾来茶话续东坡。

东坡豆腐

苏东坡:其实我是个厨师


苏轼被贬黄州时,俸禄不高,生活过得也比较简朴,故而经常在家下厨待客。奈何食材有限,只能尽量用有限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除了用便宜的猪肉做的红烧肉外,还有一次用黄州豆腐制作了一道菜,大家吃过后决口称赞,后来这道东坡豆腐随着苏轼被贬到哪里,就在那里流传开来。这道菜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裹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来;然后在锅内放油、笋片、香菇和各种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东坡豆腐外形酱红,质嫩色艳,鲜香味醇,营养丰富,是素食中的精品。相传,清代时广东惠州知府伊秉绶回到故乡福建,特意带去“东坡豆腐”的制作技术,“东坡豆腐”逐渐成为那里家喻户晓的名菜。

东坡鱼

苏东坡:其实我是个厨师


传说苏东坡最爱吃鱼,不仅吃,他也常常是自己动手烹制,颇有心得。在他写的《鱼蛮子》诗中就记述了他做鲤鱼的方法:“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破釜不著盐,雪鳞笔青蔬。” 苏东坡的老家在四川,有一次,苏东坡和其弟苏辙在四川乐山一带时,把当地岷江中出产的一种黑头鱼,用香油、豆瓣、葱、姜、蒜等调料,以炸、烹、收汁之法制作了一道菜肴,鲜美无比,这道菜后来被叫作“东坡墨鱼”。苏东坡的诗词中存在大量和鱼有关的段落,如在《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中写道:“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 在《后赤壁赋》中 “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的鳜鱼烹煮以佐酒的故事。在《浣溪沙》中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州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好诗句。在《惠崇春江晚/晓景二首》中“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登州为官时有次吃了鲍鱼后赞不绝口,“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肉芝石耳不足数,醋笔鱼皮真倚墙。” 现今留传的东坡鱼有各种做法,如东坡糖醋鱼、东坡鳊鱼、东坡墨鱼、东坡鳜鱼、东坡鲥鱼、东坡鱼头、东坡鳆鱼、东坡鲈鱼等。

苏东坡是个“好吃”的人,也是喜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人,在经历过人生沉浮,见过大风大浪的苏东坡看来,做菜该是特别享受吧?于他而言,烹饪之法该是技巧之上的求实求真,毫不卖弄,是对食材食物的感悟理解。苏东坡把 一饭一粥,一菜一羹,都吃得清丽芬芳,乐趣横生!这正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