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山詢問路人:日本打到哪了

大家知道,自從1931年日軍在我中國東北蓄意發動“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以來,中國人民前後一共經歷了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其中就出現了很多頑強不屈、寧死不降的民族英雄,如張自忠將軍、楊靖宇將軍等。

自小我們就熟知這些傑出人物的英雄事蹟,並以他們作為自己人生的榜樣,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也可以做到像他們一樣無私地為國奉獻一切。但是在這其中仍然有許多說起來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他們雖然沒有那麼高的知名度,沒有在抗日戰場上發揮過“扶大廈於將傾,挽乾坤於既倒”神一般的作用,卻也一直在儘自己的全力抗擊日寇守衛家鄉,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李良田就是如此。


抗日老兵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山詢問路人:日本打到哪了


李良田出生於雲南,是一個地地道道以耕種為生的農民,從他姓名中“良田”二字便足見父母長輩對他的期望也不過是讓他老老實實種地,本本分分地過完一生便足矣了。


李良田也沒有辜負長輩地期待,一直也是按照他們的吩咐做事,自他十幾歲有了勞動能力起,就一直跟著父母在田裡勞作,過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國傳統農業生活。

可是好景不長,抗日戰爭的戰火終究還是燒了過來,打破了他一家人原來貧苦但是安定的生活。

李良田雖然沒怎麼讀過書,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泥腿子”,但是論起大道理來也一點不含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他還是知道的,於是在25歲那年,身為李家頂樑柱的李良田代表著一家人去參了軍,投身入了抗日戰場。

抗日老兵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山詢問路人:日本打到哪了


戰場上自然是刀劍無情,子彈不長眼睛,在一次戰鬥中,李良田負傷了,據說傷的還很嚴重,組織上看他行動不便,喪失了戰鬥能力,再待在一線戰場上也不太方便,再者上級也實在不願意看到李家父母晚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於是便下了一道命令,讓李良田回自己的家鄉雲南休養身體,等到身體痊癒再回前線抗敵,老實巴交的李良田拗不過長官,只得遵命行事。

可是當時日寇仍然還是十分猖獗,到處都是戰火瀰漫,等到李良田回到家鄉時,那裡早已經是物是人非,鄉親們早都是死的死,逃的逃,只留下些小孩子和年紀大跑不動的老人了。

李良田見狀當然也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家人繼續待在這個是非之地,為了保住性命,李良田不顧父母的反對(老一輩人安土重遷的思想太重,他們是寧願死在故土也不願意背井離鄉遠走他處的),連夜就帶著家人和鄉親們跑到了大山深處,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

抗日老兵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山詢問路人:日本打到哪了


沒過多久,李良田和鄉親們就發現自己進山的路早已經被日軍堵死了,前前後後可以說是圍了個水洩不通。無可奈何之下,李良田他們就只能在大山裡住了下來,靠山吃山,平時採點野菜,有時候運氣好打到了野味,吃點野兔子,野雞啥的也就是了。

李良田自己哪裡想得到,這一躲就是六十多年。

時間一轉眼就到了1988年,當時年紀已逾百歲的李良田也許是意識到自己來日無多了吧,想要回故鄉再看一看,瞭解一下抗日戰爭的情況,見一見自己生死與共的戰友(抑或是東躲西藏的日子過夠了,他再也無法忍受這樣子活下去),於是李良田就懇求自己的孫子,希望他帶著自己出了大山,到外面去看一看。

剛開始李良田的孫子是不同意的,他認為這樣做太過冒險,認為還是待在家裡比較安全。可是胳膊畢竟擰不過大腿,耐不住李良田一再軟磨硬泡,終於,孫子同意了。幾經周折之下,他們一行人東拐西繞還是離開了大山,來到了繁華熱鬧的城鎮。

抗日老兵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山詢問路人:日本打到哪了


一到這裡,李良田和孫子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滿眼望去,當年的土磚屋、泥巴堆砌而成的房屋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許多紅磚造就的高樓大廈。可以說李良田爺孫倆感到了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陌生感,這種感覺比他們思鄉情切更加讓人難以承受。

最後,李良田鼓足了勇氣,找了一個路人詢問了幾句:“日本人打到哪裡了?”路人自然是啼笑皆非,還以為是李良田在和自己開玩笑,細細詢問之下才把實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李良田。

在得知抗日戰爭已經勝利四十多年的時候,這位滿頭白髮、瘦骨嶙峋的老人頓時激動地熱淚盈眶,高興地幾夜沒睡著覺。

抗日老兵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山詢問路人:日本打到哪了


​之後他就通過各種渠道,聯繫上了如今還健在的戰友,幾人好好相聚了一番。在達成了目的之後,李良田就把戰爭勝利的這一好消息回去告訴了家人和鄉親們,他們也都是歡欣鼓舞,於是順理成章地他們就再次遷回了家鄉。

李良田曾經不厭其煩地向自己的孫子、重孫們講述那段戰火紛飛、動盪不安的歲月,這也讓人更加明白和平的來之不易。

在113歲的時候,李良田由於舊傷發作而離開了人世,他的故事也逐漸流傳了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