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能殺滅 99% 新冠病毒,這款產品你感興趣嗎?

1小時能殺滅 99% 新冠病毒,這款產品你感興趣嗎?

▲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

“1小時能殺滅 99% 新冠病毒”的空氣淨化產品你願意購買嗎?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對外宣佈,格力研發團隊歷時差不多兩個月,造出了這麼一款“能消滅新冠病毒的淨化器” 。

“殺菌空氣淨化器”並不是一個新詞,但是宣稱能殺死新冠病毒的產品實屬不多見。那麼,董明珠口中“新冠空氣淨化器”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麼,又是否靠譜呢?

格力新技術:殺死新冠病毒有依據嗎?

根據格力官方宣傳,格力KXJFA300-A01空氣淨化器(後文簡稱“殺新冠空氣淨化器”)以CKER病毒淨化系統作為技術支撐。

1小時能殺滅 99% 新冠病毒,這款產品你感興趣嗎?

▲ 格力殺新冠空氣淨化器

格力的CKER病毒淨化系統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H13級別的濾網可以有效過濾100nm級別的汙染物,其中也包括新冠病毒;控溫系統能產生56℃的溫度並持續加熱,再配合CEP等離子體恆效淨化技術,能實現對病毒進行殺、濾、消的三重淨化。

1小時能殺滅 99% 新冠病毒,這款產品你感興趣嗎?

▲ 格力殺新冠空氣淨化器的“殺-濾-消”

根據格力官方數據,該空氣淨化器的殺毒效果已通過武漢專業醫院實地測試和權威實驗室檢測。經過中國科學院氣溶膠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測試,在60立方米的密閉空間中,這款空氣淨化器 55 分鐘內對 20-700nm 氣溶膠顆粒的去除率高達97%,經武漢定點收治醫院實地使用測試,1小時能有效殺滅99%以上的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的過程中失去水分,其中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形成飛沫核,飄到更遠的地方。

1小時能殺滅 99% 新冠病毒,這款產品你感興趣嗎?

▲ 董明珠自媒體曬出的實驗報告

殺滅新冠病毒空氣淨化器已開賣

3月21日,格力電器向武漢市定點醫院捐贈的第一批格力殺新冠空氣淨化器已到位;同時,這款格力殺新冠空氣淨化器也在格力官方商城“董明珠的店”開賣了,售價為1.2萬

1小時能殺滅 99% 新冠病毒,這款產品你感興趣嗎?

▲ 格力殺新冠空氣淨化器官方售價1.2萬

但這款殺新冠空氣淨化器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火爆,截止發稿時,月銷量也僅僅只有551臺。

恐交“智商稅”,殺新冠空氣淨化器被吐槽

雖然格力官方宣傳得如此強大,並且附有實驗室報告的驗證,但大家對殺新冠空氣淨化器似乎並不買賬。眼尖的網友也發現了殺新冠空氣淨化器的“問題”,表示不願意交這筆1萬2的“智商稅”

1小時能殺滅 99% 新冠病毒,這款產品你感興趣嗎?

▲ 口罩阻擋帶有病毒的飛沫

首先,新冠病毒不是通過空氣傳播,而是通過咳嗽、噴嚏時飛濺的鼻涕和唾液進行傳播。有網友就表示,格力殺新冠空氣淨化器和開窗通風有什麼區別?格力展示的實驗報告只是功能測試,而沒有對比測試,很難讓人信服。如果格力能提供一份和開窗通風的對比測試結果,證明殺新冠空氣淨化器比開窗通風還能降低環境中氣溶膠的濃度,這個產品對於普通家庭才算有用。

不少人還覺得這款空氣淨化器“殺新冠”效率太低。我們從新聞中瞭解到在新冠病毒濃度高的地區,15秒就可以被感染,而格力殺新冠空氣淨化器需要1小時殺滅99%新型冠狀病毒。網友表示,空氣還沒淨化完,我們可能就已經被感染了。相比1小時後的結果,大家更想知道在淨化器使用的過程中,15秒、1分鐘、10分鐘、20分鐘等等多個時間點空氣中的氣溶膠的變化。

另外,56℃ 以上的濾網高溫殺毒也受到了普遍質疑。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對光和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脂溶劑均可滅活病毒。小黑來幫大家劃個重點“30分鐘”,這款淨化器只做到了濾網加熱到 56℃ ,但必定無法滿足讓吹過去的氣流在濾網停留30分鐘的條件。脫離了時間的條件只看溫度,無效且顯得多此一舉了。

格力這款空氣淨化器有用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員、環境與健康領域專家戴自祝先生表示表示:帶有 H12 及以上級別的 HEPA 高效過濾器的空氣淨化器可以過濾空氣當中帶有病毒的氣溶膠和飛沫。

也就是說,作為一款 H13 級別的空氣淨化器,格力這款新品確實可以過濾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物、降低感染風險,但是並不能殺死新冠狀病毒。而且來自媒體公開報道稱:格力官方渠道解釋,沒有宣稱這款空氣淨化器產品是病毒殺手,也沒有宣稱可以殺滅新冠病毒。殺滅新冠病毒可能只是某些電商平臺的營銷手段。

格力新媒體和“董明珠的店”,難道不是格力的官方渠道嗎?小黑也是有很多問號呢。

1小時能殺滅 99% 新冠病毒,這款產品你感興趣嗎?

▲ 格力公眾號和“董明珠的店”的新品宣傳

格力如果想要證明這款空氣淨化器殺毒效果出眾,除了自我營銷之外,還需要拿出更多權威的檢測數據,包括並且不侷限於實驗室環境和對比測試。畢竟新產品究竟好不好?還是市場說了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