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导语:都城的修建是任何时期都非常重要的事情,所谓"

定鼎之基永固",都城一经确定,如非重大自然灾害、敌人入侵等情况是不会随意废弃的。唐宋时期的都城在我国古代都城发展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唐代都城是中世纪里坊制城市发展的顶峰,有诗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严密封闭的城市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古代社会商业经济的发展,但是错落有致的城市布局却使得城市更便于管理。北宋东京城在都城规划上突破了唐长安城的局限,开放式的布局和里坊制度的打破使得北宋时期称为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唐长安城的布局和营建特点

唐代长安城是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隋朝大兴城修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由宇文恺规划设计并主持修建,开皇三年建成并迁入,唐朝建立后沿用了隋代的形制,并做整体扩充,隋唐唐长安城历经三百二十年为国都,唐末朱全忠下令毁长安城房屋宫址,浮木运往洛阳,长安城自此毁弃。唐长安城的增修之功并非高祖一朝,在太宗、高宗、玄宗三朝还有增修,并且最终形成了唐长安城的完整形制。

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长安城复原图

从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唐长安城平面总体呈长方形,主要由外城、宫城、皇城、大明宫及各个坊市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全城共有108坊,各坊平均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坊的面积大小不一,皇城以南的里坊面积最小,东西两侧的里坊面积最大。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各坊市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左右对称。

宫城位于皇城之北,北连禁苑,平面呈长方形。皇城与宫城之间隔有一条横街,没有北墙。皇城与宫城的东墙与西墙相互连接。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和东西向大街共计二十七条,其中连通南门与东西门之间纵横交错的九条街道,构成了全城的主干大街。纵横交错的街道将城内分为了若干块区,连接城内各个坊市之间的交通。此外长安城内外还形成了八水五渠环绕长安的规制,极大地解决了长安城的用水和交通问题。

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长安城布局图

从坊市规划来看,108坊的设计表现了天上的108颗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封建观念。全城坊市均不向南北开门,只向东西两侧开门,因为唐朝统治者认为北部为帝王居住的皇城和宫城,平民百姓生活的污浊之气会冲撞了北方的帝王之气,不利于唐朝的长治久安。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以北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即公元6234年),本为太宗皇帝为父亲李渊修建,但是宫城还未修建完毕,高祖就已经薨逝。到了高宗龙朔二年(即公元662年)方才修建完毕,自此后大明宫就成为了唐朝中后期最为重要的朝会和政治中心。大明宫在唐代被认为龙兴之地,只有帝王才能居住的地方。大明宫南面呈长方形,北面呈梯形,其中丹凤门为大明宫正南门,向北依次分布有正殿含元殿及宣政殿、紫宸殿,北部有皇家宫苑太液池、别殿麟德殿。大明宫占据整个长安城地势最高处,体现出帝王睥睨天下、富有四海的特点,反映出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

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大明宫布局复原图

除了城市的规划外,长安城还沿用了汉代长安城和洛阳城的设计思想,在城市南部设立了南郊礼制性建筑。汉代的礼制性建筑主要是王莽九庙、明堂、辟雍等。唐代的南郊礼制性建筑主要是圜丘,是隋唐时期帝王祭祀天地的场所,圜丘由四层台阶组成,周围设有十二道陛阶直通圜丘台,南面最大的陛阶最大,是皇帝专用的御道。

北宋东京城的形制与布局特点

北宋东京城,也叫汴梁城,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即公元956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改名为东京,在宋代历经多次修建。东京城的设计采用的是宫城、内城、外城三重环套的格局,宫城的设计采用了"前朝后寝"的制度,延续了秦汉时期的设计思想。宫城呈长方形,城上有五座城门,四周还修建有角楼。

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北宋东京城

内城呈正方形,城上建有十座城门和两座角楼,环套于宫城之外。内城之外为外城,外城大致呈平行四边形,有十二座城门,城门外还建有城壕、城墙上建有翁城和马面。城壕、瓮城和马面都是城市中用于防御外敌的建筑设施,城壕一般环绕于城外,为一条宽而深的沟堑,有时还会注水连通河流;翁城是修建于城门之外的方形或圆形的附属设施,能够起到保护城市的作用;马面是城墙上的突出部分,能够消除城墙上的死角,配合城墙形成完整的防御。这种三重环套的形制布局加强了对于帝王居所的拱护,城墙防御设施的修建体现出整个城市以宫城为核心的设计思想。

东京城内的街道纵横交错,各条御路、街巷相互交通,北宋前期仍然沿用了唐代以来的里坊制,而到了北宋后期这种封闭式的里坊制度被开放式的街巷取代,城内开始出现了多处贸易中心和贸易场所。各种酒肆勾栏通宵达旦,往往半夜才关门,天还未亮又开张营业。宋代城市设置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临街设店,市与居民区之间的界隔逐渐被打破。

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东京城平面复原图

除了商业贸易繁荣外,东京城还有着便利的水运交通条件。四条河流从东京城内外穿城而过,河流不仅为东京城带来了便利的用水条件,还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为了方便交通出行,东京城还专门设置了水门沟通城内外。

唐、宋都城的影响

唐长安城的规划设置在古代都城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封闭的里坊制度和单一宫城制代替了秦汉以来都城的宫城占据全城主要地势及居民区零散布局,管理不便的局限。里坊制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城内的居民区划分为若干个方形区块,每个坊区之间修建有高大的围墙,并且实行严格的宵禁。

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里坊示意图

里坊制度是封建社会与草原游牧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也是古代中世纪封建社会发展和管理需要的必然结果。尽管古代社会长期奉行着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唐宋时期因为手工业经济发展起来,这种人为干预城市中商业发展的策略是不顺应时代潮流的。北宋时期出于国家财政的巨大压力和社会生活世俗化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中的里坊制度逐渐被打破,开放式的街巷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尽管唐长安城在设计和规划上有其落后的一面,但是唐长安城却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大都市之一。这种对称式的都城构建方式,以及将城内居民区划分为若干小区封闭管理的方式不仅深刻影响了渤海、高昌等国的都城建制,还对当时日本、朝鲜等国家的都城修建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了古代中世纪城市建筑的典范。

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清明上河图》中繁荣的汴梁

北宋东京城同样对后世影响深远。由东京城创建的三城环套的设计规划,将宫城居于全城最中心的位置,并且加强对于城市的防御,在后来的明清北京城也采用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此外,不再人为干预都城内贸易场所,为贸易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也符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

结语:唐代长安城和宋代东京城都是古代社会中所有城市建筑中的典范,前者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由分散走向整合,后者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由严格走向相对自由。长安城继承了汉都城的部分特点,并在其基础上发展成为了适应新需要的形制特点;而宋代在一定基础上也承继了唐代都城的特点,比如注重对于都城的防御,城市中注意对于宫城中心地位的体现等。古代社会中营都建邑是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国家稳定和保护君民不受外来侵犯的屏障,唐宋时期的都城营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都城为适应争霸需要的构建方式,转而向体现封建专制权力、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魏征《隋书》

杜甫《登观音台望城》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