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曾在桂林經歷了風風雨雨,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據同盟會廣西支部長耿毅所著的《辛亥革命時期的廣西》介紹,1905年6月,蔡鍔應廣西巡撫李經羲之聘,任廣西新軍總參謀兼總教練官,併兼任隨營學堂總理官,兼理測繪學堂總事。同盟會成員黃興、譚人鳳、鄒永成等往來湘桂之間,蔡鍔多方掩護,並在黃興主持下,與林虎、雷飆等在廣西加入同盟會。

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1906年底至次年初,蔡鍔在桂林創辦廣西陸軍小學堂,兼總辦,即校長。蔡鍔在廣西6年,積極創練新軍,培養了許多新的軍事人才,新桂系首領李宗仁、白崇禧等都是他的學生。後來,據李宗仁撰文回憶,他在廣西陸軍小學就讀時,最崇拜的就是當時的學堂總辦蔡鍔。他說蔡校長每次騎馬,都不是像一般人那樣翻鞍上馬,而是先讓馬飛馳,然後從馬後飛奔,以跳木馬的方式縱身躍上馬背,把學員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

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蔡鍔作為同盟會成員,韜光養晦,深藏不露,也引起一些誤會。當時的廣西巡撫張鳴歧排擠革命黨人,招蔡鍔來補革命黨人留下的空缺。由於蔡鍔總攬新軍大權,公事公辦,引起一些革命黨人的擔憂。為此,革命黨人何遂等人到香港找到了同盟會的領導人趙聲和黃興。黃興告訴他們,蔡鍔是同盟會員,並寫了親筆信給蔡鍔。何遂等人回桂林後,把信轉交給蔡鍔並約蔡鍔相見,但蔡鍔並未赴約。桂林的同盟會員便推斷蔡鍔不是革命黨人,於是開始醞釀“驅蔡運動”。

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廣西幹部學堂的學員要裁減,裁減的辦法主要是國文考試。而國文水平,湖南普遍比廣西好。考試結果出來後,留下的120多人中,湖南人有90多名,廣西人僅20多人。一些人便以蔡鍔偏袒湖南同鄉為藉口,掀起“驅蔡運動”。時任廣西按察使的王芝祥想息事寧人,便請蔡鍔離開。

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臨走之前,蔡鍔請何遂等人吃飯,這才首次坦露胸襟:“諸位同學,你們何苦趕我。你們是革命黨這我知道,我比你們資格更老。你們太年輕,渾身帶刺,一不小心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我在這裡,還可以為你們敷衍,我走了你們更須收斂,以免鋒芒太露。要知道,養樹要養大才能成可用之材,萬不可拔苗助長,我這是經驗之談啊!”

聞名遐邇的蔡鍔將軍與桂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聞聽此言,何遂等人才恍然大悟。席間,蔡鍔從桌上取了一個炮彈筒子,放在何遂面前說:“這個送給你做個紀念吧。成大事的人都要有個修養,你念過蘇東坡的《留侯論》嗎?所謂‘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你們能做到這點,就可成大事。”後來,蔡鍔應雲南總督之邀,離開桂林,前往雲南,才有了後來打響反對袁世凱復闢第一槍的壯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