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傳統筆墨畫童子的吳浩:追尋童心可以修心

明神宗萬曆十四年丙戌八月中秋之前,為回答耿定向“以妄亂真”的指責,思想家李贄創作了具有論戰性的理論文章《童心說》。“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所謂的童心也就是“最初一念之本心”,這樣的“本心”未受一切汙染,也最為純潔。從文學、藝術創作來說,李贄的《童心說》強調童心的可貴,也肯定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真情實感的表露。

用傳統筆墨畫童子的吳浩:追尋童心可以修心

吳浩

畫家吳浩,四川自貢大來井人,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吳浩以傳統筆墨創作出獨具特色的人物畫頗具盛名。他的繪畫題材源於傳統,卻“師古而不泥古”,更多以自己的所思所想介入歷史故事之中,創作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用傳統筆墨畫童子的吳浩:追尋童心可以修心

2018 紙本設色 《指天論地》

在所有的題材中,吳浩從未間斷過描繪的是“童子系列”,他筆下的童子,代表著純粹、善良、快樂。

用傳統筆墨畫童子的吳浩:追尋童心可以修心

2016 紙本設色 《賞石》20x23釐米

“因為有童心所以會有對生命意義的探討,會更能看清生活的本真,我的繪畫所展現的便是人類本性的東西,可以稱之為一種人文關懷。我繪畫題材中的每一個系列都是如此。”吳浩說。“童子系列”是他個人對傳統文化、藝術理解的集中表現,也是他生活態度的顯現。

用傳統筆墨畫童子的吳浩:追尋童心可以修心

2015年 紙本設色《盔甲鳥》 41x30

吳浩的家中種植了數百盆菖蒲,他經常沉浸在繪畫創作和觀察菖蒲生長的細節。他說:“ 孔子曾言‘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言‘人之初性本惡’,然而無論是善還是惡,對於嬰兒來說,在零的基礎上加正號或者負號都不會有什麼本質變化。隨著社會經歷的增加,人們必然會離‘道’越來越遠,怎麼讓自己逐漸走回純粹的狀態,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用傳統筆墨畫童子的吳浩:追尋童心可以修心

2015年 紙本設色 《籠中人》50x26釐米

對於吳浩來說,理解了童心是什麼,再通過藝術“修煉”自身,讓自己逐漸走回那種原始純真狀態顯得至關重要,這也是他繪畫的核心。

用傳統筆墨畫童子的吳浩:追尋童心可以修心

2018 《當你是我》紙本設色 181x96釐米

思想史上,李贄的“童心說”脫胎於陽明心學又進一步發展了陽明心學,而吳浩對陽明心學本質的解釋是“心性之學”,作為個體他關注的是生命本身,以此為基礎,作為畫家他所呈現出來的繪畫語言,便是一種深切的“關懷”。

內容整編自:張敏《吳浩:一種具有親切感的繪畫空間》《藝術品鑑》2019年11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