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吳浩變革中國傳統畫,讓“神仙氣”的中國畫接地氣

畫家吳浩,四川自貢大來井人,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吳浩以傳統筆墨的特色人物畫聞名。

與西方古典繪畫相比,中國傳統繪畫大多沒有連貫的故事性和嚴謹的技術規範,吳浩形容中國畫其實有點“無厘頭”。

畫家吳浩變革中國傳統畫,讓“神仙氣”的中國畫接地氣

2015 紙本設色《三開圖》 35x69釐米

吳浩說:“形象必然涉及到藝術造型的問題,中國的造型是在與景的關係當中呈現出來的,它所表現出的是一種空濛,一種宇宙的概念。它完全打破了三維概念,用一句俚語來說,中國繪畫事實上所創造的是一種神仙氣象的空間感。”

這種空間感便是中國畫寫意性的體現。寫意可以簡單理解為“寫心中之意”,它是藝術家在心性的驅使下,對客觀物象進行有取捨的選擇,從而使畫家成為創作主導者。

畫家吳浩變革中國傳統畫,讓“神仙氣”的中國畫接地氣

2016 紙本設色 《賞石》20x23釐米

而畫家對物象如何取捨,同樣是作品風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所在。吳浩在選擇人物、題材的同時,事實上也選擇了一種態度,一種嬉皮、豁達的態度。因此直觀來看,他的繪畫是易於被大眾理解和接受的。

“通俗”究竟好還是不好,對於吳浩來說是一個不值得深究的問題,因為這是他由心出發對於傳統文化的感悟、是他個人的選擇、是他自己對繪畫的理解。

“我不敢說這種方式有多麼高級,但從原始初衷來說,這是生命中非常核心的問題。因為選擇快樂,是人的本質。”吳浩說。

畫家吳浩變革中國傳統畫,讓“神仙氣”的中國畫接地氣

《臥松圖》 2017 21.4x26釐米 紙本設色

因為看到不愉快,所以有對美好的嚮往,正如他所認為的那樣,豁達也並非是放縱,而是源於他對生活的深切觀照。所以他畫中人物的嬉笑是愜意是享受,更是一種未來式的理想。

吳浩是由一種“深度”的傳統中來的。他繪畫題材中的人物原型是他從歷史故事、文獻中尋找到的,與寫實性繪畫不同的是,他並非是單純還原歷史景象。又或者可以說,所謂的人物形象、意象都只是一把梯子,他的眼光遠不只此,他要登臨的是一座高山,他最終要呈現出的是一種畫面之外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他一直在強調一種親切感,即,他所呈現出的這種空間,觀者是有強烈的參與感在其中的。參與感源於文化認同,也源於這種並不十分嚴肅的參與方式。

內容整編​自:張敏《吳浩:一種具有親切感的繪畫空間》《藝術品鑑》2019年11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