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經濟·對話」湘茶飄得世界香

千秋大業三杯酒,人到中年一壺茶。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綠茶如少年,青春活力;紅茶如少婦,風韻依依;黑茶如中年漢子,溫厚綿長。

茶,源於湖南,香於中國,屬於世界。5000年前,中華茶祖炎帝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長眠於株洲茶陵。5000年來,中國人喝茶健身益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2018年,省委省政府決定以“三湘四水五彩湘茶”品牌統籌湖南茶葉發展,喊出了打造千億湘茶的口號。那麼,湘茶如何更好地為湖南經濟發力?湖湘文化和三湘四水與湘茶的發展有著怎樣的關係?記者對話國家十大傑出茶人、湖南茶業總工程師吳浩人,解析湘茶發展歷史,剖析湘茶危機,探討湘茶文化,展望湘茶未來。


「經濟·對話」湘茶飄得世界香


對話人: 吳浩人,湖南省茶業集團總工程師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國家十大傑出貢獻茶人。

茶界正式進入“院士時代”

記者:吳總,您好!據瞭解,湘茶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發展一直很好,作為省茶業總工程師,請您談談湖南茶業的優勢在哪?

吳浩人:湖南茶業優勢很多,最大的優勢是科技優勢。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公佈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湖南茶界領軍人、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仲華正式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記者:這對湖南茶業來說確實是一件大喜事。這對於湘茶而言意味著什麼呢?

吳浩人:這意味著湖南茶界正式進入“院士時代”。加上之前的辣椒院士、油菜院士、水稻院士、豬院士,湖南已有了5位院士。這在全國是少有的。也告訴我們,湖南科技創新發展帶動產業的時代到了。

記者:您能否就湖南茶業目前的整體狀態做個簡單的介紹?

吳浩人:當然可以。湖南茶業整體發展勢頭良好。這首先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不僅有政策優勢,最近還成立了湘西茶葉產業促進會、紅茶產業促進會等,對湖南茶葉的整體品質、整體規劃、茶葉的種植都帶來了非常好的效果。千億茶業的目標也在逐步實現,目前已達到了730多個億,後年完成千億目標不是問題。在出口方面,我們湖南以公司為龍頭,保持了全國第一。

記者:出口全國第一?那是憑什麼取勝呢?

吳浩人:湖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和政策優勢。在人才方面更顯突出。特別是湖南農業大學,在茶葉的研究和開發這塊,我們是做得非常好的。政府也非常重視茶業發展,每年的基地工作會都有副省長級別的領導參加。這幾年的發展速度是有史以來最快的,現在茶葉種植面積已初步恢復到了鼎盛時期的生產面積。

脫貧攻堅與茶業雙贏發展

記者:湖南茶業幾大茶類分佈和份額如何?發展方向怎樣?

吳浩人:現在提出了打造“五彩湘茶”的口號。產量方面,綠茶最大,黑茶第二,紅茶發展前景比較樂觀。所謂五彩湘茶,指的是綠、黑、紅、黃、白。

記者:您覺得湖南茶業發展的亮點有哪些?

吳浩人:除了剛才說的,扶貧脫貧這塊也做得非常好。湖南貧困山區的茶葉產量和品質,和它對茶農的貢獻力在全國也是最高的。像古丈、石門這些貧困縣基本上因茶脫貧,而且他們的收入還比較樂觀。畝產收入約有8000元,而且比較穩定,最低每畝收入也有5000元左右。

記者:茶產業扶貧做得這麼好,有什麼好點子呢?

吳浩人:我們採取提供技術、公司定購包銷的方式,按照我們的質量要求標準生產的,我們包銷。茶農銷得高的,也可以自銷。解除了茶農的後顧之憂。茶農吃了定心丹,積極性自然很高。

記者:俗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外來茶對湘茶有什麼樣的影響?

吳浩人:外來茶對湖南的影響不大。而且影響基本上只在長沙,各地州市基本上是湖南本土茶為主導,不受外茶影響。

茶業邁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記者:那麼,湖南茶業的不足在哪些方面?

吳浩人:確切的講是先天性不足。具體表現在品牌不足,整個面積、基礎設施等方面和雲南這樣的茶業大省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面積在全國排第七位,產量排第五位。在資源配置方面也有先天性的不足,在我們沒有重視茶葉生產的空檔期,安溪鐵觀音、雲南普洱、浙江的龍井等品牌得到大的發展,湖南落後了。

記者:您剛才說到發展空檔期,是指什麼時候呢?

吳浩人:清光緒年間,是紅茶生產鼎盛時期。1891至1916年,年產80萬擔。1915年超過100 萬擔,湖南紅茶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民國初期,年產紅茶百萬擔,出口仍為全國之冠。抗戰時期,沿海淪陷,交通阻塞,外銷停滯。1949年,茶園由鼎盛時期的10.67千公頃,減少到3.2千公頃,產量僅9750噸。建國後,毛澤東主席號召“以後要在山坡上多多開闢茶園”。直到1987年,茶園恢復到17萬公頃,全國第一;產茶7.91萬噸,全國第二。

記者:也就是說湘茶的發展百年間經歷了幾起幾落?

吳浩人:是的。不過,這些年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湖南茶業也得到了高速發展。關鍵性的亮點,比如我們公司開發的高科技茶葉,依託國家科技進步獎,以湖南為重點福射全國。在地市縣進行品牌推廣和宣傳。比如萬人健康大計劃。為了採集臨床數據,免費為10000人試用3個月進行三高的調理。

高科技黑茶助力湘茶發展

記者:您對黑茶怎麼看?我是指黑茶的保健功能和黑茶對湘茶發展的作用。

吳浩人:可以說,湘茶最大的優勢是黑茶。我們從科學方面找到了黑茶和綠茶的保健肌理,這也是劉仲華教授成為院士的重要因素。實驗證明,全金花黑茶茶珍能顯著降低糖尿病空腹血糖和改善其對葡萄糖耐受能力,其作用與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和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銅作用相當,所以市場反映十分好。這個高科技產品在實現千億產業中將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可以引領市場,也完全可以解決傳統茶遇到的“天花板”。

記者:我們都知道三高和糖尿病是目前人類健康的殺手,如果湖南的科技茶能有這樣的效果,那對人類來說也是一個福音啊。

吳浩人:確實如此。袁隆平院士一粒種子解決世界吃不飽的問題,社會發展到現代,三高和糖尿病成為人類健康殺手,並呈井噴式爆發。主要原因是現代人吃得太好,豐富的食物資源,導致營養過剩和副營養,帶來的是三高的盛行。實驗證明,通過科學技術,將黑茶的成分進行轉換,完全可以調濟三高。通過動物試驗,效果明顯,60天可見效。運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對黑茶的保健功能進行深度挖掘,解決吃多的問題。實現這一目標後,湖南茶業別說千億,萬億也是很有可能的。

興茶需拉動“科技+文化”雙引擎

記者:湘茶發展有瓶頸嗎?在哪?

吳浩人:發展瓶頸主要還是技術推廣,我們很多縣的生產技術跟不上。像古丈縣,有得天獨厚的山水和茶葉基地,在技術落後的年代,那時賣茶叫做賣酸菜子,上好的茶葉,被做成酸菜子一樣的,品質跟不上,只有幾元錢一斤。現在經過我們的技術變革,賣到幾百元一斤。通過技術推廣和扶貧,將質量提升起來了,價格也是飛躍式提升。所以,湘茶要發展,技術推廣十分重要。技術發展不平衡,是一個發展瓶頸。只有通過技術推廣才能讓更多的茶農知道把茶做好。

記者:請您談談文化與茶的關係和文化對湘茶發展的作用?

吳浩人:科技和文化是茶產業騰飛的兩個翅膀。文化對茶葉價值和價格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化價值是可以影響價格的,可以引領消費潮流。科技只能做支撐,真正要發展起來,是要靠文化的,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文化自信。要引領世界,文化這塊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中國茶葉的出口價格偏低?用於出口的主要是低檔茶?因為國外的人不知道高檔茶是什麼茶。實際上就是茶的文化價值沒有得到認可,不認同你的文化價值,茶葉的價格就上不來。

湘茶將引領世界潮流

記者:您對湘茶的未來前景怎麼看?

吳浩人:我有一個夢想,通過我們這個科技茶產業的推廣,希望讓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5年。我們的科技茶得到了國家的認可,成就了一個院士,科技創新的前景不可限量。出口到歐州的茶葉,湘茶佔到了全國的35%,但湘茶走向世界還是要靠科技茶。通過喝茶調控三高,讓人們通過喝茶獲得健康。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大,一帶一路的實施,茶文化、茶科技的影響在全世界也越來越大。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裡都會講茶,湘茶走向世界是遲早的事。我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認為中國茶將引領世界潮流,而湘茶必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文/圖 融媒體記者 符嘉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