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智慧:聪明人,都懂得积口德,这2句话却消耗福报

《道德经》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要掌握说话的艺术,否则的话就会发现自己过多的言论会让自己经常陷入到“困境”,因此还不如一言不发要来的好。

老祖宗智慧:聪明人,都懂得积口德,这2句话却消耗福报

说话本身是一种与人交流的能力,也是为人处世中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因此成功的人往往在说话上会很“聪明”,他们懂得修行自己的“口德”,不会让自己的言论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们就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如何跟别人开口说话。

要想学会说话,一定要知道说话的雷区在哪里,只要尽力避免说错话,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避免因为“祸从口出”而消耗福报。话从口中说去,要么就是表明自己的观点,要么就是对于别人以及事物的评价,不论是基于哪一个目的,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的话成为和善的春风,而不是冰冷的刀子。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种绝对不可取的说话态度。

老祖宗智慧:聪明人,都懂得积口德,这2句话却消耗福报

损言不出口

古人把一个人的舌头比作是“龙泉剑”,就是因为言语对人的伤害,有时候比刀子来的还要凌厉。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恶毒的语言说出去,那必须是要杀人见血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不注意“口德”的修行,经常在生活中口无遮拦,便会受到很多人的仇视,让自己的人生处处跟人“结怨”。

一个舌头恶毒的人,往往是因为他自己具备了一些才能,才会养成盛气凌人的性格,眼睛里容不得任何人,看谁都觉得低他一等。就比如在三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谋士叫做许攸,这个人要说才能,那是才高八斗,在曹操的手底下那是十足的“宝贝”,曹操一生中最关键的“官渡之战”,就是因为许攸献策,才有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后来曹操平定冀州,更是仰仗着许攸的出谋划策。

称他是曹操身边的“小诸葛”,那是十分贴切的。这样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荣华富贵已经是理所当然的,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许攸最后不要说荣华富贵,自己的小命也断送在了曹操的手中。

老祖宗智慧:聪明人,都懂得积口德,这2句话却消耗福报

这是曹操“卸磨杀驴”吗?自然不是,许攸死的时候,曹操大业还未定呢?之所以把这样的功臣都狠心杀掉,就是因为许攸那一张嘴,实在让曹操无法忍受。许攸自持自己功高,对于曹操的态度非常的高傲,不论在人前人后,许攸口口称呼曹操为“阿瞒”,并且屡屡在他面前横眉说道:“你若没我许攸,哪里能够得了冀州”。

不要说曹操这样的奸雄,就是刘备刘玄德,也不可能容得下这样的下属。后来许攸喝醉酒后,又一次对看守城门的小卒说道:“他曹阿瞒若不得我,一家人进不得这座城门”。曹操听闻许攸如此的狂妄放肆,便下令将许攸押进大牢,不久后当众处死了。可以说,许攸的悲惨下场,完全是他的一张嘴招惹来的。

老祖宗智慧:聪明人,都懂得积口德,这2句话却消耗福报

大话莫乱说

“吹牛皮”是形容一个人说话多爱夸张,不注重实际。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对于“说大话”的人是非常包容的,普通人两杯酒下肚,就经常天南海北的乱侃一通。可是这种看起来很小的“毛病”,却也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和福报。

一个人如果说的话经常言过其实,那么就会养成浮夸的性格。有一句话说的好“天欲其亡,必先其狂”,说大话慢慢就会养成狂妄自大的性情,而狂妄的性情也就会引来周围人的嫉恨,最后不知不觉的便会陷入到困顿之中。

老祖宗智慧:聪明人,都懂得积口德,这2句话却消耗福报

楚汉相争。刘邦得胜,刘邦的胜利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他能够用人。张良的计策,萧何的后勤,最重要的就是韩信的用兵,这三个重要的功臣,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三人中,张良和萧何始终都知道自己的定位,萧何对于功劳的评定很是随和,而张良干脆就退出朝堂,自己不愿意享受权力和富贵,但韩信却不同,他在一次跟刘邦的聊天中,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够统领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领兵,十万而已。”

刘邦心中不悦,因为当时汉朝的军队远远不止十万,刘邦问韩信:“那你领兵,多少适合呢?”韩信哈哈大笑,他拍着胸脯说:“臣领兵,多多益善”。韩信的这一句“多多益善”,真的是自大到极点,也让刘邦生出了杀心,后来韩信被诬陷谋反,死于非命,都是因为那一句“大话”引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