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智慧:聰明人,都懂得積口德,這2句話卻消耗福報

《道德經》中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句話就是告誡人們要掌握說話的藝術,否則的話就會發現自己過多的言論會讓自己經常陷入到“困境”,因此還不如一言不發要來的好。

老祖宗智慧:聰明人,都懂得積口德,這2句話卻消耗福報

說話本身是一種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是為人處世中很重要的一門學問,因此成功的人往往在說話上會很“聰明”,他們懂得修行自己的“口德”,不會讓自己的言論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對於一般人來說,我們就應該從生活中學習如何跟別人開口說話。

要想學會說話,一定要知道說話的雷區在哪裡,只要盡力避免說錯話,才能夠讓我們的生活避免因為“禍從口出”而消耗福報。話從口中說去,要麼就是表明自己的觀點,要麼就是對於別人以及事物的評價,不論是基於哪一個目的,最為重要的就是要讓自己的話成為和善的春風,而不是冰冷的刀子。因此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兩種絕對不可取的說話態度。

老祖宗智慧:聰明人,都懂得積口德,這2句話卻消耗福報

損言不出口

古人把一個人的舌頭比作是“龍泉劍”,就是因為言語對人的傷害,有時候比刀子來的還要凌厲。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惡毒的語言說出去,那必須是要殺人見血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不注意“口德”的修行,經常在生活中口無遮攔,便會受到很多人的仇視,讓自己的人生處處跟人“結怨”。

一個舌頭惡毒的人,往往是因為他自己具備了一些才能,才會養成盛氣凌人的性格,眼睛裡容不得任何人,看誰都覺得低他一等。就比如在三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謀士叫做許攸,這個人要說才能,那是才高八斗,在曹操的手底下那是十足的“寶貝”,曹操一生中最關鍵的“官渡之戰”,就是因為許攸獻策,才有了以少勝多的勝利,後來曹操平定冀州,更是仰仗著許攸的出謀劃策。

稱他是曹操身邊的“小諸葛”,那是十分貼切的。這樣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榮華富貴已經是理所當然的,可讓人沒想到的是,許攸最後不要說榮華富貴,自己的小命也斷送在了曹操的手中。

老祖宗智慧:聰明人,都懂得積口德,這2句話卻消耗福報

這是曹操“卸磨殺驢”嗎?自然不是,許攸死的時候,曹操大業還未定呢?之所以把這樣的功臣都狠心殺掉,就是因為許攸那一張嘴,實在讓曹操無法忍受。許攸自持自己功高,對於曹操的態度非常的高傲,不論在人前人後,許攸口口稱呼曹操為“阿瞞”,並且屢屢在他面前橫眉說道:“你若沒我許攸,哪裡能夠得了冀州”。

不要說曹操這樣的奸雄,就是劉備劉玄德,也不可能容得下這樣的下屬。後來許攸喝醉酒後,又一次對看守城門的小卒說道:“他曹阿瞞若不得我,一家人進不得這座城門”。曹操聽聞許攸如此的狂妄放肆,便下令將許攸押進大牢,不久後當眾處死了。可以說,許攸的悲慘下場,完全是他的一張嘴招惹來的。

老祖宗智慧:聰明人,都懂得積口德,這2句話卻消耗福報

大話莫亂說

“吹牛皮”是形容一個人說話多愛誇張,不注重實際。對於中國社會來說,對於“說大話”的人是非常包容的,普通人兩杯酒下肚,就經常天南海北的亂侃一通。可是這種看起來很小的“毛病”,卻也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成功和福報。

一個人如果說的話經常言過其實,那麼就會養成浮誇的性格。有一句話說的好“天欲其亡,必先其狂”,說大話慢慢就會養成狂妄自大的性情,而狂妄的性情也就會引來周圍人的嫉恨,最後不知不覺的便會陷入到困頓之中。

老祖宗智慧:聰明人,都懂得積口德,這2句話卻消耗福報

楚漢相爭。劉邦得勝,劉邦的勝利很大程度上都是基於他能夠用人。張良的計策,蕭何的後勤,最重要的就是韓信的用兵,這三個重要的功臣,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三人中,張良和蕭何始終都知道自己的定位,蕭何對於功勞的評定很是隨和,而張良乾脆就退出朝堂,自己不願意享受權力和富貴,但韓信卻不同,他在一次跟劉邦的聊天中,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夠統領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領兵,十萬而已。”

劉邦心中不悅,因為當時漢朝的軍隊遠遠不止十萬,劉邦問韓信:“那你領兵,多少適合呢?”韓信哈哈大笑,他拍著胸脯說:“臣領兵,多多益善”。韓信的這一句“多多益善”,真的是自大到極點,也讓劉邦生出了殺心,後來韓信被誣陷謀反,死於非命,都是因為那一句“大話”引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