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回到古代,你最願意生活在哪個朝代,期望遇到哪些歷史名人?

哪個牌子好


如果民國也算的話,最想回到民國,這個時期女性意識覺醒,她們有知識、有內涵、有追求並致力於活出自我,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為現代女性做了非常好的榜樣。

儘管那是一個非常動盪的歲月,全國都在鬧革命,也給了幾千年以來,一直生活在深閨當中和封建傳統思想下的女性,改變的機會。她們開始走出深閨,走進學堂,走向社會,成為和男人一樣優秀的人,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想遇見的有:中國第一女飛行員李霞卿、建築學家及文學家林徽因、充滿智慧的才女楊絳先生、被離婚但是勇敢活出自我的張幼儀、有著高貴堅韌精神的名媛鄭念,還有民國才女張愛玲,以及她那個帶著一雙小腳獨自跑到阿爾卑斯山去滑雪的母親黃逸梵……

對唯一在舊式包辦婚姻和大才子胡適結婚的江冬秀也格外好奇,又醜又沒才的小腳女人到底是如何讓名震海內外的才子胡適,笑呵呵地相伴到老的。

還有董竹君,這個連青幫頭子杜月笙都敬畏三分的傳奇女子,13歲被送入青樓淪為賣場女,14嫁人成都督夫人,29歲帶著四個女兒淨身出戶,35歲創辦錦江飯店,四個女兒都被培養得十分優秀,其中一個女兒還是八一製片廠的創始人。

太多太多,這是一個迷人的時代,女性在這個時代與舊式規矩抗爭,最終迎來新世界……


女見


我更願意回到魏晉,相遇竹林七賢。

那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時代,人們擺脫了禮法的束縛和矯飾,自然而然的表達情感,就連一代梟雄桓溫也生就一副溫柔心腸:“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這種魏晉風度,不是很令人著迷嗎?





歷史趣味多


如果能回到古代,我願意生活在魏晉南北朝。雖然魏晉南北朝並非單指某一個朝代,但構成魏晉的三百多年的歷史,始終向我們展示了這一時間段所特有的“風度”

魏晉南北朝具體指的是從黃初三年(222年)魏文帝孫權稱王,到隋朝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楊堅俘虜陳後主陳叔寶且稱帝,共歷時369年。在這三百多年期間,朝代更迭頻繁,只有37年的短暫大一統時期。

作為我國曆史上典型的亂世,魏晉南北朝具體可分為三國時期、西晉時間、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這四個時期。朝代與政權的頻繁更替與多國並存是魏晉的特徵,由此又導致這一時期戰亂不斷,硝煙四起。

然而,長期的封建割據與連綿不斷的戰爭,帶給當時人們的,除了痛苦與煎熬,不無對人生與生命的思考與啟迪,繼而

超然出世間的凡塵俗世。更甚,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合一,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話,並創建了另類的“風度”世界。

最是風流當魏晉這一“風度”世界,是文人輩出的詩意世界,是追求自由與氣度的雍容世界,是探討人性與善惡的真誠世界。這一“風度”世界,更是成為了後世人嚮往與沉醉的世界,而“魏晉風度與風流”一詞,更是成為了他們談論的熱點。

因此,如果有機會去往古代,我希望回到魏晉這一動亂卻充滿魅力的時代。當然,我還希望遇到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即東晉時期的陶淵明

出生於戰亂與風度並存的魏晉,陶淵明無可避免沾染了這個時代的風流氣息。不屈身於廟堂,“田園將蕪胡不歸”,又自得於田園自然,“採菊東籬下”。有書有琴有情,還有一處浪漫又神秘的“桃花源”

而說到魏晉風度,還有不得不提的“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以阮籍和嵇康為核心的,包括志趣相同的山濤、向秀、劉伶、阮咸與山濤這七位文學巨匠。與陶淵明一樣,在魏晉風度的渲染下,淋漓極致演繹了隱逸之士的真性情

追求思想自由的他們,叛逆俗世,敢於質疑現實,吐露心中的憤懣與不滿。山陽竹林中的聚會,他們飲酒撫琴,高談闊論,十分愜意。

即使“竹林七賢”的興趣有所不同,阮籍表現為“嗜”,劉伶表現為“痴”,嵇康表現為“疏”,山濤表現為“度”,阮咸表現為“達”,王戎表現為“俗”,向秀表現為“和”,但縱酒放蕩是他們的共同之處。

在任性與不羈之中,在痴迷與狂妄之中,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如赤子般的純真。


亦喃文史


如果真能夠回去,我想回到宋朝。

雖然這個時代打仗勝率不高,每年還會有歲幣,茶葉、絲綢等商品進貢給周邊的國家,割地賠款,飽受屈辱……但是,我還是願意回到這個時代去看看。

因為宋朝的經濟特別的發達,雖然沒有大唐時候的大氣,但是也是能夠與之媲美的存在。而且從《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中就可以看出來。再一點就是印刷術、指南針等先進手工業製造技術的發明,以及其他很多的先進技術,都想去看看,想知道它們最初的原始形態是什麼樣子。

最想見到的歷史名人,我想應該有三個,分別是蘇東坡、王安石、司馬光。

想見蘇東坡完全是因為崇拜,想見王安石和司馬光,則完全是因為好奇了。

第一次讀到蘇東坡的詩,還是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當時就被他詩裡面表現出的深厚的感情所感動。“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兩句讀來尤其是動人。

我還慕名他的書畫,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帖》和後世孤品的《木石圖》。他更是難得的全才,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他平易近人,所以我想去向他學習,甚至想拜他為師。

關於王安石和司馬光,我主要是好奇他們關於變法的事。看了很多的資料和書籍,裡面都有描述到他們關於變法時候的爭論,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想,他們爭論的時候該是怎樣的誇張,是鬍子炸起來了,還是怒目而視對方,亦或是氣得對對方指手大罵……等等這些,都是我腦補的景象,所以我想去現場看看。

再一個是好奇司馬光砸缸救的那個小孩子,後來怎麼樣了,想去看看他是誰。


若憶閣


毫不猶豫的說,春秋時期,那時候的人可以一展才華,出現了好多有名的人物,他們是現在很多謀略的始祖,他們開創了一個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燦爛的文化。

因為覺得明星沒什麼好崇拜,春秋戰國時候的人的謀略太高明瞭。

舉個例子,鄭桓公謀劃涉及子孫三代,戰略眼光,看的深遠,太恐怖了,現在有多少企業家,政治家能做到,怕是三代不到就敗光家產了。

一日,鄭桓公詢問掌管王室典籍的太史伯說:“王室有這多變故,我到哪裡去逃命呢?”太史伯回答說:“只有洛河以東,黃河、濟水以南可以安居。”鄭桓公說:“為什麼?”太史伯說:“那地方鄰近東虢國(今河南滎陽東北)和鄶國(今河南新密東南) ,虢、鄶二國的國君貪婪好利,百姓不親附。現在您身為司徒,百姓都愛戴您,您如若請求住在那裡,虢、鄶的國君看到您正在掌權,就會輕易分給您土地。您果真居住在那裡,虢、鄶的百姓將都是您的子民。”鄭桓公說:“我想往南到長江流域一帶,不知如何?”太史伯說:“以前祝融作高辛氏的火正,他的功勞夠大,但他的後代在周朝沒有興盛起來,楚國就是他的後裔。周朝衰落,楚國必將興起。楚國興起,對鄭國不利。”鄭桓公說:“我想住到西方,怎麼樣?”太史伯說:“那裡的人貪婪好利,難以久居。”鄭桓公說:“周朝衰落,哪些國家將興盛?”太史伯說:“大概會是齊國、秦國、晉國、楚國吧?齊國,姜姓,是伯夷的後代,伯夷輔佐堯帝掌管禮儀。秦國,嬴姓,是伯翳的後代,伯翳輔佐堯帝安撫各個部落。至於楚國的先祖,都曾經有功於天下人。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后,周成王將叔虞封在唐,那裡地勢險阻,憑這樣有德的子孫與周朝的衰落相併存,它也一定會興盛起來。”鄭桓公於是同意,便暗中開始籌劃東遷事宜。


黑水


如果讓我選擇,我選擇回到宋朝。宋朝的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已經具備初步資本主義特徵。


鄉村青草


如果回到古代,我最願意到唐朝,想見到李世民、李靖、秦瓊等著名軍事家


歷史指明燈


宋代,北宋,最具有人文主義的時代,會碰上,蘇軾,蘇洵,曾鞏,王安石等


622風林火山


明朝


王者非凡792


大宋朝,岳飛,高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