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往事(二) —献给苏区时期优秀的妇女干部

伉俪情深

《红色中华》登载了一则消息:红军取得粤北南雄水口大捷,中央红军主力消灭敌军二十个团。苏区军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江西省委得到通知,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的江西省军区部队回到宁都作短暂休整。少共江西省委决定,由文艺队蓝衣团组织一场慰问演出。

几天后,即1932年8月初,江西省军区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开进了宁都,城中干部群众装灯结彩,敲锣打鼓,杀猪宰牛,热烈欢迎子弟兵凯旋。

演出在当晚举行。

城北的空地上,数千军民席地而坐,江西省委和军区首长坐在正中最前面。正前方用木板、松木搭起一个大舞台,舞台前方悬挂三盏汽灯,把舞台周边照得如同白昼。正式演出之前,各支部队拉歌,掌声、歌声、呐喊声,汇成欢乐的海洋。真可谓庆祝打胜仗,军民大联欢。

晚会高潮迭起,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最后的压轴戏是赖月明与少共省委宣传部长李美群对唱兴国山歌。

母亲往事(二) —献给苏区时期优秀的妇女干部


赖月明和李美群都有一副好嗓子,纯美的音色,优雅的曲调,浓郁的乡情,“哎呀嘞——”,“哟呵呵——”,余音回荡,听得心旷神怡。

接连唱了几首,台下掌声四起。她们正欲退场,这时一位坐在前排的首长站起来,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大声喊道:“再来一首好不好嘛?”

他,两眼炯炯有神,鼻梁稍长,嘴角微微翘起,浑身上下透着一股英雄气。

红军指战员直着脖子,异口同声:“好!”声音如雷,掌声如潮。

首长朝她们招手:“要得,要得,再来一个!”

在一旁的少共省委书记张绩之一个劲地打手势,鼓励她们唱下去。

晚会到后半夜才结束。回去的路上,赖月明问张绩之那位首长是谁。张告诉她,那就是江西省军区总指挥陈毅。这是赖月明与陈毅的第一次见面,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庆祝水口大捷,省委各机关继续放假一天。紧张的革命工作,严峻的斗争形势,难得有一天的公休。早饭后,赖月明与李美群决定放松一下自己,她们把饭桌拼起来,用自制的板子打起了乒乓球。刚打完两局,十几个人走进来,走在最前面的正是陈毅总指挥。

陈毅两臂抱胸,一旁观战:“田螺妹子,打得不错嘛,昨晚的山歌也唱得不错!”据说赣南山区,每到春季插秧的时节,天气转暖,水田里有很多的田螺,乡下姑娘喜欢结伴摸田螺,“田螺妹子”的戏称由此得来。

一个这么大的首长就站在跟前,赖月明有些不知所措,一时说不出话来。

李美群可能意识到什么,主动把板子递给陈毅,说:“月明,你陪总指挥打几盘吧!”

赖月明正年轻,不就陪首长打打球吗?!

几盘下来,赖月明盘盘皆输。无意中看到十几个旁观者异样的眼神,她好像明白了李美群退出“战斗”的真正用意。赖月明心里一惊,脸刷地一下红了,逃似地离开餐厅,跑回自己的住处。

张绩之把陈毅拽进办公室,在商量什么。

当天下午,张绩之、少共省委组织部长钟效培先后来到赖月明的住处,她们为了同样一件事:说媒,说服赖月明嫁给陈毅。她们先是介绍陈毅的基本情况,赞扬他的为人,你一句,我一言,轮番做工作。赖月明不是不喜欢陈毅,只是觉得太突然。昨天见了一面,都还隔着台上台下。今天算是第二次见面,但也没有说上话,哪有这么快就答应嫁人。参加革命的目的是打倒地主阶级,可陈毅就是出身大地主家庭,朴素的革命思想影响着她,不愿意嫁给地主阶级。再说陈毅留学法国归来,文化水平很高,如今又是个大官,两人悬殊太大。后又想自己才十七岁,结束了童养媳生活后,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许多方面要学习,考虑婚姻问题未免太早。

张绩之、钟效培走后,李美群把房门关上,楼着赖月明的肩膀,贴着耳朵亲切地说:月明,你是个死脑筋。依我的了解,陈总指挥是个知疼知热的男人,为人谦逊豁达,平易近人,光明磊落,对党忠诚,能嫁给他还不知是你哪辈子修来的福份呢!”李美群比赖月明大几岁,在少共省委她们关系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她的一席话让赖月明很纠结。

又过了几天,赖月明在河边帮红军医院洗绷带、伤员衣物。宁都县城梅江绕城而过,河水清清,两岸树木苍翠,她一边洗一边轻轻地哼着山歌。

"月明,月明同志!“一个浑厚的男中音。顺眼一看,原来是陈毅。赖月明只说了一声“总指挥,你来了”,不敢正眼再看,低下头,继续手里的活。

"怎么不理我,不喜欢我?”陈毅笑呵呵地问。

母亲往事(二) —献给苏区时期优秀的妇女干部


"不是不是!我没有什么文化,人小又不懂事,你不嫌我么?”赖月明心里一阵慌乱,收起衣物赶忙上岸离开。

真正让赖月明改变主意的是蔡畅大姐。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在文艺队有一个演员,叫吕继鸾,人长得标致,是与赖月明同时调到宁都的。她喜欢与人接触,很多人她都熟悉,大家对她的评价也算不错。听说陈毅在夫人肖菊英牺牲后一直单身,有人想把她介绍给陈毅。一年多来,蔡畅大姐也在帮陈毅物色对象。

兴国县县委、苏维埃的同志向担任组织部长的蔡大姐汇报干部工作时,常常提到赖月明,虽然年轻,但革命热情高,做事办法多,得到干部群众赞扬,所以宁都师范学习一结束,蔡畅大姐就把她调来少共江西省委儿童局工作。

大姐有意培养赖月明。鼓励她继续学习文化知识,语重心长地说:“干革命工作需要掌握革命理论,文化水平不高,就不能很好地领会革命道理,学习一定要坚持。”大姐一有时间就找来赖月明,教他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等经典著作。边教字,边讲解。赖月明一举两得,既提高了文化水平,又明白了更多的革命道理。

在大姐看来,赖月明年轻有朝气,灵活有头脑,勤快有精神,活泼有分寸,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姑娘、好苗子,下乡到基层视察工作常带着她。大姐不愧是高级首长,做事有方法、重套路。推动工作有布置、有检查,她说检查的目的,一是看进度,二是看我们的政策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必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她说,思想工作要贴近老百姓,党和群众情相依、心相连,革命事业才能成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大姐认为赖月明更适合陈毅。得知陈毅与赖月明见过几次面但依然没有结果后,大姐自己亲自出山。方法就是不一样,她先给月明讲陈毅与肖菊英的故事:

那是在1931年1月27日,赣西南特区区委在兴国成立,陈毅任书记,肖菊英任区委妇女部长。当时苏区中央局由于对形势的错误估计正在“肃反”、清“AB团”,红色恐怖,人人自危。陈毅对肃反扩大化很有意见,曾经释放一些被无辜关押的革命战友,因此触怒了中央“肃反”大员。向来性情开朗、情感外露、幽默风趣的他变得沉默寡语,心头笼罩一片不祥的阴云。深爱他的妻子肖菊英昼夜为陈毅的处境担忧,似乎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

4月份的一个夜晚,连星星都没有的漆黑夜晚,一个腰挎手枪的首长,后面跟着几个身背长枪的红军战士,来到他们的住处,通知陈毅参加一个军事会议。在镇压“AB团”的日子里,经常有人半夜被通知去开会,天亮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从此“下落不明”。如此的夜晚,这等的架势,陈毅认为自己的这一天来了。他压低声音对妻子说:“菊英,要是我天亮之前没有回来,就可能出事了,你不要等我,赶快回信丰老家,等待形势好转!”肖菊英倚在门框,目送丈夫在黑幕中离去。

这确实是一次会议,会议结束已是第二天的中午。陈毅突然意识到什么,与警卫员黄朝天策马回赶,不料途中经过地主土围子时遭到袭击,白马被打死,他们绕道山路而行,赶到兴国时已经是第三天了,等待她的是妻子冰凉的遗体。陈毅走后,肖菊英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又等了两天仍不见丈夫回来,精神恍惚,投井自杀了。

陈毅悲痛欲绝,送葬归来夜,孤灯下整理妻子诗词遗稿,写下《忆友诗》:

母亲往事(二) —献给苏区时期优秀的妇女干部


泉台幽幽汝何之,

检点遗篇几首诗。

谁说而今人何在,

依稀门角见玉姿。

检点遗篇几首诗,

几回读罢几回痴。

人间总比天堂好,

记否诺言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玉姿,

定睛知误强自支。

正当送葬归来夜,

幽幽泉台汝河之。

反复吟诵,哀哀长叹,这是一个男人失去爱妻时撕心裂肺的痛!

蔡大姐接着说:“我们是留法勤工俭学的老同学,我十分了解,他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失去肖菊英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重组家庭心灰意冷,我看得心痛。党组织非常关心他,我想帮助他。”

生死不渝、柔情似水。赖月明泪水模糊,她抿抿嘴,坚定地点点头。蔡畅大姐为他们择定佳期:农历九月初九日,以示白头偕老,天长地久。

结婚前几天,陈毅兴高采烈地不知从哪里抱来一捆布,说要给新娘子添置嫁妆,顿时赖月明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战争年代物资非常宝贵,尽量节俭,她用这布做了两套冬装和两套夏装,觉得这已经够“奢侈”的了,剩下的赶紧叫警卫员退回。陈毅见后,吩咐师傅再做两顶帽子,妻子是做儿童工作的,要全副武装。事情差不多准备好了,大家吵着要陈毅请客,婚姻大事不能这么简单。陈毅说:“请,一定请!我是一个穷光蛋,看看月明有没有钱?”当时部队和各级机关实行的供给制,官兵平等,零用钱是每个月分得的伙食尾子。赖月明不舍得用,结转下来,还好有二十元钱。

第二天就要举办婚礼了,李富春、蔡大姐来了,把一块绸布递到月明手里,祝愿她新婚幸福。蔡大姐又半开玩笑地说:“赣南的姑娘出嫁都要提几个条件,你有什么条件赶紧提。你尽管提,我和富春给你做主!”

赖月明大胆地说:“有,我提六个条件:第一,别人结婚要办酒席,我不能少;第二,给我买一件羊毛衫;第三,买一块手表;第四,帮我提高文化;第五,培养我入党;第六,陈毅不能.......”

大姐知道月明的心事,笑着说:“永不分离,是吧!”

赖月明提的条件看似“苛刻”,实际是一种玩笑语言。办酒席的钱自己准备好了,其他的条件在当时只是说说,没想到陈毅很认真,句句记在心里。

1932年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7日,赖月明与陈毅举办婚礼,蔡大姐亲自担任主婚人。宴设宁都县城北面一家广东人开的饭店,办有九台宴席,寓意不言而喻。大家正为一对新人祝福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

“陈老总,我来给你们道喜哟!”原来是朱德总司令也来了。他带着部队路过宁都去前线,有人报告,四川老乡、多年的老战友陈毅今天与赖月明结婚大喜,专门前来祝贺。有消息说,蒋介石正在纠集反动军队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军务繁忙,不能耽搁,朱老总说了几句道喜的话就跨上骏马追赶部队去了。

新房在大路口祠堂的一间厢房,是李富春专门让人准备的。屋内有一张床,床上铺着一张打满补丁的军毯;一张旧桌子,是从老乡家借来的;一盏高足油灯,在微风的吹动下跳跃着火苗。赖月明与陈毅聊不完的新婚蜜语,心随着摇曳的灯火一起欢跳。

陈毅说:“月明,我的名字两个字,要夫妻平等,你就叫‘赖明’吧!”从此,赖月明有了一个只有他们夫妻两人才知道的名字。这个名字,只有他们两人世界和彼此书信来往时才会使用。他们共同祝福:恩爱的日子长长久久!

天亮了,陈毅要告别新婚的妻子上前线去了。警卫员早就把马牵到了院子。赖月明依依不舍把丈夫送到大门口,陈毅摘下手腕上的方盘金表给妻子戴上。他潇洒娴熟地跨上战马,给新婚的妻子郑重地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策马扬鞭,朝着初升的太阳奔向远方。

两地情思

从1932年重阳结婚,到1934年10月底洒泪分别,赖月明与陈毅的相处有三个年头,但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却不到三个月。相见是短暂的,一次相见往往又是一次长长的别离。但无论前方后方,他们彼此都在深情地思念,演绎着烽火岁月里红色浪漫的爱情故事。

与人民为敌的蒋介石叫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冒天下之大不韪,疯狂组织对中央苏区的一次又一次“围剿”。在根据地内,被打倒的地主阶级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大肆招兵买马,不断扩充“团练”、“团丁”,对革命基层政权虎视眈眈。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武装经常下山抢劫,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时常遭到破坏。江西军区一方面要听候中央军委的调遣,随时参与反“围剿”斗争,另一方面要负责清剿土匪,打击地主武装,捍卫地方政权,保护群众安全,作为省军区总指挥的陈毅,把革命工作放在首位,经常离开驻地,率领军区几个独立团,英勇地与敌人搏斗。

敌人的进攻刚刚击退,战场的硝烟仍未散却;剿灭地主武装的战斗刚刚取得胜利,空气间还混杂焦糊的味道;视察阵地刚刚回到指挥部,军帽上还滴着水珠;军事会议一结束,人员未有走完。陈毅一有时间就给远在后方的妻子写信,告诉她:我们又打了胜仗,自己很好,不要牵挂。在后方要注意学习文化,努力工作,为革命多做贡献。同时,表达自己在月光下、油灯旁、战壕边,对妻子的无尽思念。赖月明读着这些前方来信,饱满深情的话语,革命的乐观主义,无数次感染着她,信尚未读完,幸福的热泪早已滚落年轻漂亮的脸颊。

赖月明记着丈夫“为他争光”的教诲,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

少共江西省委儿童局,书记李才莲,干部谢桂兰和赖月明,一共只有三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只有她们三个人的儿童局,创造的却是惊人成就。组织全省儿童募集经费购买飞机、建立儿童菜园种植蔬菜慰问前线、建立肥料所、节省经济退回公债券等一系列运动,以出色的工作支援着前方的战争。1933年5月底,少共江西省委儿童局召开各县儿童局书记联系会议,仅四、五月间,江西儿童募集购买飞机的经费达大洋994元,建立的儿童菜园413个,肥料所1191处,退回公债券4483元,节省经费184.65元。这次会议一结束,她们又得到省委的新指示,少共国际师即将成立,军需必须尽快解决。随后,她们又发动全省儿童募集,仅短短的二十天,把布(草)鞋4000双、毛巾4000条送到了战士手上,极大地鼓舞了斗争士气。为了扩大宣传,从1933年1月起,她们编辑出版《赤色儿童》机关报,图文并茂,生动鲜活。江西儿童局的工作有声有色,影响巨大,成为苏区儿童工作的一面旗帜。

赖月明干革命工作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除了协助书记做好全省的儿童工作以外,自己还额外只身深入城郊,教儿童团操练、学唱革命歌曲,组织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反封建、捉赌禁烟,帮助乡村建立列宁小学,让苏区的孩子们免费接受教育。

白天繁忙的工作,赖月明把对丈夫的思念深藏在心里。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洗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卧房,赖月明望着一轮明月,心里呼唤:陈毅,你在哪里?

这天上午,赖月明正在为新一期的《赤色儿童》组稿,外面传来“嘚嘚”的马蹄声,一看,彭生相飞身下马,急匆匆跑进办公室:

“总指挥回来了,他要见你!”

彭生相是陈毅的公务员,兴国县社富乡金龙村人,与赖月明仅一山之隔。赖月明喜出望外,交待好手中的工作,跟领导请假,兴奋地赶往军区住处。黄陂伏击战大捷,陈毅胜利归来。夫妻几个月没有见面了,陈毅要见见“赖明”。

警卫班长叶成发在门口等候。

分别数月的夫妻紧紧相拥,是战争让他们分隔一方,是战争让他们彼此珍惜。因为第四次反“围剿”还没有结束,短短的相聚之后,部队又要开拔。赖月明一直送陈毅到城外,她爬上山坡,目送陈毅走远,心里默念:路上珍重,早些回来,我在这里等你!

第一女子

机会总是为努力的人准备的。1933年8月,江西省委决定选送赖月明到中央党校深造。正好陈毅、蔡畅和李富春去红都瑞金开会,赖月明于是与他们结伴而行。从宁都县城去往瑞金,一百四十多里路,有一条泥石路相通,每年山洪爆发,把道路冲得坎坎坷坷,骑马也要耗费半天的时间。他们一大早就吃过早饭上路了,大家有说有笑,中午就到达目的地,陈毅、李富春先参加会议。稍事休息,蔡大姐带月明去见中央首长。

来到东华山,刚踏进门楼,见一个人,身材高大,两手叉腰,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满地的烟头,看来是心情郁闷,原来是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同志。贺子珍招呼她们进屋。院子的一角圈着十几只鸡,贺子珍说:“老毛近段时间心情非常不好,郁结成病,身体越来越消瘦。附近的老表听说后心里难过,苏维埃不能没有主席呀!他们把自家下蛋的老母鸡都抓来了,给‘挖井人’补充营养。”

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受到“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排挤,被撤销了红军总政委的职务,只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

从毛主席住处出来,他们又去见朱老总。朱老总随和平易,一张普通农民的脸看上去特别和蔼可亲。得知蔡畅和赖月明没有吃午饭时,特地吩咐伙夫炒了两碗粉干“犒劳”。她们吃起来特别的香,看来放了不少的油。

下午蔡大姐参加会议,让警卫员送赖月明到中央党校报到。分手时,大姐紧握赖月明的手,勉励她好好学习,毕业后回到江西省委工作。

中央党校位于瑞金县城东北约15华里的洋溪村,百年樟树高大威猛,天然的绿色草皮清新怡人。它创办于1933年3月,是我党中央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级党校。校长董必武(后任弼时),副校长冯雪峰,教务主任罗迈(李维汉)。赖月明这批学员200多人,大部分是各级地方党组织选送的最优秀的同志,少量来自红军作战部队、白区地下工作者和参加“二苏大”的部分代表,学员中还有来自数千里之外的东北同志,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为了革命目标来到红色首都。学员分成五个班:高级班(李坚真在内)、一班,班主任姓郭;二班,班主任冯文彬;三班,班主任吴仲康(后是杨尚昆);白区工作班,班主任陈云。每班40至50人不等,赖月明编在三班。

党校生活是艰苦的。粮食指标控制严格,每人每天12两,相当于0.75市斤。没有饭碗,学员们用菖蒲草编成饭包煮饭。东北的学员身材高大饭量也大,赖月明每餐匀出一半给他们。

党校的教学大多数是由领导同志担任,开设的课程:《西方革命史》,董必武同志讲授;《党的建设》,罗迈主讲;《政治常识》,彭雪枫主讲;音乐课程有专职教员李培南和洪水,他们教唱革命歌曲,其中有不少是苏联歌曲。根据反“围剿”斗争需要,后来又增开了军事课程,如游击战术、爆破等。党校领导和教员有不少是留苏回来的,他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相互打招呼、上课时都会使用一些俄语,当然也有些有意炫耀的意思,想表明自己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在党校却有些学员羡慕他们,以能说俄语为傲。耳染目濡,赖月明也能说几个常用的俄文单词。

这天早上下了一场小雨,虽然是秋天,空气也清新了不少,看到树梢上的红叶,赖月明想起了陈毅。上午,正在上课,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这时有人注意教室门口站着一个人,站了有五六分钟,是陈毅的警卫员叶成发。他告诉赖月明,陈毅昨天深夜赶来瑞金开会,想在上午开会之前见妻子一面。上次分别到现在又过了两个月,赖月明甭提有多高兴!她向老师请假,不意得到的却是“上课时间不得外出”冷冰冰的一句话。纪律是严格的,他们失去了一次见面机会。

蒋介石反动派对苏区像铁桶一样的封锁,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抓紧生产,鼓励和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经营,开采矿山、办工厂,打土豪筹款子,但对庞大的经费开支依然是捉襟见肘。为了应对战争需要,保障机关基本经费开支,苏维埃政府决定发行公债。党校发出踊跃购买公债券的号召,赖月明毅然拿出外祖母蔡氏给她的一个一钱半重的戒指买了公债,她外祖母给的最后一件值钱的物件卖给了政府。

赖月明在党校学习各方面表现优秀,两个多月后,经红军某部连长、班级党小组长肖才里和赣县江口区委妇女部长、学习班长曾月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1月21日,瑞金城内外热闹非凡,中央大礼堂彩旗飘扬,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700多人,旁听或列席1500多人,赖月明作为党校优秀学员代表,有幸旁听了这次会议。

2月1日,会议最后一天,第二次全苏会议进行选举。一致选出秦邦宪、陈绍禹、何克全、刘少奇、毛泽东、项英等175人为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结果公布后,毛泽东主席致闭幕词,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与会同志正欲离场,“哎呀嘞——”,会场靠后的位置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兴国山歌优美的曲调在苏区干部中耳熟能详,大家知道这是起始语,又要大饱耳福了。

白区的同志我话(告诉)你,

要把‘二苏’精神传下去。

号召工人来罢工,

发动农民来暴动,

为了全中国革命胜利。

...........

母亲往事(二) —献给苏区时期优秀的妇女干部


声音甜美是那样熟悉,不是月明吗?陈毅、蔡畅同时在座位上站起来,向她挥手致意,并为她鼓掌。会场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与会者无不佩服这位只有十八九岁姑娘的胆量。她人美,歌声更美!

“二苏”会议一结束,第二期党校学员进行毕业考试。赖月明各科总成绩名列第四,在所有的女学员中排位第一。

文化考试结束,党校响应苏维埃政府“扩大十万铁的红军”的伟大号召,将全体学员派往福建莆田实习,参加当地“扩红”工作。赖月明分在连城,她地方性的群众工作经验原本丰富,做“扩红”工作得心应手,动员了三家农户送儿、送夫当红军,一时在学员中传为佳话。

学员回到瑞金进行学习总结和毕业典礼,赖月明总成绩评为第二。毕业典礼上,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为她颁奖,奖品是:一天毛巾、一支牙膏、一把牙刷、一百张白纸和一本笔记本。周恩来握住她的手,称她为“党校第一女子”,希望她回到地方后创造出更加显著的业绩。

党校学成归来,蔡大姐看到不断进步的月明,甚感欣慰。她亲切地说:“月明,我本想把你留在身边,但地方工作更需要你。组织上决定派你到石城县当妇女部长,独立开展工作。”大姐停了停,又说:“石城位于闽赣边界,与广昌连接一道防线,构成守卫红都的北大门,成为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毛主席也曾经说过‘石城很重要’,你的担子不会轻的!”这是组织对赖月明的信任,也是大姐的殷切期望。

赖月明愉快地接受新的任命,坚定地说:“我一定不辜负组织和大姐您的信任。明天我就去报到!”

大姐笑了:“不急,你们夫妻几个月没有见面了,等陈毅回来见上一面再去赴任!”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陈毅和月明夫妻。

一个月过去了,未见陈毅回来。一天,蔡大姐通知月明:“明天省里有四位干部去石城,你准备一下,跟他们一道去,有他们同行,我就放心了。记住,到那里后工作上一要大胆,二要紧密依靠党组织和群众。有什么困难,就写信回来。”

支前模范

石城也是山区县,当时人口仅十三万,交通闭塞,经济落后,1932年4月才成立县苏维埃政府,一度归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管辖,1933年3月复归江西省苏维埃,县苏维埃设在琴江镇。赖月明于当日下午报到,发现县委书记是杨尚奎,兴国老乡,又是彼此熟悉的老战友。杨尚奎事先得到省委的通知,得知赖月明来任职,高兴自己又添了一个做事干练、作风踏实的好帮手。

狼烟四起。蒋介石不甘心前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反革命“围剿”的失败,1933年8月,自任总司令,带上德国军事顾问,调集100万大军,动用两百驾飞机,杀气腾腾地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我根据地军民誓死捍卫胜利果实,在北线广昌、石城和南线兴国两个方向阻挡敌军。战斗异常惨烈,军民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的飞机、大炮相搏。

蒋介石在北线投入了33个师另3个旅和1个税警团,进攻凶猛,步步紧逼。经过半年多的作战,我军未能够阻挡住敌军,广昌告急,石城危在旦夕!朱德、彭德怀、林彪等红军高级首长心急如火地赶往前线,全力加强一线指挥。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单纯防御保守作战,前方伤亡惨重,物质消耗巨大,县委书记杨尚奎召开会议,布置扩红,组织支前。划片分工,赖月明负责与广昌交界的小松区,这里离敌人的进攻方向最近。

石城的扩红工作不知是何种原因,在整个苏区算是落后的。赖月明发挥地方工作的特长,她说:保卫苏区,就是保卫我们的土地和家园。欢迎新战士时,为他们戴上大红花。新战士离开家乡时,敲锣打鼓欢送,发动妇女为他们背包,营造参军光荣的浓厚氛围。仅1934年9月下旬,赖月明就送了35名青年参加红军,改变了石城扩红长期落后的面貌。为配合红军的前线作战,赖月明率领妇女儿童坚壁清野:筑夹墙藏匿粮食、封水井、藏炊具。使进到根据地内部的敌人,吃不成,喝不到,大大瓦解了敌军的士气。前线需要大量的军鞋,赖月明又领着妇女,点着高足油灯,彻夜赶制布鞋,仅半个月的时间,就将11870双布鞋送到了指战员的手里。石城阻击战期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到石城视察工作,高度赞扬“小松的支前工作做得好!”

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我军阵地,敌机一批又一批呼啸而来,敌军一次又一次发动对我军阵地的冲锋,红军战士只有一个信念“不让兽蹄践踏苏区一寸土地”,英勇无比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填火海。整团整团的兵力被吞没,整块整块的阵地化为硝烟。战斗了十几天,红三军团大部分老连长牺牲,肖华领导的少共国际师一万人变成了五千人。广昌、石城先后被敌军占领,中央根据地门户洞开。

赖月明从前线回来,披着满身征尘。走进石城县委,看到的是这般景象:有的同志在整理行李,有的同志正在往火堆扔文件,有的同志在往枪膛压子弹。所有的同志脸色疲惫、凝重。县委书记肖习友见月明进来,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了,红军主力准备向广东、福建方向转移。上级命令石城县委就地解散,编入地方游击武装,转入山区游击战。我们马上就走,要不就来不及了!你抄小路去瑞金,陈毅同志在那里等你,要快!”

白天,反动军队荷枪实弹肆无忌惮地清剿前线退下的受伤和失散的我军战士,逮捕我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的工作人员。赖月明不得不等到天黑再走。

天,飘着细雨,打在脸上凉凉的。远近的枪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像凄厉的闪电,一遍一遍划破黑暗;地,布满弹坑,燃烧的树枝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尸体的焦味,一阵一阵恶臭,熏得人喘不过起来。山下,国民党兵打着火把把持路口,盘问和检查行人,觉得可疑,不容分说就抓走。赖月明熟悉道路,她悄悄绕过敌军哨所,在夜幕的掩护下朝瑞金赶去。一路小雨,一路硝烟,赖月明与三位同志走走停停。她一直在想,蔡大姐怎么样了,丈夫陈毅又在哪里?

赖月明来到下坝,这里的气氛更加紧张。到处是受伤的战士,伤口在汩汩流血;成批的马车装满了物件,随时准备远行;传令兵来回穿梭,急急地传达命令。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很少说话,也不知说什么好。 没有看到大姐和陈毅,她心急如焚。

三天了,赖月明几乎找遍了下坝每一个角落,她实在走不动了,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休息。马蹄声从前方传来,过来的是少共中央书记毛泽潭、司法人民委员梁柏台和几个警卫员。他们告诉月明,陈毅受伤了,正在下坝疗伤,并让警卫员带去找陈毅。

原来陈毅疗伤的地方就在赖月明住的隔壁——瑞金国家医院,几天来就是没有到隔壁打听。

警卫员李先基把赖月明让进屋,一看眼前的情景,她惊呆了:陈毅的右腿缠满绷带,用一条白带子吊了起来。即使是这样陈毅也还在低头批阅前方传来的战报。

赖月明扑上去,眼泪扑簌簌地滚下来:“你受伤了怎么不告诉我,还说‘我很好,你放心’,为什么要骗我?”

陈毅爱抚妻子的背,什么也没有说,残酷的战争中,多少人牺牲,从此分离,能够再见面就是幸运!

根据地越来越小,红军在内线粉碎敌人的“围剿”已经没有可能,“只剩下长征一条路了”。10月8日。身边工作同志向陈毅报告,中央各机关忙着开会,整理文件和物资,医院正在把医疗器械打包,看来是要搬家了。陈毅预感到,这是中央机关准备大的战略转移,可是怎么没有人通知自己呢?他把纸垫在膝盖,在病床上写了一封信,吩咐李先基给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送去。

第二天,周恩来赶来医院,看到陈毅的腿肿得老高,弹片还卡在骨头里边发炎疼痛。周恩来指示医院把已经打包的X光机重新打开,为陈毅拍照,随后组织手术,取出了作祟已久的弹片。赖月明在门外焦急地等待,心里揪心似地难过!

周恩来一直站在床前,等待陈毅从麻药中醒来,代表中央宣布重大决定:中革军委及主力红军近十万人明天傍晚开始撤出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中央革命根据地设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项英任分局书记,陈毅和梁柏台分别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和副主任。

第二天傍晚,远近群山升起团团雾气。大批人马撤离驻地,因为在动员会上没有说去往哪里,要走多远,中央机关每一位工作同志都背上沉重的包袱上路。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危秀英和钱希均等31位女同志被批准随中央机关转移,她们已先行到达于都。瑞金附近的老百姓闻讯纷纷赶来为亲人送行,有的主动当挑夫随部队和机关一起远行。陈毅忍着伤痛来到中央机关驻地送别战友,同去的还有梁柏台、毛泽潭和《红色中华》的主编瞿秋白。

唢呐声声撼动山谷,声声呼唤荡气回肠。陈毅明白,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清楚,无论去留都将是一场生死考验。

母亲往事(二) —献给苏区时期优秀的妇女干部


蔡大姐走前想到月明,特地留下一个小包让陈毅转交。赖月明打开一看,是一件重丝尼的列宁装和一封信,信中说:

月明:

本想等见到你再走,但局势紧张,行程已定,来不及面别了。

陈毅同志现在伤势很重,你留下来好好照顾他。革命工作和战争,让你们夫妻见面的时间太少了。

主力部队走后,留给你们的是难以想象的困难。你一定要记住:一个共产党员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斗争。革命总有一天要胜利的,我们总有一天会再见的!

蔡 畅

10月10日

赖月明手捧小布包,流泪千行。大姐,您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们何时才能再相见? (未完待续)

(选自《母亲往事》赖昌明、方军寿编著;供稿:于都县志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