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寒假到了,沒有了上學的約束,很多孩子都會變得懶散。每天抱著電視機或者平板,

無節制地看動畫片、玩遊戲

我們大人也是一樣,難得放假,經常是晚上不睡覺,白天起不來。不僅有害身體,對孩子來說也是很不好的示範。

其實,不管是對有作業要完成的小學生,還是暫時沒有課業壓力的幼兒園孩子來說,從小養成規律的作息,培養良好的時間觀念,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規律的生活作息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和安全感,讓他們的情緒更平和,做事更有計劃,自控能力更強,還能免去很多親子間的衝突。

比如,你不用為了搶孩子的手機、遙控器和他爭吵,也不用一遍遍地催他洗澡、睡覺,孩子到點了就很自覺地做事,我們豈不是很輕鬆?

怎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們變得自律、不拖拉呢?小樣媽給大家推薦3件神器,用好了它們,你會明顯看到孩子在時間管理方面的進步。

1、讓時間看得見的計時器

時間對孩子而言是很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在他們眼裡,時間只有2種,一種是現在,一種是很久以後。

想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們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就得先幫助他們理解什麼是時間。比如5分鐘是多久,半個小時是多久,明天、後天是什麼意思。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藉助第一件神器:計時器

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可以使用沙漏來讓他“看見”時間的流逝。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使用計時器,通過數字的倒數來感知時間的變化。

在使用計時器的時候,建議爸爸媽媽把這當成是一種遊戲,而不是指責孩子動作慢的工具

可以從時間比較短的活動開始,和孩子一起測量使用的時間。比如刷牙的時候用了2分鐘,洗澡的時候用了10分鐘,讀完2本繪本,也才用了10分鐘。

對這些活動計時,不僅能幫助孩子理解5分鐘到底有多長,我還用這個方法改掉了小樣拖拉的習慣。

每次他不想洗澡、刷牙,想要再玩一會兒的時候,我就會和他說,“洗澡很快的,昨天我們8分鐘就洗完了,今天看看能不能洗得更快,這樣你就有很長時間可以玩了。”

然後我就會拉著小樣的手,直接把他帶到浴室。洗完後小樣還會問,“媽媽,我今天洗了幾分鐘?”

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我們大人在犯“拖延症”的時候,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用計時器設置5分鐘,告訴自己“我只跑5分鐘,我只看5分鐘的書”,

把任務變小後,壓力也會隨之變小,你就更有信心去完成它了。

如果家裡沒有沙漏或者計時器也沒關係,可以使用手機上自帶的計時功能。特別是蘋果手機上的“計時器”,設定好時間後,除了數字會進行倒數,數字外的橘色圓環也會隨著時間縮短,看起來特別直觀。

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2、規劃作息用的日程表

國外的幼兒園,老師都會把一天的安排通過圖表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做能夠幫助孩子理解做事的先後順序,對即將到來的活動有一個心理預期,也容易培養起內在的秩序感。

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我們在家裡也可以運用這個方法。把孩子每天的作息內容,如起床、吃早餐、玩遊戲、睡覺等,做成卡片的形式貼在牆上。

孩子可以和我們一起討論,安排哪件事先做,哪件事後做。把作息的順序確定後,就要堅持執行下去。執行的時間越長,孩子越容易養成習慣,不再需要你去催他。

你可能會問,到了時間孩子不行動怎麼辦?

首先,我們可以提前在手機上設定好鬧鐘。比如8點要洗澡,就在7:50和8:00各設定一個鬧鐘。

鬧鐘的聲音可以設定得有趣一些,比如我們家的鬧鈴聲是鴨子叫。小樣一聽到鴨子“嘎嘎”叫的聲音,就知道該洗澡了。

這其實是建立條件反射的一種方法。把鴨子的叫聲和洗澡聯繫起來後,孩子的心理有了預期,就更能接受“到了時間就要洗澡”這件事。

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提前10分鐘多設置一個鬧鈴,也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過度的時間,減少他的抗拒。

等到8點的鈴聲再次響起後,不要用不耐煩的語氣催促孩子。可以親自走到孩子身邊,拉起他的手,帶他去做這件事。

也可以把他帶到日程表前,讓他自己說出現在這個時間應該做什麼,然後一起去完成。

如果孩子比較配合,我們可以在日程表或者日曆對應的地方貼一張貼紙,以示鼓勵

3、培養習慣只需一盒回形針

寒假期間,相信爸爸媽媽們不只希望孩子能夠早睡早起,規律地生活,還想幫孩子培養一些好習慣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可能會有拍皮球、跳繩、做手工的任務,需要每天練習,小學生需要按時完成作業,堅持一些興趣愛好,像練琴、畫畫、書法等。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要每天騰出時間堅持做一件事,並在整個寒假期間持之以恆是非常不容易的。

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人都有惰性,別說孩子了,就是我們大人在寫論文,完成公司工作的時候,也常常會把事情拖到最後幾天才做。可見有計劃、不拖拉地做一件事有多難。

想要孩子從小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有計劃地做事,我們可以先挑一件小事陪他執行起來,比如每天拍100個皮球。

確定好目標後,就輪到我們的時間管理法寶——回形針出場了。你肯定會很好奇,回形針和培養習慣能有什麼關係?

這就要講到加拿大一位很厲害的股票銷售員Trent Dyrsmid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給客戶打電話,打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雖然這份工作很枯燥,但他卻堅持每天打120個電話,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回報,自己也被其他公司高薪挖角。

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Trent的成功秘訣,就是每天開工前在盒子裡放120個回形針,打完一通電話,就把一個回形針轉移到另一個盒子裡。

這個方法非常聰明,不僅把艱鉅的任務拆分成能夠輕易做到的小任務,而且通過視覺刺激持續給自己積極的反饋,讓自己每打一通電話,都倍兒有成就感。所以Trent才能日復一日地堅持打電話這件事,工作績效遠超其他同事。

類似的,我們也可以把這種視覺反饋的技巧用到孩子的習慣養成上

準備7個回形針(或7張貼紙),孩子完成了當天的任務,就給他一枚回形針,或在日曆上貼一張笑臉貼紙,讓孩子能直觀看到自己的表現

也可以設置一些獎勵,比如連續堅持7天,就有一次抽獎的機會(準備一些小玩具,讓孩子隨機抽一個),或者陪他去一次遊樂場、博物館。

儘量使用精神獎勵,而不要過度使用物質獎勵,否則很容易替代掉孩子的內驅力。

寒假孩子每天賴床、玩遊戲?用好這3樣工具,孩子自律,媽媽輕鬆

另外還要注意,不要把目標設置得太難。我們要允許孩子打個折扣,比如21天的時間裡,孩子能夠做到16天(80%的天數)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把這視作是完成目標,給他肯定,而不是指責他還有5天沒能堅持。

持續地給孩子積極的反饋,他會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更容易把堅持變成習慣,最後習慣成自然。

今天給大家分享了3件法寶,用計時器幫助孩子感知時間,用日程表幫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用一盒回形針幫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

趁著這個寒假,用這3件法寶來改變孩子,也改變我們自己吧。

你最希望孩子在寒假裡培養一個什麼習慣呢?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我是小樣媽,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轉發支持我吧。


歷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