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放棄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佔領漢中的曹操和佔領四川的劉備在荊州之後,兩個冤家終於再次近距離接觸,俗話說,冤家路窄,兩家心照不宣,手腳麻利的廝打起來,在前期夏侯淵、張郃等人侵入閬中、巴西等地,剛剛立足蜀地的劉備不得不派張飛等人反擊。隨即掀開了漢中之戰的序幕,也基本奠定了三國時期蜀漢與曹魏的西北部邊界。

曹操為何放棄漢中?


從張郃進入閬中到曹操勢力退出漢中,漢中之戰以曹操的徹底失敗結束。這次失敗是曹操繼赤壁之戰大敗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挫折,此戰後三分天下的結局已定。對於飽經戰火的老百姓來說,漢末亂世暫時安定下來,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漢中之戰的時候,佔盡優勢的曹操最後輸得一塌糊塗,還為此賠上了心腹大將夏侯淵。這一戰雖然對曹操來說沒有傷筋動骨,失掉的地方也是原來張魯的地盤,而且剛剛佔領沒多久。和荊州相比,曹操顯然對漢中的重視程度不足。

曹操為何放棄漢中?


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本來屬於荊州的襄陽、樊城曹操死守不放,此後的劉備、孫權都沒有能力啃下來。或許這個就是最後曹操丟掉漢中的原因,因為曹操不夠重視。畢竟當時孫權在合肥搞事情、關羽在荊州虎視眈眈,遠在遼東的公孫淵居心叵測。但是這一些都不是全部原因。並不足以影響全程漢中之戰。

曹操為何放棄漢中?


放眼朝內,前一年,漢獻帝晉封曹操為魏王,旋即又加給曹操王冕,十有二旒,和天子一個規格。這一些僭越逾制行為人曹操在內部遭受不小的政治壓力,他不得不將精力放在肅清內部反抗力量上。同年,因為魏國的建立,曹操不得不處理繼承人問題,這個事情引來曹丕、曹植的兩方爭鬥,最後以曹丕的勝利結束。

正是內部的不穩定因素讓曹操手忙腳亂,攘外必先安內,無暇西顧,西部的夏侯淵、張郃、郭淮等人顯然不是劉備的對手。曹操失去了先機,沒有足夠的準備,這就是他漢中之戰最後失敗的第一個原因。

曹操為何放棄漢中?


沒有準備好不要緊,戰場臨敵,在於隨機應變,以少勝多的事情可不是沒有。但是漢魏漢中之戰的時候,曹操不僅沒有準備,而且前線輕敵,使得曹操後勁不足。在劉備派遣張飛打敗張郃以後,傾巢而出前來爭奪漢中,這時候曹魏漢中守將夏侯淵,顯然沒有足夠重視,作為主將的他親臨險地,於定軍山被黃忠陣戰。

知道漢中戰事以後,曹操親征,但是依然輕敵,沒有全力以赴,顯然力不從心,對手劉備則上下一心,率先劫燒曹操的糧草,使得曹操失去底氣。而曹操陣營還沒有從儲位之爭的鬥爭中緩過神來,曹植陣營的楊修散播消息,曹操將錯就錯退出漢中。

曹操為何放棄漢中?


也就是說,漢中之戰是曹操陣營內憂外患中被迫應戰的,對於曹魏陣營來說,漢中確實雞肋而已,丟了沒什麼可惜的,反正不會改變天下大勢,穩住中樞大權才是關鍵,所以最後曹操在一連串失誤之下,半推半就的放棄漢中。劉備藉此自稱漢中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