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與茅臺同為傳奇的大國工匠季克良


季克良曾說:“茅臺酒有三個‘一流’:品質一流、保留民族文化精粹一流、受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也是一流……只有把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來對待,才能保證茅臺酒百年不衰、繼往開來。”

這些集歷史感、榮譽感、文化感於一體的話語,在後來被證明具有劃時代意義。

1994年,在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80週年國際名酒品評會上,茅臺酒榮獲國際特別金獎第一名;2006年,茅臺傳統釀造工藝入選國家級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確立茅臺為世界名酒的歷史榮譽,與季克良的高瞻遠矚以及對茅臺質量的堅守是分不開的。

人物|與茅臺同為傳奇的大國工匠季克良


2018年季老在深圳參加貴州茅臺酒拍賣活動


大國工匠與茅臺釀造工藝

季克良與茅臺的緣分,從象牙塔步入社會的第一天就開始了。

1964年,季克良以優異的成績從無錫輕工業學院(現為江南大學)食品發酵專業畢業,並被原國家輕工業部選拔、分配到貴州茅臺酒廠工作。

當時茅臺酒廠的現狀是:茅臺酒年產量只有200多噸,虧損80多萬。所有茅臺人的任務是,保證茅臺酒的品質,提高茅臺酒的產量。

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的季克良帶著攻克時艱的目標、懷著滿腔熱忱,一頭扎進了生產車間。從投料、蒸煮、制曲到堆積發酵,每一個環節他都身體力行,研究傳統釀造技術,總結工藝特點和規律。

人物|與茅臺同為傳奇的大國工匠季克良


茅臺酒廠早期制麴車間

1965年,僅工作一年便積累了豐富釀酒經驗的季克良寫出了一篇重要的論文——《我們是如何勾酒的》,科學地總結了茅臺酒的勾兌工藝,為中國白酒的質量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與標準。依託這套理論,茅臺酒的生產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時光荏苒,季克良在茅臺一干就是幾十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做質量和技術方面的領導工作。

在悠長而忙碌的歲月裡,季克良陸續制定了制曲操作規程、小型勾兌操作規程、包裝操作規程等,還建立相應的檢驗制度,極大地提高了對茅臺酒質量的把控和規範化生產。

長期擔任茅臺集團總工程師期間,季克良逐漸大顯身手。其中一個重要的功勞就是總結提煉了“茅臺酒的十大獨特工藝”,即高溫堆積、高溫發酵等,使茅臺酒實現了質量、產量恆久如一。

人物|與茅臺同為傳奇的大國工匠季克良


季克良年輕時參加品酒工作

2003年,茅臺酒產量首次突破一萬噸。慶祝活動上,季克良感慨萬千,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2017年,茅臺集團為了滿足生產需要,先後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等重要單位,已經退休的季克良繼續發光發熱,為茅臺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像季克良這樣的茅臺人對工匠精神的堅守,構築了茅臺競爭力的底蘊和靈魂。

人物|與茅臺同為傳奇的大國工匠季克良


2016年中國酒業論壇季老發表“工匠精神”主題演講


企業家與茅臺市場營銷

起初,季克良專心鑽研技術,成為身懷絕技的大國工匠。後來,從副科長到副廠長,從廠長到總工程師,再到1998年成為擔任董事長,季克良帶領茅臺集團抓住了幾次機會,讓茅臺度過難關,並且快速發展。

季克良一直認為自己不善行政,曾經力辭官職,專心鑽研技術,直到1991年,季克良才再次出任廠長、法人代表、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因為此時的茅臺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名懂技術的“匠人”,更需要一位會營銷的“帶頭人”。

人物|與茅臺同為傳奇的大國工匠季克良


季克良到車間視察工作

彼時,季克良基於生產現實提出“離開了茅臺鎮生產不了茅臺酒”的話法,無意中為茅臺酒進行了清晰的“定位”。此後經過媒體傳播和科技印證,奠定了茅臺酒不可複製的基因,也才有了後續市場上茅臺酒獨一無二的公眾認知。

1998年,金融危機劇烈衝擊,加上山西朔州“毒酒案”爆發,使得整個中國白酒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連一向搶手的茅臺酒也出現了滯銷。當年5月,季克良臨危受命,出任集團黨委書記,集黨委書記、董事長、總工程師於一身。

季克良帶領茅臺高層經過商議確定了“要堅持以市場為中心”的戰略,不僅解決了茅臺酒銷售不暢的問題,也培養了眾多後來出任茅臺集團高管的營銷人才。

2001年8月,在季克良的主導與推動下,茅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22億,為茅臺的發展提供了資本支撐。

人物|與茅臺同為傳奇的大國工匠季克良


2002年,茅臺集團年銷售收入從6億元上升到20多億元,居全國酒業第二。

到2012年,行業進入調整期,雖然季克良已經出任名譽董事長職務,但仍提出“賣出去才是硬道理”的建議,為茅臺率先在行業調整中轉型提供了借鑑。

2013年,貴州茅臺的年營收達到了309.22億元,穩坐白酒行業第一把交椅。


一代“酒神”與茅臺文化傳承

中國高端白酒大部分已登陸資本市場,再加上後起之秀的奮起直追,茅臺的發展並非一路坦途。

借文化復興的東風,季克良帶領茅臺人不斷深入挖掘茅臺的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以打造貴州茅臺酒“中國名片”的品牌形象。

1999年,茅臺率先提出了“文化酒”及“健康酒”的概念,引發白酒行業從“產品營銷”到“文化營銷”的轉變。

人物|與茅臺同為傳奇的大國工匠季克良


季克良本人還著有《白酒的雜味》《茅臺酒的電導與老熟》《茅臺酒風味及其工藝特點》《酒業發展辯證法》等高質量論文,是實現茅臺科技研究、文化積累、營銷開拓、跨越式發展的奠基人。

季克良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茅臺,是茅臺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季克良為茅臺做了太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是,在他的主導下,茅臺依託央視、主流報刊等輿論陣地,圍繞品牌歷史、釀造工藝、品牌榮譽等,系統化地深度挖掘茅臺故事,不斷構建企業文化高地,為品牌能量釋放做了重要鋪墊和積累。

北京國酒茅臺文化研究會是由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發起,北京市文化局主管的文化機構,第一任理事長便是季克良。

人物|與茅臺同為傳奇的大國工匠季克良


茅臺文化研究會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及茅臺文化的傳播與研究,通過書籍、網絡、展覽、文化活動等多種渠道與廣大茅臺酒愛好者和收藏家們進行交流與互動,並經常舉辦茅臺酒品鑑、投資與收藏、陳年茅臺酒拍賣等一系列豐富的市場活動,在業內收穫了良好的讚譽和口碑。

在季克良及歷任領導的鼎力支持與推動下,茅臺文化研究會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茅臺文化的權威研究平臺。

“杏花煙雨風骨,烏蒙磅礴氣勢。”茅臺人用這樣兩句話形容心細膽大、有魄力、骨子裡儒雅謙和的“一代酒神”季克良。

他的每根銀髮都是百年茅臺歷史的見證,他的思想則是茅臺文化豐碑的重要組成。

季克良坦言:“我的命運已緊緊和茅臺聯繫在一起,趕也趕不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