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成長啟示錄:順應大勢、與時代同行

近日,中國領先的房地產企業碧桂園,發佈了其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2019全年度業績。

這份財報有很多亮眼的數據:2019年總收入4859.1億元、毛利1266.4億元、淨利潤612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20%。公司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401.2 億元,增長17.6%。這是一份穩健厚實的財報:2019年合併房地產銷售現金回款5898.6億元,自2016年起第四次連續在年末實現正淨經營性現金流。這意味著公司當期通過經營本身便可實現現金良性循環,不需要依賴外部融資來支撐現金流。

目前碧桂園可動用現金餘額為2683.5億元,截至2019年底,碧桂園有息負債總額約為3696億元,需於一年以內償還的短期有息債務為1163億元,以可動用現金餘額計算,現金餘額對於短期有息負債的覆蓋比例達2.3倍,償債無憂。

碧桂園2019年末的淨借貸比率(借貸淨額/總權益)為46.3%,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另有3167.9億元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

碧桂園成長啟示錄:順應大勢、與時代同行

不僅如此,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一份讓投資者滿意和放心的財報: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簽約或已摘牌的內地項目總數為2512個,分佈於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82個地級市,覆蓋1299個區/縣;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根據預計售價、預計可售面積及歸屬公司股東權益比例估計)為1.7萬億元,97%位於常住人口50萬人以上的區域;93%位於人口流入區域;73% 位於五大城市群(長三角/江浙滬皖、廣東、環渤海/京津冀遼晉魯蒙、川渝)。

……

看到這裡,我們已經對碧桂園的財報有了基本的認知,可以看到碧桂園的未來,始終和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未來聯繫在一起。只要保持著對城鎮化的信心和持續深耕,企業兢兢業業,行穩致遠,可以說,國運即企運。

中國的房企有很多,但碧桂園卻穩坐行業龍頭的位置,筆者觀察發現,原因就在於碧桂園是中國經濟發展征程,有著深刻理解的一家。

“感謝這個偉大時代,民族復興大業正如火如荼,城鎮化趨勢恰似浩蕩東風,勢不可擋。能在這個大時代奮力拼搏、力爭上游,實乃碧桂園之幸。是這個時代成就了碧桂園”。——2017年的年報

“碧桂園是如此幸運,能夠成長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參與我國城鎮化的歷史進程,有幸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身體力行者”。——2018年的年報

“改革開放,國運欣欣向榮,我們深信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必定能夠戰勝眼前的艱難險阻。”——2019年的年報

通過碧桂園連續三年的年報,我們能發現都談到時代、國運、城鎮化帶給碧桂園的幸運。但顯然,幸運並不是偶然的。這說明,碧桂園深刻意識到,和國運在一起,一個企業才有可能前途無量。

2019年7月22日,美國《財富》雜誌發佈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世界最大的500家企業中,有129家來自中國,其中有5家是房地產公司,他們分別是恆大、碧桂園、綠地控股、保利集團、萬科,且它們的排名全都比上一年有所提高。碧桂園的表現最為突出,從353位躍升至177位,提升幅度在500強中位居第一。

在中國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ROE)排行榜上,格力電器位居第一,碧桂園第二,恆大、華為、海螺水泥分列第三到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財富》500強排名顯示,中國房地產的龍頭,就是世界房地產的龍頭。特別是在住宅開發領域。

對於大勢、行業和企業之間的關係,香港恆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在其2019年財報中這樣寫道——

“實現長久成功的最關鍵因素不是一個人有多聰明、有多博學或人脈關係有多廣;成功的首要因素是找到合適的營商地點。我們無法抗衡營運所在地的宏觀大環境。作為一個華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數十年裡,哪個地方最適合賺錢?事後看來,本人會說:迄今為止是香港,往後或許是內地。”

“根據本人的經驗,繼選擇合適的城市或國家之後,接著最需要考慮的應該是從事哪種業務。有些行業需要龐大資金或非常專門的技術,有些受政府監管和需要特殊的關係,也有些行業本身規模太小,即使成為該行業的龍頭,在社會上也無足輕重。就此而論,房地產是個極佳選擇。……發展初期,內地市場幾乎無限大,內地發展商因而有機會快速成長,今天內地企業完全主導該市場,其中幾乎全部創業不到30年。”

陳啟宗認為,內地改革開放是“一個近百年難逢的最大經濟機遇”,“近代史上僅有數起這類大事。19世紀末的數十年間,美國正迅速發展剛收入版圖的西部領土。另一重大機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地的重建,尤其是在美國、西歐和日本。”

1978年,中國的GDP為3679億元,佔世界經濟的1.8%;2019年,中國的GDP接近100萬億,佔世界經濟的16%。

再看行業。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第三產業實際增長51倍,年均增長10.4%。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批發和零售、房地產和金融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分別為9.0%、10.1%、10.3%和12.0%。房地產的增速僅次於金融。

如同巴菲特所說,“我在一個適當的時間出生於一個適當的地方,並擁有很好的父母,我把這稱作是卵巢彩票”,在過去幾十年間,伴隨中國經濟增長和城鎮化而崛起的房地產,同樣提供了一次難以想象的歷史機遇。

巴菲特在1995年的時候到中國訪問,曾對摩根士丹利公司北京首代這樣說:“Believe me, young man, you will make huge profit by believing China, your own country!”(年輕人,相信中國,你自己的國家,你會賺到巨大利潤)那位年輕人幾年後辭職創業,把公司命名為“信中利”,意思就是“相信中國就會盈利”。

楊國強是碧桂園的創始人,他從心底相信國運的力量。

楊國強是普通農民家的孩子,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都是在貧寒中度過的。18歲讀完中學走進社會,每天掙5毛錢的水泥工的工錢。他問哥哥:“這樣下去如何成家,如何蓋房子,如何度過這一生?”哥哥安慰他:“社會會變好的。”

楊國強一直踏踏實實做建築工程,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他受北滘鎮委託,組建北滘建築工程有限公司。1991年底,北滘經濟發展公司與另外兩家公司合作成立三和物業公司,開發北滘碧江與三桂村之間的房地產項目,楊國強作為北滘方面的代表,擔任開發公司總經理。

就在楊國強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趕上1993年下半年的金融和房地產整頓,銷售陷入冰點。合作股東接連退出,股份都轉讓給北滘經濟發展公司。在鎮領導鼓勵下,楊國強等人收購了三和物業公司股權,繼續推動項目,這就是順德碧桂園。

這無疑是一個“燙手山芋”,然後楊國強為什麼敢接下呢?因為他高瞻遠矚,有著普通人沒有的長遠眼光和魄力。楊國強說:“我看到越來越多的農民洗腳上田,離開土地,前往城市,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到郊區,來購買更適合居住的房子。”

這個樸素的觀念,在2019年碧桂園年報中依然表現無疑。

“國家的城鎮化和現代化成就了碧桂園。如今農業現代化用先進的農機進一步提高了生產力,農耕人口少了,無數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都向往城鎮生活的便利,及其就業、教育、商業和醫療等資源。如今城鎮化還在進行中,憑藉在全國廣泛而均衡的土地佈局,碧桂園已經證明了堅持城鎮化路線所帶來的競爭力,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大道至簡。楊國強一直低調本分,卻從未懷疑過中國的城鎮化大勢。

天道酬勤,至誠通天。

近些年來,中國一直在城鎮化,那空間還有多少呢?

我們先來看組數據,截止到2019年年末,我國大陸總人口已達到14000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而1978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只有17.9%。1992年碧桂園創業時,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不過27.46%。

當下,城鎮化率突破60%,這意味著我們一直在進行的城鎮化將會進入“下半場”。一方面,城鎮化率距離發達國家80%左右的比率還有差距,還會繼續提升。楊國強說,他依然看好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因為隨著農民工工資提升,就會產生了居住改善的需求,他們不會在高房價的大城市買房,也不會在缺乏醫療和學校配套的農村住,因此最大可能會在有學校、醫療等基本配套、且房價在萬元以下的城鎮居住。這正是碧桂園一直擅長的戰場。碧桂園擁有業內領先的“全產業鏈覆蓋”能力,垂直整合從規劃設計、材料供應、建造,到園林、裝修、營銷、物業、酒店、學校、商業、醫療等各個環節,其中設計、教育、物業等不少業務板塊在行業均處於領先地位。

城鎮化“下半場”與上半場有著明顯的區別。“上半場”人口主要從鄉到城流動,而“下半場”會有更多人在城市之間,向中心城市、大都市、現代都市圈集中。2019年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

無疑,中國的城鎮化出現了新的趨勢。為此,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為公司未來發展制定了新的願景: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從2018年開始,碧桂園一直在跨界,機器人建築、機器人餐飲、現代農業、新零售等都有所佈局,但是我們會發現這都是圍繞地產主業,先後佈局的新業態。2019年初,碧桂園明確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是未來三大重點業務,“多元佈局、協同發展”。

成立於2018年7月的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就是碧桂園旗下的公司,已累計遞交專利申請1843項,獲得授權327項。在研建築機器人有50餘款,累計32款產品投入工地測試應用。如外牆噴塗機器人的工效比人工提高了4-6 倍,預製內牆板搬運機器人一次可以搬取3塊單塊重量約180公斤的牆板,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都大幅提升。

博智林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在智慧建造體系、醫療機器人、機器人餐飲方面發展,並取得了快速進展。今年2月,自主研發的“24小時無人、全自動化運作”煲仔飯機器人出現在武漢新冠肺炎疫區的隔離點,為醫護工作人員免費提供煲仔飯配餐服務。截至3月,機器人餐廳已有5家實體門店正式對外營業。

除了在機器人領域發展的順風順水,碧桂園在現代農業方面,也收穫頗豐。碧桂園農業控股公司佈局農業全產業鏈,致力於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包括前端研發,“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中端生產組織,以碧優選社區門店為主體的終端銷售。過去一年來,碧桂園農業佈局智慧種業,已在武漢建立“中國種穀”;與黑龍江省建三江管理局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建設規模達1000公頃的大型無人作業示範農場;攜手國家水稻中心,與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共同簽訂了三方農業合作框架協議,助力非洲實現糧食安全。今年3月9日,碧桂園農業對價3億元收購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80%股權,成為華大農業控股股東。

多年來,碧桂園在堅持“守正”的基礎上力求“出新,它正在向我們展現新的面貌。

而對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來說,不管公司今後如何發展,有兩點是永遠不變的——

一是企業使命。碧桂園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為企業使命。2019年,碧桂園完成納稅總額702億元,再創新高。除了做好企業本身,立業至今,楊國強和碧桂園集團累計參與社會慈善捐款已經超過64億元,並主動參與全國9省14縣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正在幫助33.6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碧桂園累計捐贈2億元設立專項基金,運送了972.5噸扶貧農產品支援湖北13個城市的超過150個社區,為廣東援助湖北的1123名醫療隊員在返粵後免費提供修整療養場所,購入4條口罩生產線,日產口罩30萬個支援抗疫。

二是人才觀。碧桂園一直堅持“有人才有天下”、為人才創建平臺和舞臺的人才觀。截至2019年底,碧桂園集團在職的博士超過1000名,其中34位是已晉升為區域總裁/副總裁以上級別的核心管理人員。

儘管眼下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但在萬眾一心下,它終會過去。據悉,碧桂園97%的銷售中心、95.2%的在建工地標段已經復工。

去年10月8日,在大型舞臺演講劇——《家園》在碧桂園總部舉行首演時,楊國強說:“國慶看大閱兵時,非常震撼和激動。如果沒有經歷過困難的時刻,不知道這有多麼不容易。如果一個國家不強大,就會受別人欺負。我的姐姐就是3歲時在日軍侵略中國時被活活餓死的。1978年改革開放前,我還在田裡勞動,用牛犁田,用鋤頭鋤地,用鐮刀收割水稻,每天都很辛苦,冬天很冷要去,夏天太陽暴曬也要去。”

“如果沒有國家的強大,就沒有碧桂園的今天。所以我們要儘自己的全力服務社會,就像爬珠穆朗瑪峰一樣,一直努力,一直往前,看看最終能爬到哪裡!”

當下的中國,正處在大運時期。順時而動,和國運在一起,才有可能前途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