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pple Pay在中國火不起來?

黃書包

諮詢機構eMarketer最近發佈了一份報告,報告統計了美國使用人數最多的幾款移動支付產品,而出人意料的是,排在第一的既不是蘋果的Apple Pay,也不是谷歌的Google Pay,而是星巴克APP。

  根據該報告顯示,星巴克APP在全美的用戶數高達2070萬,而Apple Pay以1900萬排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分別是Google Pay的970萬和Samsung Pay的840萬。

  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Apple Pay推行得如此之艱難,甚至還打不過一個賣咖啡的APP?

Apple Pay

  這其實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是歐美市場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中國在移動支付方面的快速普及不同,歐美市場由於信用卡的使用習慣已經延續了數十年,人們更習慣於使用信用卡而不是掏出手機來進行支付。

  中國因為現代銀行業發展起步晚,跳過了信用卡階段直接進入了移動支付時代;而歐美髮達國家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他們在信用卡社會中沉浸了數十年,是有很大慣性的。

  這就好比建設城市,如果是從沙漠裡憑空修建一座新城市,那麼這個城市一定是最現代最合理最效率的;但如果是從老城市上去改造,那麼一定會遇到困難。而現在的歐美在移動支付方面就相當於這個老城改造。

  eMarketer的分析報告認為,美國2018年移動支付用戶的數量將會增加14.5%,達到5500萬。但這顯然不算理想,要知道中國去年的移動支付用戶數量就達到了5.62億,移動支付規模達到202.9萬億元。

  在本質上,信用卡在使用便捷度上並不會比移動支付差,這就更加導致新的支付方式推廣困難。更重要地,這還涉及到既有利益的問題。

  以信用卡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業在遭遇Apple Pay這樣的“外來戶”時始終是保持謹慎防範的態度的,而且在歐美這樣的傳統行業根深蒂固,在市場、政治等領域都有堅固的勢力保障,Apple Pay想要打破這層殼談何容易?

  Apple Pay還有一個問題是隻能在蘋果設備上才能使用,將一種支付方式侷限在一個平臺之上,而且還是賣得如此之貴的平臺,Apple Pay本身的門檻就要高出別人許多。

  倒是Google Pay的覆蓋範圍比較廣,但是商家們卻不太看好。Samsung Pay的商家接受度高達80%,但用戶卻不喜歡用。總之這些移動支付都存在自己的問題,在對抗信用卡上找不到突破點。

  現在Apple Pay又有了新的對手,那就是大型零售渠道本身。作為美國人的主要購物場所,像沃爾瑪、百思買這樣的大型連鎖超市也在推銷自己的移動支付APP,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Apple Pay的用戶。而目前排名第一的星巴克APP也就是屬於這個範疇的。

星巴克APP

  在歐美市場遭遇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Apple Pay把目光投向亞洲市場怎樣呢?結果也是不理想。

  在亞洲市場實際上也就是等於在東亞市場,因為南亞和東南亞因為經濟相對落後,蘋果的產品本身普及率就不高,更不要提推廣Apple Pay了。

  而在韓國,作為三星的大本營,蘋果的機會也不是很大。最後Apple Pay可能只有在日本還有搶佔市場的可能。

  最後我們會發現,Apple Pay最大的希望還是在歐美地區,但是這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市場教育過程,畢竟幾十年的信用卡市場是不會那麼容易被滲透和取代的。

  蘋果現在也在努力與銀行進行合作,拉攏大型商家合作伙伴,Apple Pay業務不會因為世界市值第一的身份而變得容易,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中國早就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中關村在線

這裡,“消費者對支付這件事的真正需求其實是不帶現金”——可能比較難理解。

我推薦大家看一本書 ,亞馬遜上有賣,作者是提出“破壞式創新”理論的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這本書,其實也是美國移動支付公司 Square 創始人 Jack Dorsey 非常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提出了一個理論叫 “Jobs to be done”(JTBD),就是對消費者來說:到底 What’s your job to be done?他講了很多這種例子。

比如你在一個快餐店早上,買了一杯 Milk Shake,然後你會發現:有相當部分人,其實他買這個東西,不是為了喝,而是說 TA 早上開車要開很遠的路,路上覺得無聊,所以嘴裡面喝點東西,TA 會覺得比較舒服。甚至不是為了吃東西,甚至不是覺得這個東西口味好,而是 TA 為打發無聊,而這個時候,實際上其他任何能幫 TA 打發無聊的東西,比如說車裡放了有聲的書之類,不管是什麼,只要能打發TA無聊的,那就是 Milk Shake 競爭對手。也就是說,Milk Shake 競爭對手甚至不一定是其它快餐店。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你要明白消費者的 Job to be done,你才能知道競爭對手是誰。

比如 Facebook 做起來後,大家在 Facebook 上花很多時間,看電視時間少了,那其實它倆也有競爭關係,因為都是滿足消費者同一個 Job to be done。還有一個比較極端例子。有個全世界最大色情網站(名字這裡不寫了),每次市場上出現一個特別火爆的新遊戲,總有很多年輕男士喜歡去玩,這個網站都會發一個報告出來:比如說《Fallout 4》遊戲出來時,我們網站流量就下降了多少。就是這種給年輕男性,以他們喜歡的方式打發時間,這是他的 Job to be done。


硅發佈

今年2月18日Apple Pay正式在中國大陸地區上線,由於短時間內註冊用戶過多,甚至一度造成了服務器宕機,興奮的用戶們拿著自己的蘋果手機湧入麥當勞、711、肯德基等商家搶先體驗蘋果支付的快捷和便利。

不過蘋果方面似乎太急於搶佔市場,沒有給用戶和商家準備任何適應時間,當舉起手機說出Apple Pay之後,收銀員習慣性的舉起了掃碼器,所以在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每當我選擇Apple Pay時都直接說“銀聯閃付”服務員才能明白。

補貼

用戶量

目前apple pay只能在蘋果手機上使用。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2.39億部,上市新機型565款,同比分別下降5.9%和26.0%,其中國產手機出貨量為2.16億部,佔比90.5%。


媒體訓練營

3月30日凌晨,蘋果正式向iPhone用戶們推送了iOS11.3正式版更新。只要是iPhone6以上機型,都可以選擇將系統更新為iOS11.3。新系統中,引起大家最多關注和討論的是,終於可以直接刷手機坐地鐵和公交了!

目前蘋果交通卡可以支持的地方只有北京和上海。但這也是整件事情最神奇的地方。

北京和上海顯然是兩個重要的市場。更不利的因素在於,據說,蘋果交通卡很快將支持更多的城市,包括合肥通、重慶通、深圳通、蘇州市民卡、武漢通、嶺南通等。

這個操作顯然更為方便,對於乘坐公交地鐵這種分秒必爭的通勤場景來說,這個很重要。


科技考拉

實際上,Apply Pay的前途在中國應該是嚴重依賴於中國銀聯的。

前陣子去了澳大利亞一趟,支付方式上的不同有兩點對我來說是印象比較深刻的:

  1. 澳大利亞的銀行卡都有NFC的功能。我自己的VISA信用卡沒有NFC,還是需要刷一下的,而在澳大利亞辦的卡(Visa和MasterCard)都有NFC功能的,貼一下就可以付款了,非常方便。

而反觀中國,Apple Pay在中國實際上是通過銀聯的雲閃付實現的。實際上,任何手機只需要有NFC功能,就可以實現雲閃付,從而實現支付的。比如我手上的這臺Mate9,支持NFC,我在上面綁定了上海公交卡以及兩張信用卡,可以實現支付。

  1. 支付寶依靠淘寶起家,依託著一個巨大的交易平臺,其應用場景更多的是網上購物。

  2. 雲閃付有中國銀聯這一靠山,依託著巨大的銀行卡、信用卡網絡,其應用場景更多的是線下刷卡機支付。

所以現在在這個大環境下看Apple Pay,有這麼幾個弱勢:

  1. 嚴重依賴於銀聯的雲閃付。這就要求商家必須要安裝支持雲閃付的POS機,這對商家來說是有成本的,而二維碼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如果Apple Pay想要發展,其實很簡單,只要雲閃付的POS機普及了,Apple Pay也就普及了。只是那個時候,新的安卓手機也不會不帶有NFC功能了吧?

然而安裝POS機的商家,一般而言都比較大額,一些小的飯店什麼的,根本不可能負擔成本去裝個POS機。反倒是二維碼比較方便。

所以現實情況是,我想用手上的這臺Mate9支付,很多時候對方要麼根本沒有POS機,要麼他們的POS機根本不支持雲閃付。Apply Pay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一樣的。

其實要說「方便」,雲閃付更加方便。就像在澳大利亞一樣,貼一下就完成付款,方便快捷,不需要打開應用、對準、掃碼。而Apple Pay和其他安卓手機的NFC就更方便了:連卡都不用帶了。這個時候手機就是一個卡套而已。

但是如果是這樣,消費者究竟會選擇帶卡還是帶iPhone呢?想一下應用場景,我們平時最需要使用手機支付的時候,更多的是大額還是小額的?我想多數人在小額的時候會更依賴於手機支付,因為不用找零。

然而你會尷尬的發現,小額支付的商家一般沒有POS機。在這種場景下,POS機是不能戰勝二維碼的。


Dr慧航

因為我們活在中國,蘋果憑什麼火起來?蘋果支付想火起來,有一個前提…開放所有後端數據給央行,接受央行的徹底監控。否則你就不能火,幾萬幾十萬億的資金池,不可能讓美國人掌控。這是涉及金融安全的原則問題。那麼,問題來了,蘋果會接受監管嗎?


就是突然想改個名字

上次去買東西。我問老闆可以用Apple Pay嗎,老闆說說中文。我說可以用蘋果支付嗎。老闆一聽就炸毛了:你咋那麼能呢,你咋不上天呢,你咋不用梨支付呢!從此以後我再也沒用過了


______Turned83527198

我比較支持NFC類的支付。Apple Pay只是蘋果的一種說法,類似於視網膜屏幕。

其實從三星推出三星智付,華為推出華為支付,小米推小米支付,Google也推了Android Pay 來看,科技界是很重視NFC類的支付的。

目前銀聯也推出了安卓版官方雲閃付客戶端,這就意味著,只要是基於安卓的操作系統,硬件支持NFC的手機都可以通過NFC 技術刷卡消費。再加上蘋果自家的Apple Pay,NFC的通用性已經跟掃碼類支付不相上下。目前我國也正在推廣芯片卡取代磁條卡,所以說,後續的POS機會全面的帶有NFC讀卡功能,越來越普及。NFC類支付是當下的一種趨勢。

跟掃碼支付相比,NFC支付也是有其優勢的。比如更安全,不需要連接互聯網,公交地鐵自動販售機等無人值守狀況下顯然要比掃碼方便得多。


股海微瀾George

蘋果支付其實就是NFC支付,主要是銀聯不給力,躺在錢上習慣了,沒有一點危機感。

在二維碼支付前是刷卡支付,但是中國的銀行的不健全,操作繁瑣導致刷卡支付沒有完全發展起來。支付寶藉著淘寶龐大的用戶量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快速的佔領了市場。不要認為中國移動支付超越很多發達國家就認為我們有多發達,其實是我們的落後的基礎導致沒有進入互聯網時代直接進入了移動互聯網,而美國的刷卡支付一樣和我們的移動支付一樣佔領了市場,其他的方式很難突破的。

Nfc支付是後來者要想從市場中搶份額是非常困難的,商家設備的更換,用戶的手機的支持,支付習慣的養成沒有一個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尤其是習慣。相比移動支付nfc支付有很多優點的,便捷性安全性比移動支付更高。像印度這種比中國落後的國家,他們還沒有習慣哪種支付方式,最後那種方式佔領市場還未知。


我的用戶名就是用戶名

謝邀!喜歡我的請關注下

Apple Pay現在使用的用戶可能不多,其實Apple Pay來到國內很突然,沒有給很多的商家與用戶準備的機會,也儘管只需要POS就可以實現Apple Pay,也儘管蘋果iPhone在國內的保有量也是挺高的。

而支付寶的支付,可以說國內最早的電子支付先驅者之一,在淘寶網支付、大量撒錢與推廣下,尤其是小商家的推廣之下,支付寶的支付儼然是國內電子支付的另一個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