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老城:古城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阳老城:古城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老巷老墙上的一抹绿


那天下班路过滨河路,往南,看见白河湿地公园柳树满枝鹅黄、玉兰迎风摇曳,往北,看见梅城公园梅花娇羞、海棠婀娜,春天就这样一下子扑进眼里、撞进心里,不由想起因为疫情许久未去的老城,那里,可有繁花压枝、春色如许?

从中州路折入和平街不远,一眼便看到护城河桥畔那座小楼房拆掉了,原有的西河坡与南门西马道以南早成了工地,从围挡缝隙能看到里面正在紧张地施工。和平街依然是往常的模样,只不过来往行人脸上多了口罩。民主街,解放路,联合街,工农路,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新鲜的菜蔬,飘香的卤味,热闹的讨价还价声,是满满的市井烟火气。时不时地,倒有枝枝叶叶在房顶、围栏、街口,带着饱满的情绪,洋洋洒洒地舒展着绿意。然而花儿难觅,文正夹道,那户爱花人家的月季、菊花尚耐心等待花期;老箭道,门头的仙人掌恢复了绿莹莹的生机,明艳的朵儿还在酝酿中;武庙坑,柳条长袖向风挥,但想看到一池荷花在当下着实是妄想哩。

沿护城河,往北走市场街、东马道,河边真的已物非人非了,挤挤挨挨的房舍拆除殆尽,市井生活的热闹迹象淹没在齑粉碎渣中,连带着那些原本就不多的花花草草。历史原本就是这样层层叠叠的累积,六百多年前这里何曾有过这些房舍?在热热闹闹了数十年后,在一步步紧逼护城河多年后,它们终究还是被连根拔起,在人们对重现古城风姿的期望中,成为史书中一片压好的标本。


南阳老城:古城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东护城河(东马道以东)

漫无目的地再走联合街、民权街、民主巷,与白河畔的花儿争艳、春光旖旎不同,老街巷的色彩显得陈旧,黯淡。来往行人在狭窄的路上行色匆匆,似乎无意留心街巷两侧。那些花花草草的有与无、去与留,也许激不起古街老巷心中的波澜吧,毕竟它们什么都见过,什么都经历过。哪怕是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脚印的人,当年恐怕也少有人留意花草。1939年夏来到南阳的老舍是个例外,即使在烽火漫天的战乱岁月,文人的眼睛也会本能地装下一抹绿一枝花,更何况他本是爱花之人,“后园里一半儿香花一半儿瓜/一座茅亭供游人闲话/汉代的天禄辟邪卧在晴光下/静看着凌霄花儿在松枝倒挂/青天绿树,金黄的大花/有什么能美过这天然图画!”同一年冬月来南阳的美国著名记者和社会活动家史沫特莱,是无暇顾及那个时节南阳城可有花草的:坐着大骡子走了18个小时后在深夜进城,阴冷的大雨浇透了她的棉衣和布鞋,被日军轰炸无数次的南阳城满目疮痍,“沿街的许多建筑已经成为瓦砾,有几处地方,已被夷为平地”。而1946年5月,率部起义后被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孔从洲避至南阳城时,枪林弹雨中闯荡出来的他数涉险境,心里眼里,大概只有早早加入党的队伍这一件事吧。 那些年月,是南阳城饱经苦难摧残的时候,即使有花,想必也带着些苦涩。什么都见过,却什么不肯说,老城的古街巷把许多细节暗藏在密布的皱纹里,六百多年的花开花落都在,只等后来人细嗅。


南阳老城:古城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东城河岸,一树桃花


南阳老城:古城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背景破落,桃花依旧

怅然间,再到东城河岸,于杂乱的拆迁场地中,眼中蓦然间闯入一片灿烂:河西岸,一树桃花灼灼而开,粉红烂漫,娇艳欲滴。它是孤独的,城河畔,再无其它花儿相伴;它又是热闹的,密匝匝地,一簇簇缀满枝梢。忍不住久久驻足,与它隔河相望,也不由想到河岸边那些曾绽放过如今却荡然无存的花树,这棵小树,它可会留存?古城的角落里,总有这样的存在,它们似乎历史价值不大,但让人打心眼里想珍惜。就如这棵不管环境如何、前景如何,都一心一意赠人一树春天的桃花一样。

离去后,我对它念念不忘。过几日再去,东城河岸区域已被围挡隔拦,不得而入。昨晚春雨突至,呼啦啦一阵。桃树已经落英缤纷了还是桃花已经零落成泥了?或者它已然不存?我想念着它和它周边的那些林木、砖石,希望每一株生命都能得以善待,希望每一块古城砖都能重返旧位。在拆毁与重建中,在恢复与重现中,还是尽可能多留一些能够让人回忆回味的东西吧,那些逐渐老去的林木、老去的手艺、老去的物件、老去的人,可以在清波绕城中、柳岸花红中静静生活,为古城悠悠历史作个生动的注解。

南阳老城:古城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斑驳老墙,见惯花开花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