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的結果

傳播的結果不是事實的本身,而取決於受眾的認知程度。


上個禮拜在班群裡面輕輕的一個建議,立即被另外一個成員拋出“對與錯”的評定,旋即引起被建議人的情緒飆升,聲明決定掉劍不幹!

七嘴八舌,一邊倒勸其繼續擔責;我,成了衰人。上個月13日,同樣的建議,一樣的性質,回答是:“我儘量試試”。再上溯到上學期,眾人同時一模一樣的操作,互相提意見,是意見,不是建議,也是無事發生,大家情緒平穩。

事後回想,都是技術操作,本身不會引起情緒不好的,後果只會是用與不用和掌握不掌握。一但引進“對錯”,必然招徠物議,有物議就有是非。

脆弱的輿論環境也是中國特色之一,不論是管理者好,還是處理事情,處世好,都得小心謹慎。一著不慎,局面難控。收口,成為不得以而為之的公開手段。

還是在2002年,在一個沙龍上受邀嘉賓(前海爾公司廣告總監)說:“傳播的結果不是事實的本身,而取決於授眾的認知程度。”當時全場一片靜默,良久,主持人孫玉紅說:“那,是不是謬論重複千遍就成為真理?”其略略一笑:操作實踐的確如此。

這是2018年的朋友圈舊作,以此公開發表,有感於時下武漢,湖北的前線人員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回一句的閒工夫都無,卻憑空聽太多太多的對與錯的評定。

也想起實踐中的一些場景,幹活的人大多被不幹活的人指指點點,這個時候,一句:“唔啱呀?你來!”

傳播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