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尊老爱亲”坚持不懈

--访“中国好人”获得者白志军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主持:王军刚

嘉宾:白志军

推荐:汪漪

编审:汪漪 刘立华

时间:2020年 3 月29 日晚20:00-22:00

地址: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节目在线群

同步转播:中国榜样作家群、微信公众平台、《身影》榜样在线访谈群

转播主持人:郭春艳 孙海洋

【嘉宾简介】白志军,男,回族,中共党员。1966年5月出生于宁夏固原市泾源县。2004年举家搬迁至红寺堡区柳泉乡甜水河村;2006年在红寺堡镇办起了铝合金加工部和志军锁业;2014年开办红寺堡区绿洲苗木专业合作社。

29年前爷爷奶奶撒手人寰,留给白志军父辈们的是两位重度残疾的姑母,面对家族无人照看的窘境,面对父母无望的眼神,他主动站出来承担起了其中一位姑母的赡养义务。姑母精神、身体双重残疾,眼看不见、耳听不见,每天撕扯自己的衣服。29年如一日,他精心照料,始终善待老人,因为他坚信老人是留给自己的宝。他用29年的守护诠释了亲情的重量,他用拳拳孝举,彰显了人间大爱。

2017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18年被评为自治区“百孝之星”和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届“孝老爱亲”好人;2019年9月被宁夏自治区文明委授予“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入选辞】从29年前开始,他就承担起了赡养残障姑母的重任。生活贫寒时他不彷徨,老人病重时他不放弃。在精心侍奉80多岁双亲的同时,29年来,他无微不至的关爱着残疾姑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中国好人”白志军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在线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军刚。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船儿扬起风帆”。提起白志军,不管是认识他的亲戚朋友还是社区群众,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他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

在侍奉80多岁双亲的同时,他精心照顾和赡养身患残疾的姑母。29年如一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正含义。

今天《身影》在线访谈节目有幸邀请到2017年“中国好人”获得者,来自美丽塞外江南的宁夏泾源县农民白志军,与我们共同分享他孝老爱亲的故事。有请!

白志军:《身影》节目组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我是宁夏泾源县农民白志军,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主持人:白老师,您好!欢迎做客今晚的访谈节目。我们知道,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居民集聚地。作为穆斯林,请给大家介绍一些回族人民特有的风俗习惯?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宁夏银川南关清真寺

白志军: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大量的只有穆斯林同胞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的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他们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和砖瓦房,房屋坐向一般朝南,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中墙壁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悬挂和张贴人像画。

在回族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是举行宗教活动仪式的地方,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为阿拉伯式,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它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其衣食住行、婚嫁丧葬等方面习俗,均带有宗教色彩。

宁夏回族居民的习俗包含服装、饮食、宗教和节日四大方面,具体如下:

服装习俗: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黑色或棕色无沿小圆帽;妇女多佩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女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饮食习俗:在饮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回族非常讲究饮食卫生,注意淋浴和洗涤。走进农村回族清洁整齐的屋内,往往可看见门后房梁上吊着一个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浅坑,这里是人们经常沐浴大净的地方。平时洗脸、洗手,则用汤瓶,而不用脸盆。至于酒,在伊斯兰教初期仅限制用量,以不醉为限,后因有人酒醉出现贻误正事、影响团结的行为,遂宣布为禁物,不可饮。

宗教习俗: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多围寺而居。礼拜寺渐渐统称为清真寺。“清真”是“伊斯兰”在中国的汉文意译。“清真”一般解释为“清洁真实”。饮食以米、面为主,吃牛、羊、鸡、鱼肉等。逢年过节炸“油香”、“馓子”等食品。回族人很爱喝茶,招待客人时,还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红枣等。清真风味小吃享有盛誉。丧葬:普遍实行土葬、快葬。一般早晨死去,中午就要埋葬;晚上死去,第二天早晨就埋葬。要请阿訇主持殡葬仪式,将死者净身后用白布包身,用移尸匣运入墓地进行安葬。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穆斯林开斋节

节日习俗:回族有两大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来源伊斯兰教。斋戒为穆斯林“五功”之一。开斋节即是斋戒期满的日子。一般在回历的第九个月举行斋戒、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回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因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大家宰杀牛羊庆祝,聚餐联欢。

主持人:从您的个人资料得知,您长期以来坚持自己创业,先后赴新疆、银川多地打工为生,1999年起又经营电焊和铝合金门窗加工等生意。和我们聊一聊您的从业经历吧?

白志军:我21岁学电焊工,1987年在兰州打工一年;1990年在银川某工地干电焊工,前后两年时间;1996年至2005年8月在泾源县荣盛公司做机械维修和电焊等工作;2005年8月,我来到红寺堡移民开发区进行创业发展;2005年底,自己开办铝合金门窗加工铺面,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后来涉足铝材销售;2010年左右,我同朋友一起种植苗木,并于2013年成立了苗木种植合作社。

回顾这些年的从业和创业经历,其中的苦辣酸甜、五味杂陈。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从来不认输、不服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及时充实和完善自己。为了“折腾”,我会经常到外地学习考察创业致富门路。因为见多识广,我的思想非常活跃,常常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如今,我除了经营铝合金门窗加工、铝材销售生意之外,还和朋友合伙成立了苗木合作社。

总之,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回族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宁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主持人:29年前,您的爷爷奶奶撒手人寰,留下重度残障的姑母。面对家族无人愿照看的“尴尬”和年迈父亲的无助,您主动站出来承担起了赡养姑母的义务?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为姑母洗脚

白志军:我们家族有八十多口人,其中有开豪华小轿车的,也有住小洋楼的。我家兄弟姐妹共有七人,兄弟中我排行老三。还有年迈的父母和无人照看的残疾姑母。我的兄弟姐妹嫌弃姑母是精神病人,所以我主动承担起了赡养三位老人的义务。

二十四岁那年,我开始照顾残疾姑母。那时候,姑母还可以看得见听得清,我们吃什么就给她吃什么。我爱人常常为姑妈洗衣服,并给她买新衣服。在我们的影响下,孩子们也从来没有把姑母当成病人看待,相反跟她相处的都很好。女儿会经常给姑母剪指甲,爱人会按时给姑母洗澡,让她像正常人一样快乐的生活。

记得有一次,爱人洗完衣服晾晒在衣架上就出门了,没想到姑母竟把全部衣服撕扯成布条绑成了一根绳子,爱人看到后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我们搬迁到现在的住址——红寺堡区时,因为需要盖房子,围墙和大门都拆掉了。视觉和听觉已经退化的姑母趁着大家都在干活走出去了。当发现姑母走丢时,全家人心急如焚,在我家周围附近分开找。忙了一个晚上,最后在一条土沟旁边找到她,发现她坐在边上差点掉下去。当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我心疼地把姑母搀扶回家安顿好,然后再三叮嘱家里人,今后一定要照顾好她。现在姑母的身体大不如以前,吃饭需要喂,跟她说话声音必须很大才听得清,走路需要摸索前行。

我把姑母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只要有我吃的就有她吃的,我要让她老人家过正常人该有的生活。

主持人:据知,您幼年家境贫寒,生活艰辛,但依然养成了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和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和我们聊聊您的成长经历?

白志军:在老家泾源,条件非常艰苦,每天起早贪黑只为秋天能多打点粮食。后来家里经济条件稍微好些,我就买了一台磨面机,专门帮大家磨面赚钱。再后来自己开始加工粉条出售,由于不懂技术我欠下了一屁股外债。面对一大家子人要生活,我只好把家里的三位老人和孩子全交给爱人一人照顾,独自外出打工。这一出去就是十年,在这期间,我吃了很多的苦,流了很多的泪,也学到了很多的社会知识。

2005年,我们全家搬迁到红寺堡移民开发区。刚来时,家里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也没有床,一家老小就睡在地上。寒冬腊月,看着蜷缩睡在地上的孩子们,我心头很不是滋味。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家里人住上温暖的房子。后来,我发愤图强开了家铝合金门窗加工店,铝材销售店面不断扩大,这一做又是七年。

2010年,我和朋友种植苗木。2014年与五位朋友成立了苗木种植合作社。苗木种植期间,我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挥洒了多几倍的汗水。我每天都是早晨5、6点起床,然后带上馒头和水壶就去种植苗木。直到晚上很晚才回家。这样的日子我过了很长时间,去年我终于和新疆天康饲料公司签订了红寺堡区总代理分店的销售合同。

我觉得人这一辈子,年轻时候必须得吃苦。只有这样,老年时才不会受罪。人的成长经历是人一辈子最大的精神财富!

主持人:爱心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您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是否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白志军:我是农村的孩子,父母亲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父母亲在我们村里是公认的好人,只要遇到要饭的,他们哪怕自己不吃,都会为别人盛一碗饭。如果锅里没有了,他们就把自己的饭倒在别人碗里。母亲经常对我说:“孩子,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不要给别人挖坑!给别人挖坑,最终埋得是你自己,要多做善事,多做好事”。

父母亲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在我的印象里,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逢年过节只给爷爷奶奶做新衣服。正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养成了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和爱护家人的好习惯。

主持人:2005年,您带着家人从固原市泾源县搬迁到红寺堡区,为了更好的照顾姑母生活,您专门腾出一间房子给老人家居住。您的爱人每天总是将做好的第一碗饭菜端给姑妈吃,衣服脏了也全是她一人清洗,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爱人为此抱怨过吗?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为姑母洗手

白志军:我家有个不成文的家风:出门,一定留一个人在家里看着老人。“老人”是我70多岁的残疾姑母,老人无亲生子女承欢膝下,29年来我们一家一直陪伴在老人左右,视她如同亲娘。2005年,我带着家人从固原市泾源县搬迁到红寺堡区,虽然只有两间移民房,可我二话没说专门给姑妈腾出一间房子。我的爱人和孩子们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每天一到饭点,爱人总是将第一碗饭端给姑妈吃;几个孩子一进家门,总是先去看看身患残障的老人。

正是在我们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曾经时而用力撕扯自己衣服的姑妈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以前,我也想过要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可怕老人们寒心。更何况,也舍不得姑妈一人,看着她一天天好起来,咱心里高兴。一直以来,我的心里装得全是这些做人的道理。

只要咱自己的行为能打动身边的亲人,只要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子女之间都能团结和睦、互相帮助,这才是和谐社会下大家庭。如今,我在红寺堡镇经营着电焊和铝合金门窗加工的小生意,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忙碌之余,我们夫妻二人总会留一人在家照顾孩子或老人,也正是这样和睦的家庭经常被邻里挂在嘴边称赞。

主持人:2016年6月,由于重新翻修土房,在七个兄弟姐妹无人愿意将父母和姑妈接过去暂住几天的情况下,不得已您在院子里搭起了帐篷。突如其来的改变让您的姑母很不适应,为此她走失了......

白志军:2016年6月,由于我家翻盖土坯房,当我和七个兄弟姐妹商量让父母和姑妈搬到他们家临时住几天时,没想到竟没人愿将父母和姑妈接过去。没办法,我只好在院子里搭起帐篷和老人挤在一起。由于帐篷和原先屋内的摆设不一样,平时靠摸着东西行走的姑妈在家人忙碌时走丢了。为此,我带领全家人在村里找了一天一夜,最后才在一条沟里找到受到惊吓的姑妈,姑妈一看到我紧紧抓住我的手,生怕我走了。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让老人家受了委屈。。。

新房子盖好后,我按照拆除前老房子的样子,将姑妈屋内的东西原封不动摆回去。我知道,老人眼睛看不见,她靠用手摸来辨别是不是自己的家。让她生活的舒服点,就得更用心。

主持人:

2014年您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了红寺堡区绿洲苗木专业合作社。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是什么?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获奖牌匾

白志军: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并不在于经营的项目必须集中于传统农业,而在于具有农业背景的弱势群体通过合作社进行抱团,依靠固有农业优势开展经营活动挣钱。2014年,经过全方位调查研究,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开办了红寺堡区绿洲苗木专业合作社。

成立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实质性好处:

1.享受国家扶持政策,比如针对合作社的“农超对接”项目;

2.合作社相比公司具有与政府直接对话的权利,因为合作社直接代表农民群体;

3.合作社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比如统一采购农药化肥等农资;

4.合作社有利于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合作社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谈判力量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可以统一种养植规格和质量,有利于促进销售;

5.合作社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以及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质。

主持人:除了赡养父母和姑母,你们夫妻二人还要为了家人的生计日夜操劳经营事业。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难免会磕磕碰碰,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构建和谐家庭需要处理好那些关系?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为姑母按摩

白志军:根据我国农村家庭的实际情况,构建和谐的家庭,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夫妻关系。建立和谐家庭,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家庭和谐的决定性因素。家庭虽然是社会中最微小的细胞,但家庭生活的内容又十分丰富,也相当复杂,夫妻之间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磨擦和矛盾。在农村,尤其是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至今仍然存在严重的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有些早婚的夫妻甚至没有办理登记手续。这些无疑都与我国现行的婚姻家庭制度不相符合,更谈不上质量,夫妻矛盾会更加突出。夫妻之间的家庭暴力在农村家庭中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城市,中西部发生率又明显高于东部。

夫妻之间有矛盾,这并不可怕。因为一般来说,夫妻之间没有根本利害的冲突,只要善于处理和解决,最终是可以化解的。常言说:家和万事兴。夫妻关系和睦,家庭生活和谐,子女就会感到幸福、安全,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就能健康成长。做父母的一定要从培养教育子女的这个“大局”出发,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

二是婆媳关系。在农村,婆媳关系不协调的现象相当普遍,且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媳妇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一切必须俯首听命于公婆,没有独立、自主、平等的人格尊严,生存环境艰难,无法摆脱,只能忍受。“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媳妇做了婆婆,摆脱了受屈辱的境地,就反过来再压迫媳妇,从而形成了妇女压迫妇女的恶性循环。

今天,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做了几十年内当家的婆婆要把主持家务的权力转交给媳妇。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做媳妇的,由于年轻气盛,往往也不大善于处理与婆婆的关系。婆媳彼此不能容忍、接纳,于是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婆媳关系是家庭中的重要“代际关系”,在家庭生活中具有全局意义,直接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关键在于媳妇。做媳妇的要尊重、爱戴、孝敬婆母,多与婆母进行思想沟通,遇事要多忍让、宽容,努力取得婆母的理解和信任;婆母也要“拿得起,放得下”,放手让媳妇挑起家庭生活和生产的重担,努力做好后勤工作。

三是父母子女关系。我们教育子女,就是通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使子女接受父母的教育。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不协调,正确的教育难以顺利实施,子女会拒绝接受,父母会劳而无功。如果子女与父母之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父母的管教会受到抵触,甚至会导致家庭暴力。

在农村,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想怎样对待就怎样对待,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骂孩子的大有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独立生活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很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所以言听计从,即使不服气,也只能屈从。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独立意识大大增强,有了自己的主见,对父母不再俯首帖耳,甚至明目张胆与父母对着干;一些有着严重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的家长感觉到自己的权利和威严遭到了严重挑战,于是矛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有些孩子离家出走,有些造成更大的悲剧。

因此,要顺利地对子女实施教育,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父母与子女要保持思想的沟通,努力建立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而要建立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肩负着主要的责任。

主持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数千年。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但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不孝敬老人、虐待老人和遗弃老人的问题。作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怎样和这种丑恶的现象作斗争?

白志军:目前农村家庭中不孝敬老人、虐待老人和遗弃老人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我国,赡养老人既是子女的道德责任,也是子女的法律责任。一些子女遗弃老人的背后,反映了道德调整的失灵,此时法律必须及时补位,对遗弃老人的行为进行制裁、惩戒。

解决子女遗弃老人问题,既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比如亟需制定养老保险法、社会救济法、老年监护法等,为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体系化支持,同时国家也亟需通过科学制度设计,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解除他们的养老之忧。

要想有效解决不孝敬老人、虐待老人和遗弃老人遗弃老人问题,必须将赡养老年人问题法治化。首先要进一步健全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除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外,还亟需制定养老保险法、社会救济法、老年监护法等,从而形成一套互相支撑的养老法律体系,同时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前置性,有利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具体执行和防患于未然。

其次要保证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有效适用,在每一个具体的个案中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和稀泥,不走形式,让老年人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法律的温度;让违法者无颜立足,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被别人照顾的时候,我此刻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我经常对儿女这么说。

作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我经常用实际行动教育儿女,引导他们养成“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让每个人都牢记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的基本品德。

主持人: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有那些感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白志军: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二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当时由于我的操作失误导致触碰到高压电线,幸好及时被放置于木板上隔离电,经过10小时的抢救,我终于从鬼门关逃了出来。醒来后我神志不清,行动不便,一直是爱人陪在我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直至我康复。

七年前,我修剪门前槐树,因未站稳从三米高的梯子上仰面摔下。当时我整个身体都麻木了,硬撑着站起来才发现直不起腰。后来爱人和孩子把我送到医院拍片检查:发现三根肋骨和两块脊椎骨骨折。经过7个小时的手术,我的背部打了8根钢钉,如同植物人一样,每天由爱人伺候我。帮我洗脸、喂饭、喂药、接尿、擦洗身子、推拿按摩,她每天要帮我翻身十几次。

虽然她的身体也不好,但她为了能让我早日站起来,一直默默的坚持着。她背负着各种压力,每天鼓励我,搀扶着我像教小孩子走路一样教我。我在床上躺了半年多,她从未有半句怨言,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我慢慢可以独自一人一瘸一拐的走路,自理能力也一点点恢复。时隔一年,爱人陪我去医院取钢钉。这一年多,我的两次手术,爱人明显憔悴了。她脸上的皱纹加深了,头上的白发增多了,患难之中显真爱。在此,我通过这个节目,我想感谢我的爱人,感谢我的孩子,感谢那些关心我的人,感谢他们为了我付出了很多,让我获得了重生。所以,我今后会继续帮助别人,多做好事善事!

主持人:通过这个访谈,您如何看待榜样?如何看待《身影》节目?您对大家有什么寄语?

在线访谈《身影》节目‖第781期榜样人物(白志军)

2017年1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白志军:榜样,在名声未扬时,并无人评头论足和说三道四。一旦被确立为榜样,种种非议甚至非难便接踵而来。一些榜样人物害怕被社会宣传,一方面是怕遭非议和讽刺;另一方面是被树为榜样后,觉得社会公众同自己疏远了,产生了孤独感。我们应正确看待榜样,理解榜样,关爱榜样!

学习榜样,就要用榜样的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克服自身缺点与不足,逐步提升思想境界,最后达到赶超榜样。只有这样,才是学习榜样的正确态度。

《身影》顾名思义: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好人好事像影子一样时刻跟随在我们身边。这个社会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和弘扬好人好事,《身影》节目做到了!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生命就像大海,如果没有狂风暴雨的袭击,生命就显得枯燥乏味。孝敬老人,爱护孩子,与人为善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应传承下去,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贡献的人!

主持人:孝敬老人、夫妻恩爱、待人有礼……在白志军的身上,渗透的是一种“修养”,一种内涵,绝不是用一两个词能总结的。

敦厚朴实的白志军29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病残姑母毫无怨言。他说:“百善孝为先,我只是做了普通人都会做的事。我舍不得姑母,就算再忙再辛苦,也要留在身边尽心尽力照顾她。”

他们夫妻二人常说,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家和才能万事兴。"

非常感谢白志军同志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谈,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汪漪老师的特别推荐,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我是主持人王军刚,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