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安家》结局大团圆,房似锦原谅了她那个重男轻女的吸血鬼母亲,徐文昌也和那个自己恨了多年的父亲拥抱和解了。

怨恨了那么多年的心结,就这样被化解,确实有些牵强,但透过这些,我们却看到一些真相。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1.原生家庭的心结被强行解开,并非完全没道理

徐文昌的爸爸早年出轨,妈妈在他7岁生日那天跳楼自杀,然后小三扶正,成了家里新的女主人。

虽然徐文昌物质生活一直都是富裕的,但在心理上,这样的创伤,影响太大,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因为恨父亲,他选择做了父亲最不喜欢的房产中介;因为恐婚,和张乘乘的婚姻,他一直都处于被动。

所以,徐文昌表面上是个好好先生,但其实内心是叛逆的,他心底的那些创伤决不能被碰及,比如张乘乘出轨后他的决绝;坚决不做阚文涛给小三买房的单子;还有他的生日,也是他妈妈的忌日,不能过。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和房似锦的结识,让徐文昌改变了。

刚开始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喜欢上房似锦,毕竟房似锦和他的前妻张乘乘完全是两个不同类型,一个是只知道卖房子赚钱的女强人,一个是善于撒娇发嗲的蛇精美女。

后来发现,张乘乘的个性,只会依赖徐文昌,她永远都无法、也不会愿意真正走进徐文昌的内心去了解他,所以徐和张的婚姻早晚会出问题。而房和徐都有着原生家庭深深的痛,两人同病相怜,相互取暖,彼此理解,这样的爱才走心。

而且,房似锦悲惨的原生家庭问题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徐文昌自己对原生家庭的恨,他在帮房似锦处理房母勒索威胁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和善;他心疼房似锦失去爷爷,差点与房母动手,但他还是劝房似锦对生病的母亲伸出援手,说打断骨头连着筋,断不干净。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如果他真的对父亲恨之入骨,无法原谅,那他不可能会这样劝房似锦。

虽然两人都恨父母,平时没事的时候表现的不在乎,可一旦事涉父母,他们又会不自觉的做出强烈反应,比如一提到父亲,徐文昌情绪就很激动;房似锦想逃离家人,但她仍然一次次向母亲妥协。起码在情感上,他们并没有完全独立于原生家庭,因此情绪上就只能受制于父母。

事实上,能做到情感完全独立于原生家庭的人很少,尤其中国人家庭观念非常重,在世俗的观念里,如果不能与父母和解,别说电视剧不圆满,连真正的人生都会不圆满,有缺憾。这就是他们被强行和解的真相。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2.现实中原生家庭的恨被化解的,不多,需要时机

现实中的孙俪也有个不幸的原生家庭。孙俪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抛弃了她们母女,母亲一个人带大她,吃了很多苦,孙俪也因此恨了父亲很多年。

很幸运,长大后的孙俪很争气,不仅事业发展的很顺利,婚姻家庭也都很美满。

可实际上,原本孙俪和邓超都是不婚不孩主义者。邓超的原生家庭也是个重组家庭,年少时候的他非常叛逆。后来二人因戏结缘,结婚生子,爱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而孙俪的父亲后来的日子过的并不好,一家人生活窘迫。孙俪成名后,有媒体找到孙父,试图挖孙俪的黑料,但孙父没有说一句女儿的不是,始终在维护她。

孙俪听说后,心里五味杂陈,邓超见此,劝她放下对父亲的恨。其实孙俪恨父亲很大程度是因为母亲,她觉得母亲为自己吃了太多苦,如果自己原谅了父亲,那就是背叛了母亲。

纠结不已的孙俪去问母亲:“还恨父亲吗?”孙母说:“早就不恨了,有了你,我很满足。”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听完母亲的话,孙俪最终决定放下仇恨,与父亲和解,现在她和父亲一家人相处的都很好,这里面邓超的功劳很大。

他们父女能和解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孙父先做出了维护她的行为,也就是有主动求和的意愿,加上孙俪已经拥有的爱多少缓解了她心中的伤痛,还有老公和母亲的正面反馈,因此她才有余力去原谅父亲。

这个和解的过程显然并不容易。能和解固然好,但若没有这种机遇去和解,难道只能抱恨终身?未必。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3.不和解,照样有出路

经常听到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简直就是给了父母一把尚方宝剑,意思就是不管他们怎么对待孩子,都是对的。如果父母做了错事,或者严重伤害了子女,子女不能反对,只能接受?不然就是不孝、被人唾弃?这太荒谬了。

子女和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父母伤害了子女,那子女应该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做出回应,不应该被道德伦理绑架。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以提出需求层次理论闻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就和母亲的关系非常恶劣。他的母亲脾气暴躁古怪,尖酸刻薄,对马斯洛的伤害非常大,所以他一直都很恨他的母亲,一生都没有原谅她,甚至连母亲的葬礼,他都没有参加。

但这并不影响他自己的人生照样过的幸福美满,他和妻子十分恩爱,和孩子们的关系也很好,事业上也有自己的建树。

马斯洛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观察他们的行为,孩子的行为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觉得非常美妙,也为他后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认为,一个人是什么样子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蔡康永在《情商课》里说,不被父母偏爱的孩子,与其把注意力放在一个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爱的小家里,不如把视线转向外界更广阔的世界,若能在外面更大的世界,获得成就和尊重,那其实是更大的福气。

他给了一个办法:童年被父母伤害过的人,可以去试着找个合适的方式与父母平等的沟通,明确告诉他们你的感受,注意不是以受害者的身份去求和解,而是为了让自己得到解脱。

其实很多人都在原生家庭中或多或少受到过伤害,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也说自己身上有很多童年的创伤,小时候不知道,长大后遇到事才意识到。

徐文昌、房似锦与父母牵强的和解,恰恰说明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真相

所以,有原生家庭的创伤也好,与父母和解不了也罢,既然这些先天因素我们自己无法控制,那我们就努力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事—学习与自己和解,给自己足够的勇气去质疑过去,发现未来,重塑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