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2年,領導記不住名字,你是怎麼一步步變成職場“透明人”?

復工後的第二天,單位召開工作會議,領導要求幾個部門的全體人員都要參加。在提到上半年的重點工作時,強調部門負責人要加強重視,年輕人也要主動擔當,積極發揮作用。


為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還特地點了在場年輕人的名字:張××,李××,王××……當快點到我旁邊的一位小夥子時,領導突然卡殼了。我心想,領導不至於都不知道這小夥子叫什麼吧,畢竟他來單位都快2年了,然而,事實正如我所預料。


為了緩和當時尷尬的氣氛,旁邊的負責人悄悄提示領導:他叫周××,領導這才恍然大悟,叫出他的名字。雖然自始至終這小夥子表現得都很“淡定”,但是通過他的眼神我還是感受到了他內心難以掩飾的尷尬和窘迫。


工作2年,領導記不住名字,你是怎麼一步步變成職場“透明人”?


在職場上,經常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工作時間不短,事情不少做,但是業績平平,人緣平平,意見少,想法也少,上臺主動發言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漲工資的時候領導不會想到他,同事一塊聚餐的時候大家也不會想到他,這種人我們稱為職場上的“透明人”。


他們曝光度低,存在感差,也許工作同樣努力,但是沒什麼特長,加之不善言辭或者性格原因,總是難以讓領導感受到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工作2年,領導記不住名字,你是怎麼一步步變成職場“透明人”?


在職場上,為什麼有的人能夠混得風生水起,而有的人慢慢地淪落成為可有可無的人?


我總結成幾點原因,分別是:

性格內向,遇事不會主動表現;

不善言辭,更不擅長社交,不能認識更多的人;

各方面表現平平,實在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也有種情況是他們主動選擇做一個“隱形人”,不想與人交流,不想被人發現,更不想承擔某些責任,只想安安穩穩地過自己的小日子。在他們看來做一個揚名立萬的人太難了難,而做一個寂寂無名的人卻很容易。


大久保幸夫在《12個工作的基本》中提到:在上課、開會等集體場合或一對多的場合中,個人的責任會相對變小。如果你真想充當一個“僅僅在場”的人,很容易就能辦到,只要你不發言、不出聲、表情也不變就行了。但是你這樣做,就會被貼上標籤——“沒必要出席會議的人”,大家下次開會肯定不會再叫他了。


工作2年,領導記不住名字,你是怎麼一步步變成職場“透明人”?


比如,上學的時候,總是會有這樣的同學——老師提問時從不敢主動舉手;為了不被點名回答問題,就儘量避開老師的視線;有問題寧可埋在肚子裡也不願意主動發問......其實,他們不是沒有想法要說,而是怕自己說錯了,在眾人面前淪為笑柄.這種有意而為的“透明”實質上是一種嵌到骨子裡的自卑。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當初上時候,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特別靦腆,遇事遇人不敢多說一句話,雖然那些年我也在努力工作,但是周邊的人一個個都上升了,只有自己還在原地轉圈。


後來,單位一個師兄找我談心,告訴我這樣不行,以後有想法要主動表達。我說,不是我沒想法,而是害怕我的想法行不通,怕我的意見被別人否決,怕說錯了適得其反。


師兄一聽就急了,你覺得說錯了丟人,難道你待在原地不動就不丟人了嗎?你總是怕這怕那,謹小慎微,最後又得到了什麼?


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讓一個人變得不再在意自己的想法,讓他覺得自己可有可無的原因,除了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之外,還有就是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你覺得“閉嘴”是你掩蓋失誤的“遮羞布”,但實際上,它卻是讓大多數人忘記你還存在的“催化劑”。


工作2年,領導記不住名字,你是怎麼一步步變成職場“透明人”?


如何能讓自己變得不透明?性格外向,能說會道就可以嗎?


並非如此,性格外向,開朗活潑的人能讓他人看到,但並不能引起他人關注。因為一個人優不優秀,能否被人注意到,不取決於他的性格怎樣,而在於他的成就大小。


工作2年,領導記不住名字,你是怎麼一步步變成職場“透明人”?


所以說,懂得積蓄力量,抓住機會,發揮潛能,做出成績,才是提高職場辨識度的關鍵,以下幾個方法,能夠幫你點亮職場“能見度”。


專業能力是證明自己價值的最有力的武器


上學的時候,聽過一個大學校長的演講,其中很多內容都已經記不清了,唯獨一句話至今難忘,他說:同學們,一定要熱愛你們的專業,因為沒有專業,就沒有一切。


我覺得這句話不僅僅適用於學習,更適合於職場。因為無論在任何一個領域,專業能力永遠都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是證明自己價值的最有力的武器。


我們單位有一個女生,工作一年多,一直默默無聞,鮮為人知,給人一種無足輕重的感覺。可就是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姑娘,在去年全省業務大比武中,以全市第一的成績,進入決賽,上級領導在公司近千人的全體會議上還特意點名表揚了她,要求公司的年輕人向她學習。


工作2年,領導記不住名字,你是怎麼一步步變成職場“透明人”?


如果說大多數人之前並不認識這個小姑娘的話,那麼經過下次事情,相信所有的人都會記住她。


在職場上,最能證明存在感的就是你的工作能力。這就像在學校用學習成績刷存在感一樣,你可以相貌平平,可以人緣慘淡,但是你一定要成績突出,吸引老師/領導的注意,只有這樣才能打破職場“透明”的壁壘。

用“彙報”證明你為公司所做的努力


工作中,很多人會有這樣一種疑問:隔壁的×××,論能力我不比他差,論努力我們不相上下,但是,為什麼他偏偏比我更受重視?其實,除了工作勤奮努力之外,你還要會彙報。


彙報,不是讓你去領導面前吹噓邀功,而是在踏踏實實完成的基礎上,主動“領會意圖、告知進程、接受檢驗”。


通過彙報工作,一方面能顯出你對領導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能讓他知道你都做了些什麼、取得了哪些成績,也方便領導對工作的把控。


因為領導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工作一項項安排下去後,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杳無音信。在這種狀態下,事情出現紕漏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反之,你若能適時地將工作情況反饋給領導,通過你反饋的信息,領導就能根據實際做出相應的決策。


在彙報的過程中,你既展現了自己的能力,又幫助領導掌握了事態發展的進程,領導自然會對你刮目相看。而那些“只做不說”的人,也許同樣努力,但是相比於前者來說少了主動展現自己的機會,畢竟在一個人才濟濟的單位,有時候酒香也怕巷子深。

發揮你的優勢,展現個人特色


在《現在,發現你的優勢》一書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些真正很成功的人,其實也是滿身缺點的人,他們之所以那麼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有這些缺點,而是因為儘可能發揮了他們的優勢,而很多人努力地想要彌補自己的缺點,結果無非成為了平庸的人。


在這個社會上,具有非對稱優勢是一個人取得關注獲得成功的重要方法。什麼是非對稱優勢?就是你有的,身邊大多數人沒有。


工作2年,領導記不住名字,你是怎麼一步步變成職場“透明人”?


有的人不精通於處事,但考試卻總是名列前茅;有的人學習上回天乏術,但卻擅長於寫作;還有的人學習和寫作都不行,但應付複雜的人際交往時,卻如魚得水,凸顯“非對稱優勢”是區分你和其他人最好的方式。所以,儘量發揚自己特長,並努力做到可觸及範圍內的“最好”,是刷新職場存在感的重點。


工作2年,領導記不住名字,你是怎麼一步步變成職場“透明人”?


我們經常說,職場上要夾著尾巴做人,要低調謙虛,不要太過於張揚。這一點確實沒錯,尤其是對於剛入職的新人來說,對於單位的情況和業務內容都不太瞭解,更要少言多做。


但是低調謙虛的本意是讓你要學會韜光養晦,日後一鳴驚人,而不是讓你做一個“透明的人”。


如果一個人對於集體來說可有可無,那麼當這個集體面臨危機時,首先淘汰的就會是這些人。真到那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你的透明不是對自己的保護,而是對價值的淡化和能力的扼殺。你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只能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