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阿碧给小孩糖,在小孩嘴里是甜的,在她心里却是苦的

  • 晶晶大叔独家稿件,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抄袭搬运会带来封号风险!

阿碧在《天龙八部》算是一个很小的角色,就像她的名字阿碧一样,绿叶配红花始终是个配角。若不是《天龙八部》苦情的结尾,很多读者早已忘却还有阿碧这个角色。

《天龙八部》阿碧给小孩糖,在小孩嘴里是甜的,在她心里却是苦的

《天龙八部》苦情的结尾,可谓是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也反映出众生相的悲情和困苦。金庸借段誉的心声,说出《天龙八部》四个字的真实含义:各有各的缘法。

痴情既是苦情,甜蜜的背后

阿碧这个人物,其实和《鹿鼎记》中的双儿十分相似,都是很有争议的人物。她们身上都有古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身影,但她们在小说之中,是受人尊敬,有人身自由的。她们的身份只不过是,古时封建社会现实制度下的真实写照。

《天龙八部》阿碧给小孩糖,在小孩嘴里是甜的,在她心里却是苦的

阿碧对慕容复的倾心和痴情,并不亚于王语嫣对表哥的情感付出。阿碧和王语嫣的情感付出不一样,阿碧不求任何回报和结果,只求慕容复能心想事成光复大燕。

甚至慕容复是个大奸大恶之人,也能得到阿碧的支持和谅解,以此看来阿碧对慕容复的痴情,注定是苦情的结局。

《天龙八部》阿碧给小孩糖,在小孩嘴里是甜的,在她心里却是苦的

看似痴情苦情的陪伴,阿碧觉得是甜蜜的,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又觉得是苦的,这个苦并不是她内心中的苦,而是怜悯慕容复悲惨结局的苦。

慕容复沉浸美梦,阿碧如愿以偿,糖是甜的心是苦的

阿碧的出场,一口苏州话,早已让读者记住,这个天真无邪的江南女子。往往看金庸武侠作品,到结尾都会有无限的遐想。

阿碧这个人物,早已在开头,设下了精妙的伏笔,这个伏笔就是为了突出,《天龙八部》结尾的苦情。

《天龙八部》阿碧给小孩糖,在小孩嘴里是甜的,在她心里却是苦的

金庸老爷子,怕读者日久天长,忘了阿碧这个角色,特意赋予她两大特点,可以弹奏软鞭和算盘,弹几句《采桑子》,唱一曲《二杜良辰》,更加稳固这个江南女子的形象。尤其阿碧因内急天真无邪的个性,更让人记住了这个个性十足的江南女子。

慕容复光复大燕的美梦被现实打破,他的悲惨结局是命中注定之事,但他也是幸运的。慕容复沉浸在异想天开的美梦之中,不仅保住了性命,也得偿所愿阿碧的心愿。

《天龙八部》阿碧给小孩糖,在小孩嘴里是甜的,在她心里却是苦的

《天龙八部》结尾,慕容复兴高采烈心旷神怡,沉浸在一群小孩的朝拜之中,这也是他一生梦寐以求的愿望。只不过如今这一切,都是阿碧用心良苦的安排。

小孩手中的糖果,永远是甜甜蜜蜜的,阿碧对慕容复的痴情,也永远是甜蜜的回忆。阿碧虽得不到慕容复的心,但最终却如偿所愿,永远陪伴在慕容复的身边,这也是《天龙八部》最大的悲情。

《天龙八部》阿碧给小孩糖,在小孩嘴里是甜的,在她心里却是苦的

有读者认为阿碧在《天龙八部》可有可无,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金庸武侠作品注重于中华美德,和人生哲理,单一注重五花八门的武功,这是不理解金庸武侠真正的武侠含义。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一个正义之士必备的准则。

阿碧看似在《天龙八部》若有若无,毫无意义,但其是《天龙八部》最关键的画龙点睛之笔。各有各的缘法,正是《天龙八部》演绎众生疾苦的真实含义,也是一切因果皆由自己而起的真实写照。

《天龙八部》阿碧给小孩糖,在小孩嘴里是甜的,在她心里却是苦的

慕容复的悲惨结局,是其为其恶应有的买单,阿碧最终的选择,也是她内心深处真实的意愿。就更《天龙八部》结尾,阿碧对一群小孩说的一番话,明天还来还有糖吃。糖是甜的,心是苦的,这也是最终自己的抉择。

说白了,小孩选择的是甜蜜的糖,阿碧选择的是心中疾苦。晶晶大叔也一样,认为正义思想观点,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心态。(图片来源金庸武侠网络影视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