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提起白先勇,脑海浮现的是他作为客座教授在各个高校讲述《红楼梦》的情景,课堂下座无虚席,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倾听他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红楼人物命运和时代背景。白先勇文风细腻、温和,他擅长用最平实的语言,对书中人物细致入微进行观察,进而演绎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

而这一短篇小说《金大奶奶》延续了白先勇对于人物一贯细腻的观察,他用“我”、顺嫂、和小虎3种视角讲述了金大奶奶从豪门阔太到穷困潦倒、绝望自杀的悲惨经历。金大奶奶的悲惨命运既是白先勇对于下层女性命运深刻的同情,也是对于人性冷漠的鞭挞与反思。

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下,俯瞰的是金大奶奶不幸的一生

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了随奶妈顺嫂在上海的虹桥镇暂住的见闻与经历。虹桥镇是个美丽的地方,它有着肥沃的土地和黄澄澄的油菜花,村民有着富足的生活。在虹桥镇最有钱的则要数金家,因为金家不仅有几百亩地,也有一所很大的房子,房子里的家具很是气派且价值连城。

房子里有着乌亮的酸枝木做的家具,四张八仙方桌,桌面中间都嵌着带了青斑的大理石。厅堂四壁上挂满了字画,茶几上也陈设着一些五颜六色的盆景古玩。

从这段描述中隐约看出金家的豪门做派:金家古色古香家具的讲究,说明金家资产丰厚。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大奶奶在金家连吃口饭都战战兢兢,她时刻要看金二奶奶和佣人的脸色。

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金大奶奶的这些表现不仅让“我”感到惊奇,也令“我”不解。按道理来说她作为一家之主,金家所有的田产和家产都是她前夫留下的,而现任丈夫金大先生不过是因娶了她而才过上了富人的生活。

但金大奶奶的现状就是如此残酷,更过分的是她被随后进门的弟妹金二奶奶整天打骂和欺负,甚至连吃饭也要看金二奶奶的心情和脸色。

她探头探脑地走到客厅来倒杯茶,这时金二奶奶恰好坐着客厅里,金大奶奶马上慌慌张张绕过走廊缩回去。

金大奶奶对于金二奶奶的恐惧之情溢于言表,只要有金二奶奶在场,无论是喝水、吃饭或是走动,金大奶奶都小心翼翼的。白先勇用这些看似平常的叙述,让人看了直觉如鲠在喉和忿忿不平,作为“资产创始人”的金大奶奶,一家人吃她的、用她的,然而金家任何人都不把她放在眼里,甚至连佣人也敢谩骂和嫌弃她。

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而金二奶奶又是一个厉害角色,她不仅十分精明,而且嘴尖辛辣,连丈夫金二先生和儿子小虎都不敢得罪她。不过她对“我”倒是很温和,并且告诫“我”,不要去靠近金大奶奶,更不要理会她。

有一次“我”路过金大奶奶的房间,不巧被金二奶奶看见,便低声对“我”说:“容哥儿,千万别去惹那个老太婆,那个女人是贱货。你记住了吗?”

弟媳竟然用如此恶毒的语言攻击嫂子,该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呢?而真相是金大奶奶一生善良淳朴,即便是她带来的全部财产被金大先生掳走,也只是委屈求全到希望能吃上一口残羹剩饭就很满足,能让丈夫金大先生多看一眼就觉得很欣慰。

更可叹的是金大奶奶为了博得金大先生的垂怜,她偷偷往皱了的脸上涂雪花膏,描一对弯弯的假眉。希望丈夫对自己别那么厌弃,然而她的“女为悦己者容”却用错了地方。

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金大先生经常在住在上海的“情妇”那里,即便是偶尔回来也从来不理妻子,更过分的是为了迎娶“情妇”过门,想把妻子赶出家门。可怜金大奶奶在没嫁金大先生之前过着“豪门阔太”的富足生活,嫁完金大先生后就变成了“人见人嫌的老太婆”。

文中的“我”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但目之所及的却是人情冷暖和“只听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且不敢表达悲伤的肝肠寸断,这是金大奶奶的悲剧人生,也是手无缚鸡之力下层女性的悲伤与无可奈何。

旁观者顺嫂的视角下,蕴含的是对于金大奶奶深刻的同情

“我”的奶妈顺嫂却一直都是金大奶奶的好朋友,只不过她与金大奶奶的交往一向都是秘密进行的。要么趁着金二奶奶打牌或谩骂佣人时,顺嫂才会悄悄溜到金大奶奶房间里聊聊天。

但奇怪的是每次顺嫂出来都是眼晴红红的,而且顺嫂常对“我”说:金家只有金大奶奶一个好人,顺嫂这样认为有两方面理由:

一方面是金大奶奶带来的家产才令金家人过上富足生活,但金家人过上好日子后随即将金大奶奶抛弃;另一方面金大先生从不给妻子好脸色,但金大奶奶并无太多怨恨,反而一直检讨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当金家老少都在唾弃金大奶奶是个“死老太婆”,“没用的老太婆”,“贱女人”,“老娼妇”时,只有顺嫂用自己的愤慨为金大奶奶打抱不平,此时作者用了神情和语言

的描写。

“胡说八道!”顺嫂的胖腮帮子渐渐鼓起来了。“这起人都丧尽了天良,一齐拿人爱来做出气包。唉!金大奶奶的身世不知道多么地可怜呢!”。

这里用了胖腮帮子鼓起来,形容顺嫂的愤慨心情。比如说当顺嫂替金大奶奶鸣不平时,腮帮子会鼓成两个“小皮球”,等“小皮球”消掉后,一对眼眶却红了起来。而顺嫂的表情中蕴含了对金大奶奶的怜悯之心,更有着对于金家人“恩将仇报”的痛恨。但是顺嫂也不过只是一个社会底层妇女,对于金大奶奶的遭遇她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所以当顺嫂看到金大奶奶被欺负时,只是脸上的“小皮球”不知道跑起来多少次,不过是偷偷“敢怒不敢言”。顺嫂只能看着金大奶奶蹒跚孤单的身影,眼中含了很久的两包泪水忍不住滚落下来。

顺嫂人轻言微,社会地位低下,她维护金大奶奶的行为,最多也只能不去金家,不让“我”再和金家的小虎子走太近。但顺嫂的情绪与认知代表的是具有善良和同情心,却没有社会地位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无奈,以及蕴含着对于弱者的同情。而这些情绪和感受不仅是顺嫂的情绪,也是作者白先勇对于社会底层妇女的同情,以及对人性冷漠的抨击。

孩童小虎子的视角下,鞭挞的是“上行下效”人性的冷漠麻木

小虎子与我“我”玩得很好,又是金二奶奶的独生子。按辈分算金大奶奶算是小虎子的伯娘,但小虎子从来都叫金大奶奶“老太婆”。小虎子还嘲笑金大奶奶缠着小脚,走路时左一拐、右一拐

,像个“大母鸭”。

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这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于伯娘的评价,且不说“尊老”,连起码的尊重与亲情都荡然无存。十几岁是一个天真灿烂的年龄,本该单纯如水晶一样透明,这些不敬的称呼和残忍的语言反倒给小虎带来了浓浓的乐趣:

“我大伯总不爱理她,有时老太婆跑到我大伯面前啰嗦,我大伯就抹她一鼻子灰,骂她是个老娼妇。”说完小虎子拍着手叫了起来!


小虎子还笑着告诉“我”:有一次听到“老太婆”一边哭一边骂大伯没良心,骂娘尖酸刻薄,然后告状给母亲,然后母亲一把抓住老太婆的头发,狠狠一顿毒打,只揍了一顿,然后半个月没起来床。

这是小虎在跟“我”讲述金大奶奶的遭遇,幸灾乐祸与欢欣鼓舞之神态溢于言表,却让读者愤恨,但作为孩童的小虎之所以对于亲情麻木不仁和对于长辈出言不逊的深层原因,则是受金家畸形的教育观和恩将仇报的丑恶人性息息相关。

在金家,不仅小虎如此,连佣人端饭给金大奶奶时,也会阴阳怪气的嘟囔:“老太婆”真讨厌!凭她那副酸像也配指使人?”

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虽然作者白先勇并没有用浓墨重彩去描绘金大奶奶有多惨烈,小虎有多过分的行为,但字里行间里却给读者一种身在其中切肤之痛,对金家人的麻木冷漠,有着欲说还休的触动:怎么会这样坏心眼的金家人?怎么会有这样可怜的金大奶奶?她本是豪门阔太,却因为遇人不淑遭到鄙弃和厌倦,后半生痛苦不堪。

换一种角度来看,小虎和佣人有对金大奶奶有这样的不屑与挖苦、讽刺甚至是轻视,与他们本身并无关系,因为一个少不更事的孩童哪里来那么多“险恶之心”?无非“上行下效”罢了!比如:父母做什么、说什么话,孩子就会学什么!所以小虎的行为与举动,与金家人大都冷漠、自私、冷酷无情息息相关。

写在最后

一头斑驳的短发乱七八糟地披在脸上额上,背上的长杉不知道被什么东西钩去了一块,白色的内衣染上了一片殷红的血。她一面挣扎一边喊:你们霸占我的房子,还要我搬出去,我就是死在这里,你们也不能把我拖出这个大门。

这是金大先生要娶妻时,将金大奶奶赶出金家时她最后的垂死挣扎,尽管金大奶奶以丢掉半条命的代价暂时留在了金家,最终却还是死了,她在丈夫迎娶新娘当晚自杀了,场面凄惨而恐惧。

她的手一只叉着自己的颈子,一只揪着自己的胸,两眼翻了白,睁得大大的瞪着天花板。

而金大奶奶死时,新郎金大先生正挽着她新娘,接受着众人的祝福,一派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和和美美。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黛玉临死前,以及宝玉成婚时的情景,一边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一边是“香消玉殒人不知”。不同的场景,一样的悲戚,所谓悲伤逆流成河之伤痛莫过如此!

从“豪门阔太”到被逼自杀,她一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抉择?

随着金大奶奶的草草下葬,金家新的生活看起来“美满又富足”!新过门的“金大奶奶”漂亮有手段,她与金二奶奶相处得“情同姐妹。”生活就是如此的讽刺,同时又让人觉得压抑和悲哀,而这无数的悲哀便是金大奶奶生前无处话凄凉人生的写照,以及含恨而终的死不瞑目。

金大奶奶死后,金家的生活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唯一不同的是:“我”再不跟小虎玩了,因为害怕;而顺嫂也不再去金家,因为愤怒。

而悲剧故事总带着一种病态美,它让人时而情绪激动,时而引发思考,时而忍不住悲伤和感慨。对于金大奶奶来说,她一生淳朴善良、单纯胆怯、唯唯诺诺,却并未因为退让而获得幸福,而顺嫂代表的则是弱势群体中还未泯灭的善良,以及星星之火中与命运的抗争,这是善良与希望之路的觉醒,也充满了对于人性美好与善良的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