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先有长治县,后有长治市

长治县历史悠久,堪称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宗藩大国”、“山西巨郡”之称。殷、周之前这里属《禹贡》所分九州中的冀州,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期之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国分晋,韩置上党郡,上党为其别都,长治县属归韩国。公元前262年,上党太守冯亭联赵拒秦,率上党十七城归降赵国,长治县之地属赵。秦始皇时,天下分为36郡,仍属上党郡。为中国最早开埠地区之一。

后几经易名,于明至嘉靖八年(1529)更名为长治县。名称系嘉靖亲赐,起因于陈卿起义,在历时八年之乱后,嘉靖皇帝深感上党政治军事之重要,经平叛功臣夏言建议:升潞州为府,赐府名“潞安”,拆壶关、黎城、潞城之地在青羊山中设立“平顺”县,割附郭“百里长廊”置长治县,意为潞州从此安定,祈望长治久安。从此,府县同城而治,一直延续到1971年县城迁址韩店镇。因而“先有长治县,后有长治市”,至今已400多年。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以中国为范围,如果说,100年文明看上海,1000年文明看北京,3000年文明看西安,5000年文明看山西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么,长治应该属于山西核心区域之一!如果以长治为中心画一个100公里的圆圈,源远流长的上古殷商文化将囊括其中!这是古老中国最核心的区域所在。

县域经济方方面

长治县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自古比较发达,境内富藏煤、铁、硫磺、石膏、铝矾土、石灰石,有“煤乡”、“铁府”之美称。境内煤炭开采年代相当久远,炼铁铸造也有2000多年历史。春秋时冶铁即已开始。历经唐宋元明各朝代,已成为全国的铁器生产基地。明以后,县域经济达到高峰。据《明史·食货志》和《续文相通考》记载:明洪武五年(公元1373年),全国设有13个冶铁所,潞安铁所则为其中之一,县境内之荫城还专门驻有“铁官”,负责管理监督冶铁业。此外,县里生产的陶器、砂器、丝绸、皮革、织毯等手工制品也以造型别致、制作精良、工艺考究而畅销四方。明代万历年间,长治县生产的砂锅,以其物美、耐实而大受京都居民喜爱,每年京城销量达15000多口。以此为基础,潞商运用而生,此为晋商先驱。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因为发达的手工业积累,等解放后,长治县先后建立了一大批手工业合作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治县大办“五小”工业,手工业合作社升级为小型企业。如苏店电器厂、苏店铸造厂、上秦轴承厂、信义农机厂、信义农修厂、韩店电炉厂、韩店皮革厂、北呈机电厂、北呈阀门厂、横河车辆厂、西火五金厂、荫城砂轮厂、经坊低压电器厂、内王化肥厂以及焊条、造纸、塑料、铜器等工厂。县营二轻工业之发达,晋省领先,仅有晋城县可比。其最高峰为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长治洗衣机厂,其生产的海棠牌洗衣机曾经风靡中国一时。

先天富足的县域平台

地理位置:长治县地处晋之东南,太行山脉中段西麓,上党盆地东南部,是长治、晋城两市的中间连接带。距离长治城区15千米,北距省会太原230千米,距离北京680千米。面积仅483平方千米,系山西省面积最小县域。

……

从气候、物产、民俗考察,长治县先天富足,备受上天眷顾,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平台,居民属于有福之人,幸福指数很高。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没有特色就是其特色

总结长治县县域文化,“没有特色就是其特色”。因为外边有的,这里全有。但是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均衡性,而不是剑走偏锋,形成一个单纯的特色。因而说,它不是腾冲那样的边地,不是大理那样的异地,不是拉萨那样的雪域,不是宜昌那样的三峡,不是三亚那样的海角,不是漠河那样的极地!即使放到山西一隅,你没有大同那样的长城和石窟,五台那样的山体与佛教,平遥那样的古城与票号,永济那样的黄河与铁牛,就是比起临近的壶关、陵川,其太行山特色都不够典型。这是长治县的遗憾,然而长治县不可复制的的地方,正是它的中原文化的丰富性。我们必须转换思维方法,重新认识这块土地——它是一个综合体,是山水地理与古迹遗存的复合,是古代人文与现代创新的融合,是信仰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天合,是生存实务与艺术梦幻的巧合。因此,考察这里的旅游、文化、经济,不能分开来,而是要多方兼顾,方可更趋客观全面。如同山西的文物与旅游不可分割一样。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五个一”文化特征

对于长治县,可以用“五个一”来总结:

一座庙名扬天下。都城隍庙坐落于东南部一座并不雄伟的山头上。却因与刘秀结下善缘而名闻历史。从此这座护佑城池的庙宇不在城内,而呆在山野间,而令历史大跌眼镜,而它竟是不以为奇,反而敢以“天下城隍庙”相称。这座庙是城隍祈福文化的一个亮点,也是帝王与黎明百姓和谐相处的一种昭示,它之所以千年以来长盛不衰,折射出的是当地居民对幸福的强烈渴望。由此,我们可以把住长治县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祈福。

一座山威震南上党。这座山就是老雄山。它位于县境东南,海拔1416米,为县境最高点。它属于太行山脉系列。它的北面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上党盆地,而其背面及左右是起伏连绵的丘陵山地,往南望,就是晋城境之高平。它造型高耸,不仅气势雄浑,如一擎天柱石,立于上党南界,镇压鬼怪,安抚人心,是周边居民的依托之宝。在它的脚下,孕育出几个名镇如荫城、西火、东火等,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最让人称道的是以冶铁为代表的手工业,曾经在明清时盛极一时。其荫城铁器品牌是长治县人引以自豪、走向海内外的最大资本。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一个袖珍版的“高台上的中国”。我曾经称晋东南为“高台上的中国”。原因是因为太行山的支撑,晋东南相对于中原,是一块典型的“高台”;因为晋东南从远古中走来,具备了老中国的许多“文明样本”,堪称老中国的缩影。长治县作为晋东南的一块腹地,正是这样一块袖珍地。中国如果具有五千年文明的话,应该从炎黄时代开始,而长治县山地地形的存在,对于传说中炎帝在上党的农耕活动有支撑作用。如同学者刘毓庆先生所言,这里的盆地、山岭是人类文明的鸟巢。说其是缩影,从内部研究,一是这里有着晋东南几乎所有的地貌特征,地理位置较好,与中原唇齿相依,军事上有制控作用,和平时期,又是资源和手工业中心,可以参与国家建设;二是资源极为丰富,堪称中国的“煤铁之乡”,手工业和泽潞商帮也由此而来,20世纪中后期,轻重工业也比较均衡,但其主体仍然是农业结构;三是红色文化在这里获得巨大成功,这里见证了20世纪内战、外战和建政活动,所谓小米加步枪的经验异常丰富;20世纪中叶以来,铁路、公路,工业和电信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入本地区,打破了山地主宰,一切都在发生奇妙变化,山地、盆地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造成了今日文化的多元化。这里既有大量古老的遗存,又充满勃勃生机,加大着前进步伐。因此说,长治县是神秘而神奇、“袖珍版的老中国”。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一曲慷慨激烈的英雄文化回肠荡气。长治县文化中从不缺乏英雄色彩。我曾经早在20世纪末就论述过:

“晋东南文化首先是一种英雄文化,英雄活动和英雄崇拜贯穿了晋东南的整个历史。”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战争到戏曲,随处充斥着英雄情结。英雄成为长治县人心中的梦中情人。本土涌现的英雄有隋末单雄信,宋朝抗金的王彦,明代“抗倭三杰”之一的任环等等。直正使长治县人的英雄气在全国大出风头的是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整整20年的时光。长治县出了成千上万的抗日御侮、建功立业的游击英雄、南下英雄和翻身英雄(劳模),这些英雄让长治人尚武精神、精神大放异彩。如民谣所说,“铜太行,铁太行,太行人民英雄汉”。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28370人次参军参战,独立和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673次,共消灭日伪军2316人,牺牲630人。中共长治县委从建、撤、再建,从当地办公迁移到外地再返回原地,在拉锯式的反复斗争中,充分展示出了他们艰苦卓绝、熟谙游击战术的勇气与才智。在解放战争中,5700人参军,9万余人次民工支前,15名区级以上干部南下、北上,10余万妇女纺花、织布、做军鞋,达7500件以上。他们的口号是,“要人出人、要粮出粮,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一段红红火火的冶炼史诗留给中国。以荫城为龙头的冶铁、制铁,堪称中国手工业的一个典范。它具有几个特征:一是历史悠久,远溯至春秋;二是长盛不衰,历史传承完整;三是冶炼和交易规模惊人,明清时达到过高峰境界,上党地区多个县的冶炼受到其影响;四是在当时市场经济并未全国统一的情况下,荫城铁器创立的市场规模已经超乎想象,辐射到海内外。荫城铁器成就了潞泽商人,也写下了北中国冶铁手工业极辉煌的一页。在此方面,中国形成的市场格局大致是:南有广东佛山,北有山西荫城。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如果您踏入长治县,建议您:先去都城隍庙烧柱香,下山进西火,听听干板秧歌,而后到荫城看看民居老街,感受一下铁文化,再到南宋看看五凤楼,又到首阳山上寻根炎帝足迹,下山后直达八义古镇搜寻红绿彩,最后落脚经坊陈家院,见识一下潞商豪门,最后回县城吃吃小米和子饭,听听上党戏!

引自图书《太行山上的福地》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太行山上的福地》 || 长治县:外边有的,这里全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