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陛下,不好了,太子殿下離家出走了!”

小說:“陛下,不好了,太子殿下離家出走了!”

過了幾天,又逢朝會,鐘聲已過,眾臣上殿,高坐上首的李二陛下向下看去,發現原本該坐於百官之前的李承乾沒看到影子,輕聲吩咐黃易找個小內侍去東宮看看太子為何沒來上朝。

過了小半個時辰,小內侍匆匆忙忙跑了回來,差點衝撞了朝會,幸好被殿前的千牛衛攔了下來。

李二陛下給黃易使了個眼色,黃易躬身一禮,出了大殿。

小內侍湊在他的耳邊說了幾句,黃易臉色突變,眼睛瞪的比銅鈴還大,臉上隱隱有了汗漬。

囑咐了小內侍兩句,吩咐人看好了小內侍,也顧不上是不是衝撞朝會了,急急忙忙跑到李二陛下身邊,附耳說道:“陛下,太子殿下離宮出走了!”

“什麼!?胡鬧!”李二陛下一掌拍在書案上,聲若驚雷。

所有人都嚇了一跳,正在奏事的工部官員更是“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滿臉惶恐的拜道:“小臣爛言無狀,死罪,死罪......”

李二陛下襬了擺手:“不關卿家的事,繼續說吧。”

“遵旨。”那官員答應了一聲,也不敢站起來,就那麼跪在地上繼續說了起來。

那官員雖然還在說話,不過眾位大臣都看出來陛下的心思已經不在朝會上了,等他說完,眾人識趣的沒有繼續上奏,內侍吩咐散朝,群臣魚貫而出,一邊走一邊小聲的議論著,不知道李二陛下因為什麼事而大驚失色。

眾位大臣交頭接耳不提,朝會一散,李二陛下就吩咐道:“來人,擺駕東宮!”

東宮此時早已是雞飛狗跳了。

一大早起來,楊林就發現李承乾的寢宮裡已經沒人了,服侍的幾個宮女都昏倒在地,身上蓋著太子的被子。

楊林嚇的六神無主,連忙命羽林衛在宮中大肆搜索,只期望太子還沒出宮,能找出來。

可是越搜,楊林的心裡越涼,除了太子留在顯徳殿的一封信,整個東宮哪裡還有李承乾的影子。

李二陛下來到東宮的時候,楊林帶著一眾內侍宮女跪在地上,不不敢直面這位大唐主人的怒火。

“太子人呢!”李二陛下此時就像一頭暴怒的雄獅,渾身散發著危險的氣息。

楊林心中暗歎一聲,作為東宮總管,李承乾的貼身內侍,此時也只有他來迎接李二陛下的怒火了:“啟奏陛下,奴婢今日早上喚太子殿下起身,才知太子殿下已不再宮中,奴婢命人搜索整個東宮,只找到一封太子殿下親手留書,並未發現太子殿下的蹤跡,奴婢死罪。”楊林一個頭磕在地上。

“承乾的手書?現在何處,取來朕看看。”

“請陛下御覽。”楊林從袖中抽出一封信遞給李二陛下,又回去跪好。

李世民看了看信封上的字跡,的確是李承乾的筆跡,撕開封口看了起來。

父皇鈞鑒:

兒臣自武德九年十月入主東宮,至今已五年有餘。

五年以來,父皇的期望,儲君的責任,兒臣夙夜不敢或忘。

兒臣謹奉父皇聖旨,以東宮之身參預朝事,以太子之位監國理政,常覺力有不逮。

兒臣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既不知喜,亦不知憂,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何以承天子而治天下,奉父皇以理百官?

是以,兒臣願以布衣之身雲遊天下,察吏治,訪民情,不負父皇殷殷期望。

兒臣宮中之人,皆忠純良善,兒臣出走,實為私行,與他人無涉,望父皇萬勿怪罪。

遠行在即,臨書涕零,不知所言。祝父皇龍體安康,母后鳳體康健,我大唐國富民安,聖祚永昌。

兒臣承乾謹拜上

李二陛下將信收了起來,看著宮牆外的天空,久久不語......

“傳旨,太子身患惡疾,自今日起,封閉東宮,任何人不得出入。今日之事,若有人敢洩露半個字,族!”李二陛下板著一張臉,幽然說道,誰也不知道這位大唐最高統治者腦子裡到底是什麼想法。

“奴婢遵旨。”黃易恭聲道。

“另外,你安排可靠的人暗中尋訪太子的下路,找到以後......”李二陛下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暗中保護吧,不用急著讓他回來。”

“是。”

“好了,回宮吧。”李二陛下的語氣頗有些無奈。

“起駕......”

.......................................

就在李二陛下到了東宮的時候,長安城南門,一身布衣的李承乾跟在人潮之中出了長安城,遞給守城兵士的身份文書上赫然寫著“唐庶”兩個字。

看著身後巍峨的長安城,李承乾的心中一片迷惘,雖然靠著從戶部弄來的身份文書出了城,卻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去了。

他給李世民的留書裡說的是為了考察民情,可是那只是其中的一個理由,或者說只是一個藉口而已,真正的原因其實是為了防著那幾個坑貨弟弟。

歷史上的承乾太子因為造反被廢,雖然是自己作死,可究其根本,主要就是因為身體有一點殘疾,所以心裡難免有些自卑,時時刻刻擔心太宗皇帝會因此廢了自己,整天提心吊膽的。

再加上李二陛下那種對太子嚴厲,對其他兒子放縱的差別對待的教育方式,心理出了問題,最後終於走上反叛的不歸路。

根據史書的記載,承乾太子小時候根本就沒有跛足的毛病,因此很明顯承乾太子的跛足是後天的。

作為一國儲君,肯定有很多人負責他的安全,據李承乾猜測,歷史上那個承乾太子的跛足八成是那幾個不安分的弟弟的手筆。

按日子算也就是這幾年了,所以李承乾趕快出京避禍去了。

走倒是很方便,可是去哪兒又是個大問題,李承乾從生下來就沒出過長安地界,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哪知道接下來要去什麼地方,乾脆想也不想,沿著官道走就是了,走到哪兒算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