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3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18日,我國首次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這對於一個幾周前新增病例還數以千計的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里程碑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同疫情開展堅決鬥爭。從武漢的暫時“封城”,到調動各方人員與物資前往湖北;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快速建立,到全國19個省市對口支援湖北16個地級市,以及各地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一級響應,這種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對於疫情控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艱苦努力,中國國內已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全民抗擊疫情 付出巨大的代價


據官方通報及公開報道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5日,全國至少已有46名醫護工作者為疫情防控獻出生命,他們奮戰在抗疫一線,有的不幸染病,有的勞累過度引發其他疾病,還有在抗疫途中突遭意外。這其中,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僅27歲。


2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公安部副部長杜航偉介紹,一個多月來,全國共有49名公安民警和輔警因公犧牲,其中就有同志因打擊犯罪光榮犧牲,他們以實際行動樹立了公安為人民的新形象。


疫情爆發後,中國被迫用一場損失巨大的全國動員奮起反擊。我們的農曆新年被毀掉了,封城、封小區,人們將自己禁足在家裡停工停產。空蕩蕩的街道、菜場、餐館、商場、影院、寫字樓,這場全民的“物理隔離”,對經濟的衝擊不言而喻,尤其是對消費的影響,據估算餐飲零售額僅在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多少小商小販、白領、創業者、小企業主有苦說不出?多少小企業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但是,也正是這樣的嚴防死守,才取得了全國抗疫形勢的大扭轉。


疫情“誤判”失去了最佳防控時間段


1月20日是此次疫情防控的重要轉折點。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病毒“肯定人傳人”。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1月29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中國學者的流行病學研究論文,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論文稱:“有證據表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已發生人際傳播。”論文作者來自中國疾控中心、湖北疾控中心等多家機構。


在2020年1月1日,當地公安機關先後對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8名發佈“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7例SARS”人員以“散佈謠言”為依據進行處理。1月10日,國家衛健委派出的專家組和國家疾控中心的專家向公眾稱“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1月14日,武漢市衛健委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識問答》中表示:“現有的調查結果表明,尚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但據隨後各方公佈的報道顯示,此後的1月1~11日已有7名醫務人員感染,12~22日,又有8名醫務人員感染。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疫情初期的“誤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眾甚至是醫務工作者的警覺和防護意識,失去了將近一個月最佳防控時間段,加大了後階段疫情防控的難度。截至3月25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947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74051例,累計死亡病例3287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1285例。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急需補短板補漏洞


災難之後進行根本性的反思,從中吸取教訓,才不枉付出如此驚天動地的代價。


2003年SARS之後,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一度受到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意識開始淡化、甚至沒有得到真正重視和有效落實。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此次疫情發生早期,臨床醫生從個案診治中已經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及人傳人的可能性,怎麼使社會輿情和正規渠道的重大疫情發佈有機結合起來,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大問題。國家衛生部門和疾病防疫部門應該在“內部知情期”就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控預案,如何嚴格把控重大疫情的上報和發佈程序,並妥善處理好一線大夫以及一般民眾對疫情的直接反應,這是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建設中需要正視和研究的重大問題。平時防患於未然,才能防大患於未至。


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張文宏1月18日在北京發表了“讓流感不再肆虐,你必須知道的真相”演講,他說病毒每天都在變異,將來一定會有大爆發,但啥時候來卻很難預測,就像一位著名的病毒學專家說的,“我們只聽到時鐘的滴答滴答聲,卻不知道現在是幾點鐘”。當下一次疫情來襲時,我們的公共衛生體系如何更好地提前到位以保證快速識別並緊急應對,有充足的物資、醫療供給,有更加健全的跨部門協作防控體系,那我們就可以挽救更多生命,能夠讓病魔對社會經濟的危害降到最低。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特殊價值準則的行業和領域 鬚髮揮好政府作用


武漢此次醫療服務整體力量嚴重不足,原因之一便是武漢公立醫院佔比顯著低於全國。但是私立醫院有數量沒規模,按床位數和醫生數來計算,公立醫院佔比超過80%,也佔絕對優勢,而民營醫院多是一些小醫院。


從專業人員的數量看,私立醫院更是遠不及公立醫院。據2019年的統計,中國醫院衛生技術人員612.9萬人,其中公立醫院有486.8萬人,佔比79.4%;私立醫院僅有126.1萬人,佔20.6%。


在準備不足、防護設備缺乏的情況下,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第一時間站在戰“疫”第一線。公立醫院是政府舉辦的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醫院,在資源調動上完全聽令於政府,無縫配合,不同地區的公立醫院也可以相互配合。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在市場上,民營醫院只是補充,一些民營醫院更多是考慮收入的最大化,而為疫情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公立醫院考慮的更多是救治病人與醫護安全,自身不會有關門之憂,但民營醫院不一樣,關門破產都時常發生。民營醫療機構應對疫情時,醫療資源少,能力弱,缺少傳染科、重症科等對口科室,民營醫院整體能力、設備和人才梯隊不足,這也是其參與抗“疫”面臨的現實短板。


市場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形式,但市場不是萬能的。那些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公共安全等適用特殊價值準則的行業和領域,比如醫療衛生、基礎教育、基礎科學研究等,其特殊價值準則高於經濟利益,並不適合完全推向市場,更適合由政府主導。作為事關每個人性命大事的特殊領域,醫療服務不能等同於普通的商業服務,它是一種準公共服務,這應該成為中國醫療改革的基本出發點。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全國數十萬醫務工作者聞警而動,積極響應黨和國家召喚,不顧自身安危,義無反顧奔向抗疫前線,成為感動全國人民的“最美逆行者”。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醫療衛生機構大多數是公立的,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療衛生機構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這充分表明,在醫療衛生事業這類適用特殊價值準則的行業和領域裡,必須發揮好政府作用。


苦難讓我們懂得珍惜 誰是真正能夠為國家挑起重擔的人


如果苦難有意義,一是教我們珍惜,二是叫我們不要忘記。


近日,援鄂醫護人員分批撤離,湖北人民含淚送別“最美逆行者”,這是過命的交情,“謝謝你為湖北拼過命”。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可就是這些為我們拼過命的“最美逆行者”,一直處於“高付出、低迴報”的狀態。相較而言,明星賺錢又快又多又容易,如今孩子們的夢想首選已經不再是科學家、醫生、教師、軍人……。他們大多數回答是,要成為網紅或者成為“明星”。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在這次疫情之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新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希望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則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家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材。”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娛樂文化方面也有了諸多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娛樂明星特別受歡迎的原因。但在這場疫情面前,替我們負重前行的都是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以及科研人員,還有保家衛國的軍人!我們不能總是在餓肚子的時候,想到了袁隆平,在疫情發生的時候,想到了鍾南山。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社會價值觀的培養很重要,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的科研人員、保家衛國的軍事人員、無私奉獻的教育人員以及懸壺濟世的醫療人員,留給真正能夠為國家挑起重擔的那些人。


和而不同方為大同 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國內疫情剛有所控制,海外疫情卻突然爆發,並且發展速度之快,讓眾人咋舌。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6日上午7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46萬例,達到466955例,目前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為196個。


中國在全力抗擊疫情之初,許多國家政府和人民紛紛向中國伸出援手,提供了真誠的幫助和支持。隨著疫情在全球的廣泛擴散,中國也正在盡己所能向疫情嚴重的各國提供援助。截至目前,我國已向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援助,共發佈了7版源於中國、面向世界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6版防控方案,並翻譯成多國語言同世界分享。此外,我國還積極向需要援助的國家和地區派遣醫療專家團隊,主動向國際社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物資援助……。中國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和而不同方為大同,那就是現在中國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多維度的,它既包括經濟共同體,也包括命運共同體,也包括文化共同體,也包括人與自然生態的共同體。疫情無國界,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疫情造成的經濟社會影響已在全球顯現,各方必須共同努力加以應對。面對新形勢,中國盡己所能向各國提供援助,這不只是我們的道德義務,而是我們在複雜的新全球化進程中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必然之舉。

危難關頭,唯有團結協作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挑戰,世界公民要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從大局著眼,跨越國與國之間的界線,拋棄狹隘的種族主義思想,全球各國心手相牽共抗病毒,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


內需乏力外需不振 中小企業如何突破困局


新型肺炎對經濟最直接的影響是出門減少,因此疫情對當前經濟特別是對消費的影響在加大,尤其是對服務消費影響比較大。我國中小微企業主要以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旅遊業、商貿業等勞動密集型以及輕資產的行業為主,佔全部中小微企業數的比例超過70%,而這些企業,尤其是疫區的中小微企業,正是疫情影響的“重災區”。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如今我國疫情剛有所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現蔓延之勢,一些國家生產、消費等領域受到衝擊,貿易活動減少,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外貿企業可能將遇到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等問題。


內需乏力,外需不振,本次疫情下凸顯的復工難、固定成本高等問題,使得製造業智能化升級變得更為緊迫。作為疫情中承壓最大的群體,需求下降、客戶流失、融資難、招工難、“訂單荒”等一系列困境,“活下去”,是現階段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唯一關鍵詞。走得最遠的企業,不是最強、最壯、效率最高的企業,而是適應能力佳、學習能力強、最有危機感的企業。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現金流是生命線。中小企業需審時度勢地判斷疫情對經濟與產業的直接影響,消費需求變化、進出口狀況等情況,對原有的生產經營計劃進行適當調整。企業需極盡全力地降成本,開源節流,保持一定現金流,組織員工達成共識,儘可能降低疫情危機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失。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對於中小製造企業而言,所有的經營活動均圍繞著產品和訂單運轉,在有訂單的前提下,借貸的運營資金使用效率最高,但企業每次借貸為總量借貸,如果並不需要採購原材料的時間段,資金總是閒置的,將資金閒置成本累積到全年,對中小企業可能是不小的數目,如果可以對資金進行精細化管理,財務成本將大大降低。


中小企業需要藉助數字技術進行模式創新。如果說信息是對昨天的總結為主,那麼數據是對未來的研判和預判。對過去商業數據的分析和深度機器學習,可以對未來的趨勢進行預測,通過數據模型搭建和分析,未來的每一件產品,在生產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生產商之間比拼的不再是價格,而是誰能最先對接到消費者的需求,並且完成消費者需求的精準程度。如傳統生鮮行業流通環節多、鏈條長、損耗大,抵禦風險能力低,造成原材料缺乏或庫存積壓等。當前的供應鏈短板,急需通過數字化提高供應鏈管控能力。以農產品供應為例,我國農產品每年市場流通量在4萬億左右,但其物流損耗是20%左右,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的損耗,都將是極大的節約。智能管控供應鏈通過數字經濟,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當地的產業資源,實現產業鏈業務由線下匯聚到線上,為生態合作伙伴、政府、消費者提供智慧化服務,將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 理性反思防患未然成“當務之急”


(作者系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師董會智庫首席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中國發展50人、國科智庫中國經濟30人、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中和正道集團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