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我好像学会了大佬的写作“套路”!

被莫泊桑圈粉,是因为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当年法国要建埃菲尔铁塔,300多位名人联名签了份抗议书表示反对,其中就有莫泊桑。他说,

“巴黎如果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个城市。”

后来铁塔建成,人们一看,觉得矮油还不错哦,然后就饶有兴致地想知道莫泊桑要怎么下台。结果呢,埃菲尔铁塔内的餐厅服务小姐说,去用餐最多的人就是莫泊桑了。对此,当事人这么解释——

“谁让这里是巴黎唯一看不见那座破塔的地方?”


这个梗我真是看一次笑一次,觉得怎么大佬一边“真香”一边傲娇抵抗的样子,莫名有点可爱。


等一下,我好像学会了大佬的写作“套路”!

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出现这种有意思的反转,除了众所周知的《羊脂球》《项链》,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修软椅的女人》,也是个很好的例子。读了之后真心觉得,果然“短篇之王”不是白叫的,牛逼!


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讲讲这个故事,然后分享下从其中学到的,绝对简单好学的讲故事模板。


穷女孩爱上富家子,攒下钱跟他换吻


女主人公是个修软椅的女人。小时候,她跟着当修椅匠的父母四处漂泊,贫穷、邋遢、不讨人喜欢,父亲不让她跟别人玩,家长们也让自家孩子远离她。


十一岁时,她遇见了有钱人的儿子苏盖。当时他正为两个钱币被偷而哭泣,小女孩没有多想,把自己仅有的全部财产,七个苏,全部送给苏盖。苏盖拿着钱,停止了哭泣,欣然接受。小女孩心情激动,对着他又抱又亲,也没有遭到拒绝。


此后的几年里,小女孩想方设法攒钱,然后把钱拿给苏盖,然后亲吻和拥抱他。苏盖呢?他总是坦然接受,甚至变得很主动,“怀着期盼的心情等待着女孩的下一次出现,然后他会匆忙跑到她面前”。


等一下,我好像学会了大佬的写作“套路”!


如你所料,这桩生意并没有发展成甜蜜的爱情——他上中学后,尽管她还是那个她,可苏盖已经成为一个英俊高大的美男子,再也不将目光停留在这个流浪着的、修椅匠的女儿身上,“仿佛女孩只是一团空气”


女人当然不放弃啊。她不时地去药店买药品,好跟苏盖说上话,顺便,把自己攒下的钱交给他。直到临终前,她把自己通过修软椅挣的所有钱,一共两千二十七法郎,委托一位医生交给苏盖。


医生去找苏盖,提起这个深爱他的女人,苏盖“像被蝎子蛰了一下,立马跳起来开始咒骂”,被这样一个贫寒而邋遢的女人爱着,让他蒙羞了。而得知她留了这么大一笔遗产给自己后,他又换了态度,像从前那样欣然接受了。


这个桥段,原文写得相当精彩,要不是太长,我真恨不得全贴在这里。苏盖说的一字一句,让你隔着屏幕都想去扇他一巴掌。


等一下,我好像学会了大佬的写作“套路”!

从一而终的灰姑娘和变色龙“王子”


如此荒唐,可这场“爱情”,也持续了五十五年。

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那场暗恋感动了多少人,也不过五十一年。


有时候真的觉得人类的情感很奇妙,你见到某个人,大脑里某个部分就分泌出某种让人愉快的东西,使你情难自制,失去理性。


就像修软椅的女人,通过“给苏盖钱”这一行为获得幸福感,一时给钱一时爽,一直给钱一直爽,像上瘾一样。她甚至不需要苏盖的爱作为回馈,那个男孩照亮了她孤独失落的童年,于是她用一生的奉献来回报。


与她的从一而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盖的善变。在这个故事中,苏盖出现了三次转变。


· 童年阶段的从拒绝到接受

苏盖第一次被吻时,大概心里有点懵,第二次女孩凑上来时,便本能地拒绝,“不断地叫唤”,但当拿到女孩给我三法郎二十生丁后,苏盖便不再喊叫,默许了女孩的亲吻和拥抱

等一下,我好像学会了大佬的写作“套路”!

· 青年时期的从接受到拒绝

上中学后,苏盖大概培养出了一些阶层意识,或者财富得到增长了。这时候,女孩给他的钱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什么诱惑力了。于是苏盖从之前的会主动迎向她,转变成把她当空气,假装不认识。


· 中年时期的从拒绝到接受

这个阶段,苏盖已经有一位门当户对的妻子,并正式跻身入标准的富人阶层。所以他听到那些往事时,会尴尬、会羞耻、会暴跳如雷。而当他得知自己将得到女人的钱时,态度立刻转变,开开心心地收下了。


苏盖的这一系列转变,来自于他的社会身份和本能的矛盾——社会身份让他优秀、正派、重声誉,而本能让他贪婪、嗜钱如命。至于选择用哪一种来指导行为,就要看身份自豪感和金钱的诱惑这二者的较量了。


这种周旋时表露出的可笑与讽刺,也正是《修软椅的女人》的看点所在。


等一下,我好像学会了大佬的写作“套路”!

想学会讲故事吗?这里有个好学易上手的套路


每个人都喜欢故事,喜欢看故事,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


故事的作用,远不止哄小孩安眠,逗女友开心,打动面试官,以及骗投资人出钱。故事,会让你说的话有更多人喜欢听。


而要想学会讲故事,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跟着大师们学。我通过阅读莫泊桑的作品,整理出了一个讲故事的“套路”。


1. 创造出一个自始至终都很正面的角色1;

2. 创造出一个反复无常的角色2。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孔,一种是社会标签下的面孔,就叫“社会面孔”好了;一种是潜藏在深处的面孔,也就是“潜在面孔”;

3. 设计一个刺激因素,能使角色2在刺激之后,转变自己的面孔。


我们试试套《修软椅的女人》中的苏盖试试:

社会面孔:体面的小男孩

刺激因素出现:有个女孩要给他钱,只索取一个吻

转成潜在面孔:开开心心地跑向她,高高兴兴收下

刺激因素消失:女孩的“小钱”不够吸引人了

转回社会面孔:正派的绅士

刺激因素再现:一笔两千三百法郎的馈赠!

转成潜在面孔:高高兴兴收下,开开心心去索求更多


等一下,我好像学会了大佬的写作“套路”!

需要声明的是,这个套路中的名词,可以灵活替换。我们在运用的时候,不一定要被局限住了。


拿契诃夫的《变色龙》来套,那两副面孔替换成了对待平民的两种态度,一种是正义、公允,一种是媚上欺下,而这个刺激因素,则是那只狗的真实主人。


仔细想想,可能大佬们的写作乐趣,就在于一次次诱惑某些人,揭下他们伪装的皮囊,探一探底下虚伪的内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