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課後學生心理如何“復位”?

近日,四川、安徽、福建等省份相繼公佈開學時間,即將有序開學復課。對於被疫情打亂學習和生活節奏,甚至產生一些不佳情緒的大中小學生來說,如何幫助他們積極調整心態,儘快適應和投入到正常學習生活中?對此,心理學專家給出了多方面積極建議。


對疫情心理問題可採取梯度應對模式


心理學教授表示,

開學前後應通過班會活動、課堂觀察、談話等各種渠道全面瞭解學生的身心狀況,針對疫情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精準識別並給予不同的疏導幫助。


對疫情心理問題可採取梯度應對模式。中小學應廣泛普及“班級心理課”,培養學生積極心態,提升心理健康素養。可通過開展“學習焦慮”“壓力應對”“情緒管理”等主題班會,分享一些有助於快速適應學校生活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面對學習生活。對於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可以充分藉助學校的心理諮詢室開展團體輔導,必要時還需要實施個體心理諮詢。

復課後學生心理如何“復位”?


將思政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除了由班級老師和心理輔導老師主導,學校團委等部門都可以參與進來,充分調動思政資源,結合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危機應對教育、生命教育等,鼓勵學生多閱讀經典書籍,疏導心理問題的同時開闊視野、培養人文素養。
可以藉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學生們開展人生意義教育。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不計個人得失,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這種寶貴的精神品質,有助於激勵學生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擔當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這次疫情對學校管理者、老師和家長們來說,也是一次考驗,除了線上教育的技術層面問題,更提醒各方重新思考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式,開啟教育改革。在她看來,在應試教育之外,需關注生命意義和公民責任與義務的教育,迎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未來需要的是世界公民,孩子們健康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


正面臨升學壓力的初、高三學生,除了要督促學習,還要幫他們從文體娛樂行為、學習方式上做好調整,從容應對這次人生‘大考’,並教育他們明確人生目標,對人生有更加長遠的規劃,加強心理耐力,成長成才。


復課後學生心理如何“復位”?


一線教師亟待增加心理學知識儲備


要為大量學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學生的心理“復位”,對學校和老師也是一次考驗。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全面復學後,學校和老師應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詳細篩查,重點幫扶產生心理障礙的學生。特別是在湖北武漢地區,要針對家中有親屬因病亡故或家庭關係變化,或因疫情延伸的失業、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要做好相關幫扶。
但在現實中,學校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配備有限,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加強普通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心理學知識儲備,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有計劃、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逐步進行心理“復位”。
學校可以邀請心理學專業人員,組織對學校教師的心理科普講座,或進行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輔導與培訓。這些心理學專家也可以到學校進行實地調查和‘手把手’幫扶,以加快幫助學校和老師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